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文化整合的方法艺术
企业整合是产业优化和资源重新配置的一种现象或一个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文化整合的方法艺术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企业整合有两个含义:一是行业性的大吃小、强吃弱的企业兼并或强强联合的企业合并,这种称之为产业整合;另一种是基于价值链竞争要求,吸纳原属于其它行业或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称之为资源整合。
近年来已有一大批企业进入了整合过程,更多的企业也已有了整合的考虑。企业整合是我国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必然,而企业文化整合则成为企业整合成败的关键。
如何整合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整合不是将原两个企业的文化简单叠加和拼凑,而是将其优秀部份的融合和升华,是在共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的新文化,是对两种不同文化进行的整合重塑,是借机创新的过程。
整合的主要内容
一是经营宗旨的整合。企业整合后,它的生产能力、产品种类等都已发生变化,经营宗旨也应当随之更新。它应显示新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轨迹,反映企业今后长期的经营追求,代表企业经营发展的未来,应具体地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战略中,使全体员工认同。
二是价值观念的整合。价值观念是企业整合的核心,又是文化整合中难度最大的问题。要把原来不同文化背景下职工的不同价值取向、处世哲理统一在一个价值观体系中,并给职工以心理上的约束和行为上的规范,比确定企业经营宗旨要复杂得多。
三是道德行为准则的整合。它实际上是企业整合中的一种意识立法和行为立法。在企业整合中,需要对原来各自的经营管理制度和规范,根据新企业的特点进行调整或重新制订,形成新的职工行为准则。
四是组织机构的整合。组织机构的整合虽然不完全是文化整合的内容,但它却是文化整合的保证。企业整合是否顺利进行,在经营宗旨、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准则确定之后,还有赖于组织机构的质量和效率。组织机构既是文化整合计划的制订者,也是它的执行者。
整合的原则
一是以企业整合后的定位为依据。整合后的企业由于自身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有必要重新确定企业的定位,其中包括发展战略和目标、产品方向、营销策略等等。文化整合必须以此为依据来决定对参与整合的企业文化进行取舍。
二是以整合(主导)企业的优秀文化为主体。整合企业与被整合企业相比,整合企业是占核心优势的主导企业,是市场竞争中的优胜者。它的企业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理所当然地应成为新的企业文化的主体和基础。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应尽量避免不加修改地完全照搬,而强势企业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
三是以被整合企业的优秀文化为补充。被整合企业的历史上也曾有过辉煌,曾经产生过在那个历史时期与自己企业相适应的积极的企业文化,其中可能包含不少积极的、有益的成份。我们可以去挖掘和吸纳它,使之成为新的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样既可以丰富整合后企业文化的内涵,又可增强被整合企业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是借机创新。整合既是企业发展的机遇,也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机遇。在企业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创新。在融合双方优秀文化的同时,适时汲取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经验。对于跨地区的企业整合,还要善于汲取其他地区的区域文化中的养份,丰富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样做也易于被该地区的人群认同和接受。
整合的主要环节
首先是形成核心。企业的核心领导层既是企业整合的组织者,也是企业文化整合的推行者。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之间的整合,在整合同时要及时把党组织健全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企业文化整合的实施。有了这支核心队伍,在整合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够顺利解决。
其次是统一管理。要建立起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确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明确对口单位;要统一管理制度,一般以整合企业的管理制度为参照标准,进行制订或调整,形成被整体遵循的新的管理制度,包括情况报告制度、报表上报制度、业务联系制度等基本工作制度;要统一工作布置、统一检查考核。
第三是人员交流。在整合中,双方人员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人员交流可以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的组合,同时这些人员也是优秀文化的传播者。通过他们的言行传播优秀的企业文化,感染、影响和引导员工转变观念,适应企业整合的要求。
第四是做好宣传教育。加大宣传思想工作力度,促使员工的观念转变是文化整合极其重要的一环。通过宣传教育,使员工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认识企业的发展前景。开展以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是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的有效手段。在进行教育时,要以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为重点,既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更要强化他们对整合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通过他们去影响全体员工。
