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课题研究心得体会(通用17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2课题研究心得体会(通用1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加了微型课题研究,我收获颇多。“微型课题研究”是当前教学上的热门话题,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微型课题是指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微型课题的特点是切口小、范围广、方向明、周期短、投资少、收益高。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教师从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去研究解决的办法。
一年来,我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通过独立研究,共同讨论,尤其是通过上学期的《化学发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校本作业优化》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收获和体会。以下就是我的几方面感受:
一、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教育教学科研理论水平
在课题研究以前曾经一直认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的任务就是上好课,教育好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至于教学研究,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或者说是各级教研员的工作,与我的教学生活很遥远,但现在自己做课题后我转变了看法。
教育教学研究就在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的研究取材就应当取材于我们的日常教学生活中,例如在我们的平常教学课堂上有的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教研价值,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深思之后用文字写下来,和同行同事交流也许会取得更好的解决办法,在生活中更要做一名有心人,善于积累还应当及时掌握教育信息、教育动态,提高从实际工作中发现科研课题的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我认识到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是教研工作者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引导着研究方向,并制约着整个研究工作的进行及研究的价值。
通过课题研究活动,我加强了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加强了对课题研究的理解,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地去寻找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如从网上下载、从杂志上寻找,到图书馆收集、分享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深了对课题研究的理解和认识。在整个课题研究活动中,我由开始的无所适从到现在渐渐地得心应手,并在活动中不断成长。课题研究提高了我的科研能力,从熟悉课题、理解课题,到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尝试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后反思的整个过程中,我体验着课题研究带来的成功快乐。
二、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能力
微型课题研究实际上是一种行动研究,是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是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的批判性思考。
通过对微型课题研究所做的尝试,我体会到,微型课题研究的价值可以归结为“改进”和“参与”。在计划——行动——观察——评价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教师的声音。行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改进教育实践,不是构建教育理论。教师“参与”研究是为了科学地“改进”自身的工作,“改进”不仅仅意味着教师通过内省、反思、探究教育教学行为,还意味着通过研究改变教师对教育实践的理解,使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扩展。由此,微型课题研究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式之一。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评价的问题、考试的问题、升学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而课外作业繁多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调研,分析论证,提出了校本作业设计的原则。该原则是:
1、控制学生课外作业的数量。
2、按知识点设计校本作业。
3、重复的题目不出,类似的题目少出。
4、难题少出,偏题、怪题、超纲的题目不出。
三、较为全面的掌握了微型课题的研究的方法
1、课题研究需要甘于寂寞、踏实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参与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课题研究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更难体会到精神方面的充实与情感上的满足。
2、精心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良好开端。
我认为一个好的课题一定要能帮我们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我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调查访问了有关学生,与同事讨论,最终我选择了《化学发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校本作业优化》这一课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实在在的对它进行了多维化的设计研究。
3、自我管理是课研究有序、扎实进行的必要保障。
确定实验研究对象,制定研究计划,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于化学作业的态度和完成效果,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通过设计、讨论、试验、修改等多种方式,精选习题,反复推敲。设置作业时分为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和高考链接三个部分。
4、善于积累、不断反思是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
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因此,我非常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都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让自己的研究留下轨迹。记录自己研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保留电子文挡和纸质资料,同时不忘反思,撰写经验总结。
5、教学相长是课题研究的魅力所在。
作业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作业环境,自主权掌握在学生手里。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本课题前期的实施和研究,教师的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教学观念转变了,业务能力加强了,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
课题研究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关于课题的思考并没有结束,课题的学习与研究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解决”对专业发展的提升作用,也能真切地体验到“经历着的研究者”的充实与自在,体会到“拨开云雾,喜见阳光”的幸福与快乐!此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意义上的推进,我将充满热情,充满信心,在教学和教研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这学期以来我积极投入了学校的课题研究。回顾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一、主动学习,注重过程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这是我校参与课题研究老师的共识。而我更是努力经历真正的研究过程,体味研究的酸甜苦辣。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实际的知识,我经常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学习其中的精华理论,追踪先进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养。积极吸收。通过阅读,我认识到:教师要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然后规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一种成功感在激励着自己,在不断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再次成功的欲望。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积极参与,勇于实践
