让特殊学生领会音乐的美妙特殊教育论文
贝多芬曾说过:音乐不分国界。我很认同,甚至认为音乐不仅仅不分国界,还应该是不分年龄、不分种族,不分智力,不分能力的。任何人都应该享有对音乐美的感受、体验和表达。
特殊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异于常人,他们或动手能力弱,或语言表达能力低,或动作不协调等。可他们也可以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音乐体验。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面对这部分特殊学生,通过多年的特殊教育教学实践,我发现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让这些孩子尽可能地去领会音乐的美妙。
一、通过动作领会音乐
面对语言表达能力弱的特殊学生,通过动作来感受音乐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任教的班里有一个特殊的孩子——脑瘫儿小卢。这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很弱,基本不能把一句话完整表达出来,每次交流,听的人都得凭经验才能猜出他一两分意思。但是,他的动作协调能力不亚于其他同学,日常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也较多借助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思。了解到他的这种特殊情况后,课堂上,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
如第七册第八课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一课,《大象》之欣赏。在初步的音乐欣赏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能纷纷说出音乐通过速度的变化、声音的高低、音色的不同体现出了大象的特征——身形硕壮、步伐稳重。孩子们都领会到音乐的美妙了,但小卢是否也领会到呢?怎样才能让他表达出对音乐的感受,领会到音乐演绎的大象形象和大象特有的动物特征呢?于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进一步引导:“请同学们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用动作模仿出音乐所描写的动物形象。”《大象》一曲响起,只见小卢左手摸着右耳朵,伸长右手,形象地模仿起拥有长鼻子的大象。
接着,我继续引导:“这段音乐你们认为是用高音乐器演奏的,就把‘大象’的长鼻子向上摆动,你们认为是用低音乐器演奏的,请把‘大象’的长鼻子向下摆动。”随着音乐响起,小卢微微弯着身子,把 “大象”鼻子往身体下方摆动着。接着,我又说:“音乐中这种动物是怎样走路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模仿这种动物走路。”伴随着音乐的响起,小卢和同学们一起慢慢地离开自己的座位,跟着音乐一步一步慢慢地、稳稳当当地模仿着大象走路。在动听的音乐中,所有的孩子,当然,也包括脑瘫儿小卢,都随着美妙的音乐用惟妙惟肖的动作展现大象独有的特征。一节课下来,我们看到,不善言语的脑瘫孩子,也沉醉在美妙的音乐中,与其他同学一起快乐地聆听音乐,感受音乐,领悟音乐。
二、通过游戏领会音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指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兴趣性是它最大的特点:形式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适合儿童心理和年龄特征,能使儿童主动参与。
注意力缺陷综合征,医学上称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ADD),就是注意缺陷障碍,最主要的症状是频繁地、不自觉地走神。
在日常教学中,我就接触过患有注意力缺陷综合征学生,顺仔就是其中一人。该患儿病症表现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坐不住,动作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属于兴奋型患儿。他们的行为和思维上易接受兴奋性东西。针对这种类型的孩子,恰当地使用游戏让其感受音乐的魅力,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很适合顺仔这种类型的学生。如第一册第八课《十只小猪过河》一课的学习。该歌曲内容富有童趣、诙谐。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待会儿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想玩的同学跟我这样做。拍节奏——× ×× × × ×× ×× ×。”(这一环节解决了歌曲的节奏部分)。一说到玩游戏,同学们都兴趣盎然,节拍打得又响又准。
看到这种情况,我继续引导:“看来,同学们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都想参与游戏。接下来,我会播放一首歌曲,能认真听完这首歌曲的同学,老师就邀请他出来玩这个游戏。”接着我开始播放《十只小猪过河》,让学生认真聆听。在聆听的过程中,我观察到,坐不住的顺仔在音乐声中很努力地克制自己的“坐不住”,一首曲子下来,他居然坐住了。紧接着,我继续引导:“老师现在想请同学扮演十只小猪,最棒的那个孩子可以做猪老大,谁来?”同学们可高兴了,纷纷把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不叫他。为表扬顺仔刚才聆听时的优秀表现,我在征得同学们的一致同意后决定让他扮演其中的猪大哥。看着他随着音乐数小猪,并说出不见的那只小猪在哪儿,数对了才顺利过小河,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就这样,特殊孩子顺仔在游戏中快乐地随同大伙学习了歌曲《十只小猪过河》。现在想来,我当时正是抓住该类型孩子的特殊性,顺应他行为和思维上易接受兴奋性东西的这一特点,运用游戏这一恰当的方式方法,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歌曲,欣赏歌曲,感悟和领会音乐的美。
三、通过绘画领会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鼓励音乐与美术等姊妹艺术结合。恰恰这一提倡,为特殊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绘画有利于智力的培养,包括掌握正确的观察、思维方法和提高表现技能。
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AS)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困难、局限而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在分类上与孤独症同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具体症状包括笨拙、不协调的动作及奇怪的姿势,呆板、单调的语言,非语言交流贫乏等。
小文,接近阿斯伯格综合征,伴有自闭症的倾向。这孩子沉默寡言,语言表达很困难,很少说话,也很少和同学交流。由于这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很欠缺,所以班级活动他极少参与,大多数时候充当观众,平时很少和同学们沟通交流,脾气比较暴躁。为此,课堂教学中,我尝试通过绘画方式,让学生在领会音乐的同时融入集体中。如第五册第三课《大海啊,故乡》一课的学习。这课歌曲通俗易懂,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感情真挚,乐句朴素简洁。在歌曲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画笔表现歌曲。在音乐声中,只见小文认真地在画纸上描绘出风平浪静的大海,海面上荡漾着一艘小船,船上伫立着一个人,遥望着远方。
看着这幅作品,我激动万分。患有自闭症,不愿与人交流的小文,内心的音乐世界是强大无比的。为了让他和同学走得更近一些,我把大家的作品展示在课室宣传栏,同学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互相欣赏、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都对小文的作品赞叹不已,认为他的作品最能表现歌曲的内涵,特别有意义。借此机会,我顺势鼓励小文,让他用简单的语言说说自己描绘的画面各表达什么,继而锻炼了小文的语言表达。
当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之后,一定会为你开启一扇窗。我认为,这句话恰恰是特殊孩子的生活写照。音乐对于特殊学生来说,也许无法让他们娓娓动听地说出对歌曲的感受,也许无法让他们完整表述歌曲的音乐要素,又也许无法让他们边视谱边拍打歌曲节奏,甚至是无法让他们完整演唱一首歌曲。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他们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愉悦和快乐。
在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教学中,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想方设法让特殊学生领会音乐的美妙,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500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