整合成功的关键
一是要形成“一体感”。参与整合的双方,无论是整合方还是被整合方,都是整合后企业这个“大家庭”的支柱。整合后的企业是一个整体,在其中不应该有高低之分、内外之别,要在全体员工中形成“一体感”的氛围。
二是要形成“相融感”。参与整合的双方成员不管是领导者还是员工,要争取做到彼此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相亲相融。用这种无形的纽带把原双方的领导者和员工紧紧联结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活力。特别是大企业、强势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应当具有大企业的大气,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风范,以大企业的高素质和雅量容人容事。
三是要形成“公平感”。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要在企业内部形成公平的人际关系,充分地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把价值的认同、目标的共识、心灵的沟通和感情的交融,作为形成企业凝聚力、提高责任感的主要因素。在员工待遇问题上,虽不应强求拉平,但要争取做到逐步缩小差距,在人员的交流上也应体现相应的“公平感”。
四是要形成“创新感”。要通过宣传教育,使所有员工了解企业整合的必要性、重要性,懂得整合后不仅企业要应对变化,员工自己也要主动应变,明白只有通过共同的创新才能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道理。
文化整合应循序渐进
搞好文化评定
文化评定是通过对双方文化的审视,达到相互了解与交流,吸收对方文化的精华,最终发展成更加优秀的企业文化,这是一种实用的方法。由于文化涉及企业硬件和软件等多方面的问题,这种方法要求对企业文化作出定性和尽可能定量的分析,并以此确定双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带来的风险和整合成本、应对的计划和监控办法。
整合过程中应成立由高素质人员组成的小组负责文化评定工作。他们负责研究双方的企业文化,分析存在的文化差异和潜在的冲突和风险,估量文化差异带来的整合成本。整合的最终问题是花费的时间和实现的价值,文化差异最终也会归结到时间和金钱上。文化差异越大,两家企业整合所需的时间就越长,最终实现的价值也相应越小。如果分析准确、措施得当,就会达到缩小文化差异所花的时间和代价。
准确诊断文化差异产生的分歧和冲突
有差异就会出现分歧和冲突,不能正确、及时地处理,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支和谐、团结的员工队伍。怎样才能处理好企业内部的分歧和冲突呢?
首先,管理者要确保自己的立场客观。这是因为管理者的感情会经常无意识地牵扯进来。人们往往爱以自己的好恶为指导对分歧和冲突作出反应,而不是以理智的方法处理问题。管理者只有站在客观的立场去看问题,才能清楚地判断形势,比较理智地选择符合企业利益的行为方式。
其次,要摸清分歧和冲突产生的原因。要分析冲突双方是否都获得同样的信息,分析双方对同一信息的理解是否不同,分析双方的角色因素。在摸清原因的基础上,还要分析出分歧和冲突的实质、发展程度。只有搞清楚这些情况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把破坏力转化为创造力
把情绪所激发的破坏力转化为创造力,避免演化成破坏性的行为,是解决分歧与冲突的最高境界。管理者在对待企业内的分歧与冲突时,要承认其存在的必然性;在听取意见时要给予更多的理解而不是评价;要体会各有关方面的感情并予以理解,特别要注意对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予以充分保护;要建立起促进问题解决的程序和基本原则;要为争议各方提供合适的交流渠道。
文化整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文化整合不会一蹴而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尊重差异中求磨合。为在文化差异中寻求发展的共同点,必须先承认这种差异。要通过对双方文化的调查分析,发现各自的长处与不足,在逐渐磨合中趋于一致。那种急于把自己的文化一下子嫁接到其它企业中的作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
在磨合中解决冲突。不同文化在磨合过程中发生一些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解决冲突的办法,一是不要使冲突公开化和激烈化,在冲突开始时就采取磨合措施。二是在一段时期内,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可以保持一定的文化独立性。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当弱势企业的员工领悟到优势企业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后,再迅速进行文化整合,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解决冲突中求得融合。经过及时地磨合和冲突的相继解决,就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文化融合。新的企业文化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十分完善的,需要在灌输、传播过程中,依据企业的变化和提高,不断调整充实,使其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 文化管理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管理的主体,通过对具有统一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心理特性的企业群体意识的培养,和企业制度文化、物态文化的构建,形成最佳经营管理机制的一门新兴管理 理论 。一个企业能否有效实现企业文化管理,取决于该企业文化统一性对企业每个成员的 影响 程度。如果该企业文化对企业每个成员都具有强烈、深刻的正向影响和导向作用,使每个成员都能够普遍拥有和广泛接受企业的群体意识和制度文化,那么,这种企业文化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文化,它必将对企业的 发展 产生强大的驱动力。相反,一个企业的文化意识混乱,多元性文化中难以找到实质性的一致,主亚文化相矛盾,个群意识相抵触,价值规范不统一,形式与实质相脱离,文化主张与文化实践相违背,则这个企业就会很难以发展。
一、理解企业文化整合