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能认真及时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我总是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学习反思内容也都是我在认真学习相关文章之后的真切感受。在研究中,我发现班上同学基础差异特别大,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A、B、C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暂困生学生;中档题则面向中等生学生;难度大的问题,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优等生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不同的数学。同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我也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当学生作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回答时,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常用“很好”、“真棒”、“好极了”、“很有创见”等言语;对于质量不高的回答则用“好的”、“嗯”、等词语来表明还不完全正确,尚有讨论的余地;对不能作出答案或回答有错误的,我则投出期待的眼神,说:“你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其他同学回答后,再次请前者重复一遍,大家加深印象。这样做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学大胆地答问,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的自信心。另外,完成作业也分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从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就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
三、乐于尝试,重在实效
在研究过程中,学校为教师创设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让教师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调动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我们总是积极参加研讨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和同事们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同时,我更认真备课,不断严格要求自己,试着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随堂课。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感觉自己在慢慢地成长着,进步着。同时,我也发现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论知识的匮乏,制约着我研究进一步的深入开展,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以期获得更大进步。
在苏州市教研室的倡导下,各校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课题研究,我校也加入这一探讨的行列。并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在此,将最近的学习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与探讨。
一、要搞好课题研究,一定不能少了对小学音乐新课标的认识
从新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学建议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次新颁发的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如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识谱教学是我们音乐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为学生的音乐实践行为保驾护航。
二、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分段研究
不同的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为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分成三个年级段实施,分别为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这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岁研究的内容一样,都是识谱教学,但难易程度不同,教学形式也有异同,低年级以游戏形式为主,学习简单的单音唱名;中年级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演唱一定量的歌谱;高年级学生在熟练演唱歌谱的同时,能根据中低年级知识量的累积,创作小型的歌曲旋律。
三、乐器进课堂提高识谱兴趣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
但目前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我们的课题研究才开始一个多月,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
研究性学习法课题研究中,我辅导了《语文自主学习法》课题的研究成功取得了课题计划的预期结果,现将我个人辅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法课题的体会总结出来,以便与其他研究课题的辅导教师共同探讨。
一、明确“研究性学习法”的目的。
如果辅导教师连“研究性学习法”的目的是什么都不清楚的话,研究性学习法的课题研究就可能变成一种“形式运动”。我是这么认为的,“研究性学习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方法而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利用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独立思考、信息分析处理等多项能力。研究性学习法的研究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如何定课题。
定课题与写论文可以说是同出一辙,课题定得好就可以说你的课题研究已经成功了一半。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任教科目结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或本学科与其它边缘学科的结合等多种方法来议出一个课题,在明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后再定出课题名称。例如我们计算机学科就可以定出一些诸如:利用玩游戏进行学习,破坏学习法等一系列的充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研究性学习法。
三、分阶段有条不絮的完成课题研究。
一个课题一般可以自己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1、议题阶段
定课题、做计划,设计出有关统计资料的表格,课题进展情况登记表等。
2、开题阶段
让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目的,研究方法,布置以时间细化的计划课题任务,必须完成的阶段性成果,负责人等。
3、研究阶段
课题组成员按阶段,按时间完成阶段性课题任务,形成有关(信息)数据处理报告,填写有关表格。进行阶段性课题总结。
4、结题阶段
收集整理开题以来的各项成果和资料,进行有关的数据统计处理,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形成结题报告。邀请有关权威部门,有关专家组成员召开结题会,并由权威部门或专家组对本课题作出科学的评价。
初次进行研究性学习法的课题研究,以上的体会纯属个人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总结出的不成经验的所谓经验。不足之处有请多多指导。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我对课题可谓是一无所知,也觉得搞科研是很难的,是专家们做的事。特别是作为一线老师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做的。因此最开始我不知道怎么去做课题,只是依照老教师的经验和列举的框架收集一些材料,而具体的实施过程也只是一带而过。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习,我发现其实课题研究是与我们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通过做课题,我们可以很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课题研究也是把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总结、归纳成有一定理论依据的经验,然后再指导具体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更有效。
通过这一年多来对《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课题的研究,我从中受益匪浅。它改变了我以往单纯的经验教学手段,不在束缚于单纯的跑、跳、投等运动技术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和场地,整合教师资源,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等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效果,让学生不仅喜欢体育更喜欢上体育课。
《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这一课题,主要着眼于教学器材使用的有效性,即将学校现有的器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不浪费,不出现器材闲置的情况。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体育组团结合作,制订了年级体育实验目录和分项目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都充分体现了体育器材的利用,并且安排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
另外做课题研究也是提高我们自己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做课题要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资料、书籍。这样就会有意无意地促进了我们多看书,多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当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教学。如果长期参与课题研究,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题研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努力钻研,虚心向前辈学习,课题研究就能得心应手,我们就能从中得到启示。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端正态度,虚心求教,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这学期以来我们进行了关于《小学低段数学游戏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回顾课题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具有实效。我从中受益匪浅,它不仅拓宽我的教学视野,还丰富了我的教学实践经验,“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一、主动学习,注重过程的形成
课题的研究注重过程,我努力经历着真正的课题研究过程,体会研究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实际的相关研究知识,我经常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查阅网络中的资料,学习其中的精华理论,追踪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思想,努力提高自我课题研究修养。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师要客观地把握学生的不同层次,必须深入地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年龄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差异、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分层分组。
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随时随地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作出必要的层次调整。然后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各类学生都有所获,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他自己的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一次学习后学生都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在不断获取成功中得到一种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再次获得成功的欲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积极参与其中,勇于实践
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是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不断研究并带领大家及时完成课题中的各项研究任务。尤其是针对其中提出的问题,我总是进行深入思考,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力求在实践探索中找到合理答案。学习课题研究相关文章之后认真反思,努力应用到自己的实践教学中,如:我在教《面积的认识》时,设计了关于图案设计的课外实践游戏,提出要求:一是:设计的图案的面积都是五厘米(既事先准备一张格子纸,每一个小格子的面积都是一平方厘米;二是:结合图案,既该设计图案有实际的意义。
学生积极性很高,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有电扇、花瓶、山峰、花朵等。通过活动在游戏中“做数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而且还拓宽了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呀!实践告诉我们,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其注意力和观察力都有明显的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明显的提升。课题研究中,我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就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
三、乐于尝试,重在实效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总是积极参加研讨,利用一切机会和同事们交流,进行思维的交流与碰撞。同时,我做到认真备课,不断严格要求自己,试着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好每节课。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感觉自己在不断地成长、进步。同时,我也发现了自身还存在不足,理论知识匮乏,制约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时刻提醒着自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以期待获得更大进步。
本次通过参加包头市美术课题的研究,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给我最大的感触有,明确了小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与小课题研究的整合思路,以及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实施的相关内容。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当中具体的、细小的、真实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性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现将本次研究体会、感悟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
作为小课题研究的实施者,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于是我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展开研究,阅读相关教育教学故事与案例,积极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和科学理论,使研究有效和有质。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图书馆借阅、网上查阅、期刊订阅、专业书籍的购买,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开拓视野。
二、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通过阅读学习,教学实践,力求做到:
1、改变学生学习美术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各种美术学习方式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3、通过各种美术学习方式的实践,使学生在看看、听听、想想、画画、做做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作为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由于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同时,不断吸收和消化现有的研究成果,并转化为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学生总体素养的提高,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发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长。
从事教师职业十多年了,最近几年对工作莫名的产生了倦怠心理,怎样走出职业倦怠,实现自己第二次成长呢?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学习,阅读大量的研究资料让我茅塞顿开,对未来又充满了期待和向往。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不断的学习。
在当下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必须要成为有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教师。要成为有专业特长的专家型教师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提高,充实自己,要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有所创新。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二、要不断的反思。
教师要做一名哲学的思考者。带着问题去思考教育;带着尝试去解决问题;带着反思去总结问题;带着结论去验证问题。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反思和课题研究为特点的在岗培训已经成为教师成长的趋势,其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专家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
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自己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的过程。自己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反思可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始终。反思本身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只要具有批判性分析的眼光,善于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相关的反思工作,就会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具理性色彩,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要不断的研究。
“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驱动力。教学即研究,一旦教师树立了这样的理念,那么他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研究中发生,在研究中开展,有效的研究活动,必然是带来观念的改革。
课题是开展教育科研的载体,也是开展科研的方向。课题从哪里来?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从纷繁芜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去学习理论,再进行筛选,建立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课题确立之后,我们就要从教学的现实出发,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借鉴最新的理论成果去开展课题研究。即“发现问题—学习理论(论证)—建立课题—开展研究—反思总结(理论)”,这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基本进程。这一进程是一个具体实践与理性思辨交织的探究过程:科研取得了成绩固然需要我们去思考,从而发掘规律;而研究失败了,或者遇到了问题和困难,更需要我们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办法。
教师既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教学实践;不同的学生也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育,这也需要教师具备较浓的科研意识;还有,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职业素养的提高都离不开研究。所以,课题研究是教师使自己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型”向“专家型”转化的孵化器。通过研究,我们才能转变教育思想,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是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己的价值。
3月11日我参加了乡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感受颇多。在培训会上,县教研室范主任,周主任作了精彩的报告,我乡王校长也做了报告。现在将心得体会写出来。
范主任的《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我知道了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愿景、主题,课题研究是科学研究最常见最基本的方式。课题研究的过程包括课题的选择与论证、制定研究计划、查阅文献资料等。
我们就行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成长的需要。课题的原则一共有8个,那就是: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推广性原则。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有选题、论证、成立课题组、申请立项、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按计划实施研究、结题鉴定。
课题的来源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选题一共有四个方面:
1、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2、从教育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问题。
3、从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提出问题。
4、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选题注意事项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攀高、不求大、不贪多,提倡小课题。课题论证是对已初步确定的课题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是课题确定的深化。
我认为搞一个课题研究真不容易,要有一个业务能力强,组织能力强的团队,踏踏实实干事的人。现在,我们乡就缺少这样一个团队、一个核心人物,领导者、组织者谁会是这个人呢?我也同样坚信认识比行动更重要,我们要进行课题研究,一定要首先认识到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自己,然后落实到行动上。我们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断思考,不断尝试新的挑战。我们要见了一个规范的团队,不断学习,要科学、有一定的策略。
周主任的《把教研做在课堂上》的报告使我知道了教育应该是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我们要然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堂好课,一共有五个基本要求,那就是: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型、常态性(为学生为孩子上课)、有待完善,扎实、充实、丰实、平时、真实,组成了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我认为不要教给学生现成答案,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要让学生爱上课堂。我们要给孩子学习的动力,我们教师自身就是一种教学资源,一定要挖掘好。我们要面带微笑、满怀激情的上好每一堂课。我认为我们课堂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结果轻过程。
我们教学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让学生去经历、探究,我们当老师一定要的帮助学生去学习、探究,而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我们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学得愉快。环境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人我们不能改变,但是我们能改变自己。从想在开始我要接纳我不能改变,努力改变我能改变的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我们乡校长的《课题研究贵在持之以恒》的报告,使我懂得了我们要不断思考、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立足课堂致力于课堂改革让自己的课堂越来越精彩。我们要像王校长一样进行课题研究,寻找合适的切入点,选择适合的课题进行研究。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最后把简单的事做好,持之以恒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我们正在上路……
半年来,我们课题组在不断地学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和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小组评价机制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并且我们每个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大家在教研例会上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分析、归纳、整理,从而得到上一阶段我们实验的真实情况和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进行调整,通过不断的更正,调整,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也逐渐地摸索出里面的一些规律,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操作:
(1)科学合理分组,使学生"可合作"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也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我们才采取的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同时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这样分组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8人,以2人为基本互助单位,根据班额大小,分成5―7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的问题由组长布置分工、安排学习,小的问题2人组交流,难的问题全组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每个小组中设有一位组长,成绩好能力强的做组长,其他七人当组员,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又能节省回答问题的时间感觉效果较好。
(2)优化评价机制,使学生"爱合作"及时评价、反馈、激励表彰是小组合作得以持久推进的重要保障。因为学生渴望得到承认,被认可,是他们学习动力的添加剂。在小组评价方面,我们采用的是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改变了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主要的奖励是激励卡,在每学期期末成绩测评中以激励卡的多少为主要依据,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的这种奖励方式的。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激励卡的发放是以小组为单位的,组长在根据组员的表现进行分配,这样有利于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3)设计合理的合作内容,使学生"能合作"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是否该进行合作交流。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仅耽误时间,而且会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若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万不要过于简单。
(4)把握合作时机,使学生"想合作"
①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这时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协作精神。
②在操作实验、探究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材中许多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动手试验,通过分析试验的结果发现、探究、总结规律。有时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挖掘集体潜能共同解决学习的问题。
③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当学生给出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有依据地展示出来,对学生的不同解法广泛进行交流,并及时反馈,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然而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惑:像最大的问题是注重了"合作学习",弱化了"独立思考".课堂上我发现,当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有的学生无从下手,等待着合作交流。为何造成这种现象的呢?因为在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的时候,大多数是那些思维敏捷,反应快的学生主导着交流的过程,能力稍差的学生则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考,久之就养成了一种惰性,等着别人给他提示和启发,或者干脆等着别人说出答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和研究,不断地丰富它,充实它,让它在教科研的道路上开出璀璨的花。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但物质财富的增加和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心理素养的提高并不是同步的。
相反,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心理问题却日显突出。面临着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世界公害,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它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
为切实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目标,xxx在名的20xx年展开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并建立了心理辅导中心,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创设了心灵环保信箱。
在领导的关怀,专家的指导,班主任的支持和配合下,本课题得以顺利展开和圆满完成。在本课题的开展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培训教师
一方面通过购买、借阅、查找等办法收集资料发放给相关老师学习,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咨询技能;另一方面,请有关专家和资深教师对我校教师进行培训。针对班主任老师与学生联系最紧密,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
二、建立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室的主要任务是接待来访的学生,与来访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找出学生的心结,在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保护学生利益,我中心规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如坐班制度,保密制度等,力求分析科学化、准确化。其中,辅助运用了心理测量量表,包括人际关系量表,气质量表及卡特尔16PF量表等。对来访的学生我中心都设置了个人档案,现建有个人档案100余份。
另外,心理咨询中心运用卡特尔16PF量表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抽样测量,科学地分类整理,对特殊个案进行了分类存档,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在接待来访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当前学生中确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基于中心条件有限,我们采取的更多办法是与学生交流,给他们以鼓励和信心,有的还要与其班主任、家长联系,共同来关心、帮助这个同学。
三、及时进行课题小结
参加该课题的老师,每一学期要进行一次课题小结,小结包括理论学习、学习心得、撰写论文、个案分析,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四、其他活动
针对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我校每一学年都要举行一次“男女生青春期卫生讲座”,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和人本身,防止一些不道德和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学科渗透。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乐观的性格,陶冶高尚的情操。
环境熏陶。我校利用墙报、板报、专刊、电影、多媒体等方式,优化校园环境,潜移默化感染、熏陶、净化学生们的心灵。
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活动,班主任老师结合班上的事情,进行有目的的教育。针对个别学生的情况,与之进行思想交流,并加以教育。
心理咨询中心设置了便于咨询者与来访者沟通的心灵环保信箱,编办了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简报与橱窗,创办了心理专刊——《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针对以上工作,我作为该课题的参研人员,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5篇心得体会,学习心得1、本校各级领导和每位参研人员给予了该课题高度的重视,并赋予了高度的责任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由于教学任务重,各方面条件有限,影响了一些活动的深入开展。
3、培训途径单一,理论学习不系统、不完善。
参研人员的培训主要通过例会与自学来实现的,导致了无可避免的肤浅,理论书籍的不系统导致了咨询者专业水平不高,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咨询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十分不利于心理咨询的'科学化。
4、通过本课题的开展,我们了解到现在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着手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得一部分问题能得到解决,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学习类问题:表现为学习压力大、厌学、恐惧考试等。
(2)人际关系问题:表现为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与同学的关系问题和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师生的互不理解。与同学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不交友或交友不慎等方面。与父母关系问题,主要是因为父母与与子女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给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
(3)情感问题: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困惑,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
此次课题虽然结束了,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任务却任重而道远。我们仍然要以饱满的热情继续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耐心地帮助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发挥其实际的意义。
忙忙碌碌一年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课题组老师在成绩面前相互鼓励,在挫折面前从不气馁,一年的研究和实践,使我们得到了很多。
首先,我们坚持历史单元主题的教学原则,历史单元主题教学就是从历史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按知识系统进行,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的主题教学。是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的历史教学。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真正的贯彻单元主题教学理论。而新课程历史教科书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以往备课时只着眼于某一节课的思维模式,而从单元组织的角度出发,进行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从而将某一节课的准备纳入单元教学的序列之中,从整体上构思单元学习主题的教与学,以单元主题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上我们大胆尝试,立足课堂。
其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依据新教材主题教学的特点及教育教学因素进行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既符合新课程的创新理念,又适应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既可以突出历史重点和主干知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的新趋势。从教学实践上看,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他们投入很大的兴趣和老师一起进入探讨,并且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上课不用听看书则可以的不良学习品质,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惊奇的发现,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整合兴趣非常大,他们主动进行总结,归类,将历史纵向联系,达到了历史的时序性。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论。
通过这个活动,课题组的老师教学态度和风貌也发生了改变,大家积极探索、学习研究,是教师的团队意识空前加强,听课、评课共同进步。对老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学生对历史课也表示出了重视了,历史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新意不断。虽说以前的教学活动中也有类似的环节,可是没有做系统的收集和研究,因而没有这样强烈感悟。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最后,我们要感谢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室,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教研室,以及西安市东元路学校所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还要感谢指导老师的指点,谢谢!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水墨画艺术更是承载中国文化的艺术形式,属中国的国粹艺术。虽然中国画有着它自己的独特魅力,但是它的色彩并不像油画棒、水彩笔那样鲜艳、丰富,主要靠墨色的变化来表现画面。低年级学生喜欢漂亮的色彩这一特点,使中国画不能在第一时间里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而对它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低年级的学生又是很难理解的。那么如何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这值得我们教师好好思考。
一、以游戏为主调动兴趣
爱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喜欢想象。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在教学《水墨游戏》时,我用玩游戏的方式导入,用毛笔、墨汁、加水、在宣纸上做各种活动。接着又形象具体的进行了演示,让毛笔站直了走一走,扭一扭,跳一跳,打个滚……然后想一想,添画完成一幅作品。同学们在了解这个奥秘后,都急于尝试。在这个玩的过程中,
无论学生的水墨涂抹是什么样的效果,只要表现出了墨迹的"浓淡干湿粗细曲直"等变化,教师就应让学生认识到他的表现是非常优秀的,使其充分感受水墨游戏的快乐和墨迹变化呈现的美感,让他们在自由的水墨空间中愉快地散步。通过画面的展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水墨的浓淡干湿和线的曲直粗细,并抒发了自己快乐和愉悦的心情。
二、名家故事与欣赏教学开拓学生视野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绘画经过各时代、各民族的画派风格、艺术形式、表现技法等不断演变、提高,逐渐形成了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一代代中国画家经过各自终身不懈的追求,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绘画作品,流传下来的旷世杰作,不胜枚举,各种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它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对于美术教育来说,欣赏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国画教学中,我经常网上查找有关画家的成长故事,比如:《徐悲鸿三请齐白石》、《齐白石和他曾孙的故事》《唐伯虎学画》等,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把枯燥的欣赏讲解,生动有趣的穿插到教学上。学生往往被我惟妙惟肖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也在语言表达上,概括上,了解画家的成长上,进一步认识了他们成长的经历和优秀的作品。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更多的有关知识。通过欣赏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的古代优秀绘画作品和近现代优秀的作品,可以帮助少年儿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陶冶少儿的思想情操,提高儿童的精神境界、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从临摹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画起
中国画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从临摹入手,如临一些古代和近现代著名画家的优秀绘画作品。临摹所选择的绘画内容与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地联系,如一些蔬果、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等,因为儿童对这些事物比较熟悉、感兴趣。同时,在临摹的过程,要注意培养儿童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学会分析画家们是怎样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表现的。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儿童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如在学习猴子的基本画法之后,要求儿童能够画出除书本上的不同的猴子动态。
四、多种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在指导儿童学习水墨画创作时,要用新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等培养。如儿童刚开始接触水墨画时,教师可运用演示法,拿一支饱蘸浓淡不同色墨的羊毫笔在洁白的宣纸上看似漫不经心(实是极精心)的勾、点上一些大小不同、错落有致的点、线、面。然后问学生"老师画的是什么呀?我们在这基础上勾画,它又可以变化成什么?接着老师拿出另一支稍微小一点的狼毫笔稍加勾点,一幅姿势不同、神态各异的、栩栩如生的群雀图跃然纸上。真棒、真有趣!学生们群情激荡跃跃欲试,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随意点画,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把这些点面改画成什么?学生边讨论边思考,教师稍加勾点,各种充满童趣的作品便展现在眼前,学生学习兴趣浓烈,思维活跃,不知不觉中训练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学书法艺术,打国画基础
书法是我国的一门传统艺术,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因为写意画的用笔与毛笔字的书法用笔同源,也就是说练习毛笔书法有助于画写意画。所以,小学国画教师在思想上要明确中国画与中国书法的密切关系,在进行国画教学的过程中与小学书法教学联系起来,把儿童在书法课堂上掌握到的运笔、控笔能力援引到国画课教学之中,无疑会大大提高少儿在中国画中对线条的表现能力,使小学国画课的教学达到质的飞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授与学习写意画均不是一蹴而就、立竿就见影之事,它需要过程,需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之路。少年儿童一旦掌握了中国画法的基本绘画技能,其绘画兴趣将会与日俱增,艺术百花园中写意儿童画表达这朵小花将会开得更加鲜艳、夺目。这样,我们的民族瑰宝、民族特色才能一代又一代,被传承和发扬下去。
本课题的研究在学校中展开和推广,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普及性,大部分学生在自觉完成课前预习的前提下,能较好地借助“反串互动式学习”的成功经验,全方位建构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运行机制,全面优化教育过程,最大限度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备课开始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教学中不仅把学生作为认知体,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看作完整的生命体,指导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在强调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重视人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的才能、天资、意向、爱好、兴趣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生长点,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在数学课堂上,有的学生演小品,有的学生说相声,有穿插讲解讲题的,有互帮互学的,每个人畅所欲言,学生在歌声中、在说笑中、在表演中张扬了个性,体验到成功,使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
2、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正确、有力,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导学”是指导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此项教改成功的基石,我们要求教师一要积极诱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产生自学期待;二要精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就是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课堂,让学生在参与其中、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做知识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变教师讲授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或学生间的多向交流。
3、积极营造师生的合作氛围
在教室中每天各小组展示课堂语,如:“我的课堂我主宰”等,通过学生的课堂语激励,为师生营造了宽松和谐民主的气氛。学生上课可以站,可以坐,可以大声讲话,也可以自言自语,气氛宽松和谐,心理自由放松。学生不再自卑,不再怯弱,不担心批评,不担心讥讽,为自主学习而感到自豪。另外,教学中把合作机制引进教改过程,提倡教学民主,使教学结构和教育功能发生新的变化。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生动活泼发展的机会。其次,鼓励学生个性之间的融洽合作和有序竞争,团结、合作、互助、互动、自主、展示、反馈已成为反串互动课堂的活力词。
4、最大限度地追求学生的成功
我校教师在课改实施过程中不断淡化自身的表演,而强化学生的表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个性倾向。积极地评价、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例如,教师的一个信赖的眼光、一句“你真行”或“OK”的鼓励的语言、一句温馨的提示、一次师生的鼓掌等,都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可以使学生调整到极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引领学生沿着自信的阶梯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我校实施反串互动式教学模式后的几点反思
反串互动式教学就目前我校的实施情况看,还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1、反串互动式模式的实施的力度不够、不深入。
2、反串互动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必须精心地设计并思考课堂教学活动,既备教材还的备好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的达到“活而不乱”的境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有效机制和方法,各个环节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4、实施反串互动后的评价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去年,我校申请了桂林市级B类重点课题——《农村中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一年以来,理论学习、培训及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使我更深地理解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思路,也使我对留守学生有了新的认识,给予更多的关注,促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力去关爱留守学生,分析他们的学习现状,寻找相应的对策。
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开题会议令我豁然开朗
开题会议上由课题负责人作课题开题报告后,市级、县级各位专家提出了一些精准的问题给我们讨论,而后又提出很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建议。
我清晰明确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感觉心中有底了。
在我们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群体:留守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常常是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总是被单独教育的对象。
到底他们的学习现状如何?思想、生活、家庭情况怎样?我们很需要去多加关注这些问题。
可是我们注意到也有个别留守学生各方面表现非常优秀,令老师也暗暗钦佩。
这些表现优秀的留守学生是如何做到的呢?能否借鉴他们的优点去帮助那些学习困惑的留守学生呢?我想这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组织理论学习。
本学期在第一次课题活动时给我们每位成员发一本“课题专用笔记本”,经常性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杂志,认真做好读书摘记。
充分利用网络拓展理论学习,及时了解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关注留守学生的概况,学习他人好的经验。
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留守学生教育个案,并由课题组出版专刊。
我每一次在总结自己的教育案例时,都得到一次较深的反思,其中有一些令人欣慰,但也不乏感到遗憾。
每每过后,我都会不断督促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得更好。
三、农村留守中学生的教育任重道远
当我越深入了解留守学生,我的心情越复杂。
他们的境遇令人担忧,他们是社会上最孤独无助的群体,他们的心中渴望理解和关爱。
有些留守学生因为爱的缺失,成绩下降;有些留守学生由于教育不当而缺乏自理能力;有些留守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的父母导向而成为问题学生。
这些不在父母身边的留守中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作为学校老师,我们应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爱。
关心一下留守学生一日三餐是否吃饱;天气寒冷了,他们有没有添加衣物。
他们学习上有困难时,多给予帮助和支持,遇到挫折时多与他们谈心沟通。
还可以教育其他同学多帮助他们。
让留守中学生感觉到虽然远离父母亲,却没有远离父母般的爱,从而对学习充满信心和渴望。
刻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农村留守中学生的教育更是任重道远。
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笑对人生,健康成长!
参与初中思想品德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近一年来,自己的工作忙碌而充实。可谓:在研究中成长、在辛苦中收获、在学习中提高。最直接的感觉是忙碌。
一是忙于读书。
开展课题研究,首先就要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进行理论奠基;在研究过程中,更要自始至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研究活动和实践活动,并通过研究和实践,验证、补充或发展他人的理论。
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是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提升理论的过程。
这就必须让阅读成为习惯。
阅读经典虽然益处多多,但远没有功利性阅读、消遣性阅读来的快乐,所以我常常在经抵制诱惑的艰苦的思想斗争中手忙脚乱。
二是忙于写。
由于自己的文学功底实在太薄,写作时失语现象特别多,话到嘴边吐不出,出来的也总是词不达意,所以写作对我来说耗时耗力,反反复复,很苦闷。
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
一是课题研究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
由于课题研究注重了研究学生,又特别关注细节,这加深了自己对教学的感悟与体验,使自己的经验得以丰富,课堂教训得到修正,教学的理念也不断更新与优化。
比如原来备课多是站在教师立场上去设计与策划,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课变得花枝招展,而现在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的需求作为载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简洁有力,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原来听课注重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表现,现在知道要将教学活动与教学情境及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即“怎么教”是服务于“教什么”的等等。
二是课题研究规范了自己的教学行为。
自从参加课题研究之后,伴随着理论的学习及研究的深入,上课过程中不断地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比如,对照由全区老师们研讨形成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的要求,我在原来的授课中,对于诸如“复习旧课、评价激励、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归纳总结”等环节并不重视,也就常常给忽略掉。
但现在由于所担任的子课题“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归纳总结”的研究,这些环节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
我把复习与预习相结合,先检查后评价激励,通过创设情景及例题解析促使学生参与课堂等等。
归纳总结习惯的养成则经历了“由课上到课后”的过程,这些做法使我的课堂教学不再随意、随便,得以规范,也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每进行一个步骤都需要自觉主动地反思自己的行为。
只有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的反思、审视自己的工作,才能发现解决课题的方法。
通过回顾、诊断自己的行为,或肯定、强化,或否定、修正。
“反思”由被迫到自觉再到成为习惯。
通过反思修正了自己研究的方向与策略,调整了自己的教学的行为。
四是课题研究使我敢于、乐于尝试新的教与学的模式。
这主要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以前的时候一说小组合作,我总感觉它不适用于思想品德学科,因为我们没有英语、数学学科那么多琐碎的知识点和巨大的练习量,而且使用起来那么麻烦,如科学分组、指导合作、培养组长、合理评价等等。
可当我的“课堂参与”子课题的研究进入到这样一种阶段:创设情境、评价激励等手段都不能促使学生大范围尤其是学困生参与课堂的时候,我不得不着手使用小组合作了。
而事实证明,合作学习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人性的光辉。
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见解、拓宽思路,能力强的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帮他们理解,教他们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增加了学困生参与课堂的信心,创造了全员参与的条件,学习的效率大幅度提高,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
课题研究让我的教学进入了全新的领域。
总之,课题研究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
它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让我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我还要继续耕耘,继续收获。
我们五年级组开展了《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环境开发的研究》这个课题,收获不小,本人心得如下:
首先,我很喜欢我们的组长赵老师组织的这个团队。赵老师博学、严谨、风趣、对我们又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总是对老师充满了肯定与鼓励。课题组的其他老师们,个个都很能干,上课、评课、做调查、写文章……样样都拿手。而自己却有那么多的不足。但是,与压力相比,有机会向赵老师及其它的优秀老师学习,我更多的是感到荣幸。
其次,我喜欢我们的活动形式。每次活动,我们都是在课例的基础上进行专题研讨交流,然后赵老师对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辅导,不仅如此,还辅导我们写调查报告、写论文、写案例、赛课,以及参与数学生态课堂的活动。一年来,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我开了眼界,逐渐转变了教育理念。
再次,我喜欢《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环境开发的研究》这个课题。通过每次活动的学习,我逐渐认识到老师教育学生,就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那样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面对植物的种子,你只要准备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好阳光和水分,顺其内在的生长规律,相信种子内在的力量,它们一定能顺利的发芽、开花、结果!
在数学生态课堂上,不仅要强调知识与技能,更应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情感意志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既要重视预设性目标,更要关注课堂生成,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思路、方法,教师的任务不只是完成预设的方案,而应和学生一同探讨、分享、创造美好的生命经历。
在这一年中,在听课学习时,我也会不自觉地从生态课堂环境的角度去观察,观察课堂的物质环境,观察师生、生生的交流,观察师生的评价与情感交流。优质的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在如朋友般的合作与交流中,在经历了一次次思想的交锋、一次次原汁原味的争论后,留下的是一次次知识的收获、一次次能力的提升、一次次情感的满足,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感受着学习的快乐,品尝着成功的喜悦。我特别喜欢这样的课堂氛围,哪怕作为听课教师,也吸引着我的思维快乐和积极地参与,我想,我正是身处于数学生态课堂环境之中,所以才有这样的感受,它的魅力影响的也许不止我一个人。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在尝试着营造生态的课堂环境,除了课件、板书设计等要简洁美观,我在传授新知的环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学生喜欢和容易接受的方式。课堂中保证小组合作交流的次数与时间,教师注意倾听、对学生的评价多了鼓励与期待等。自己的教学观念随着课题研究的参与逐渐发生着转变,但是转变的程度还算不上理想,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和学生的情感交流等,一直是让自己困惑的地方。什么时候,自己的课堂环境也能 “生态”呢?
是呀,教育是“农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自己在教学与研究的领域真正地投入,学生才会送给自己一个满意的课堂。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49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