企业文化整合就是指有意识地对企业内不同的文化倾向或文化因素通过有效地整理整顿,并将其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是文化主张、文化意识和文化实践一体化的过程。企业文化要实现从无序到有序,必须经过有意识地整合。虽然完全自由放任的文化整合过程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这一过程的缓慢和持久,以及其整合方向的随意性,很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甚至不利于企业发展。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整合首先是对企业内部不同文化或文化因素的一体化整理和结合,形成统一的文化主张和文化体系。
而从另一角度来看,一个成熟的企业系统不仅应有完善的组织结构,而且应有较为深厚的组织文化。文化渗透于我们整个企业系统中,它对企业系统的影响是隐性的、潜在的,但又是至关重要的。文化无处不在,既以微观的形式存在于较小的群体之中,又以宏观的形式浓缩于 社会 文化和民族文化之中,没有文化,我们便一事无成。我们对 现代 企业组织象征方面的 研究 是极为不够的,情感是维系组织最强有力的纽带,企业也是由文化维系的不可分割的组织,企业人的直觉、传统和信念是重要的选择基础,这些都与文化息息相关。企业文化整合,就是突出文化对企业系统整合的重要作用,使文化向企业系统的管理机构内渗透,向生产和经营行为中渗透,并向 经济 领域辐射其影响,形成一种具有强势的精神力量,既维系着企业组织,又影响着企业人的行为活动(本书不论述该整合作用)。所以,企业文化整合又是通过企业文化来对企业所有活动的整合过程。
企业文化整合的过程,是企业群体的共同意识、共同价值观调整、再造的过程。企业的文化与组织、技术、管理整合相比,是隐性的且根植于员工头脑中,实现其整合较困难。对企业文化整合可理解为对各种企业人群的文化观念系统在不同的层次、水平、层级的整理与结合,企业文化和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互相作用并形成一致的价值认同。摩尔根、泰勒以及其他人所主张的文化进化,是一种基于各种文化具体特点之上的渐进式分类法。而文化整合的概念,只是在研究不同复杂程度的文化时所使用的一种 方法 论,它不是关于进化的结论,而是对几种文化类型的整合,文化是在不断的整合中实现进化和变迁的。企业文化整合既是一个文化变迁的过程,也是文化再造和文化创新的过程。企业文化整合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戴尔和肯尼迪在他们著作《塑造公司文化》中指出:塑造公司文化需要“建立共识,彼此信任,建立技巧,耐心和保持弹性——是我们认为是终解决 问题 的办法”。劳伦斯?米勒在《美国的企业精神》一书中提出:“为了发展新的文化,必须动员一切力量,为了改变公司的文化,必须要有实例、训练、指示、教导、强化以及对新作风予以支持的制度”。
企业文化整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同一企业内部文化 内容 各要素的整合;同一时空中不同企业文化之间的整合。前一种的文化整合实际上是指当企业处于一般的平稳发展期时,占据主导地位的主流文化弥散、渗透到企业的各种亚文化中。当企业处于转型、变革等剧烈变迁期时,由于原有的主流文化受到挑战,各种外来文化、本企业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交织在一起,相互碰撞和冲突。这时的文化整合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适应、协调,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选择、综合合适的文化成分,进行文化创新,形成新的主流文化。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整合分为企业内部文化内容(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的各层面及其之间)和要素(前面所 分析 的七大要素)之间的整合和企业(上下游企业、兼并与被兼并企业)之间文化的整合。企业文化整合过程,需要全体员工共同的参与,需要各分坚持宽容的精神,加强理解的意识,进行创造的活动。但在操作上,则要求企业文化建设者付出更多的劳动,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由文化的实际状态决定的,同时也是企业发展对文化的更高要求。
“有序——无序——有序”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变迁的一种模式。控制论认为,生物和人类社会内部系统是一个有序状态和无序状态不断更迭变化的过程,从而构成生命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化。企业的发展也是这样,有序的企业组织是统一、均衡、和谐、稳定的组织,而无序企业组织则相反。有序企业组织可分为低层次的有序和高层次的有序两类。企业的发展趋势总是由低层次的有序向高层次的有序过渡。在过渡时期,将会出现无序或半无序状态,必须通过整合才有可能顺利进入高层次的有序状态。企业文化整合就是实现一个企业从无序到有序的文化梳理过程。一个企业经过大规模的改革或创新活动之后,也必须经过整合,才能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只有经过整合的文化,才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才能抵制不良外来文化的冲击,才能长期保持自己的特色。通过整合,使企业和文化体系各部门关系和谐,达到健康发展的状态。
二、企业文化整合原则
企业文化的整合应当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制定文化整合的目标和措施,运用多种方法,对企业文化内容和文化因素进行系统化整理,建立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引导员工端正文化心态、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并通过文化整合,解决企业文化中的文化混乱、文化冲突和文化建设的盲目性和滞后问题,使企业文化获得良性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整合时,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
坚持文化宽容的原则。在文化整合中保持宽容精神是进行文化整合的前提。惟此,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才能相互尊重,才能相互对话、理解,达成共识并加以分享,从而实现可能的融合。不同文化间的宽容,需要企业人间相互尊重,在人格上实现平等。人们常以“领导、上司”来形容管理者,这表明管理者与员工双方在心理上处于不同态势:管理者处于高势,员工处于低势。管理者应避免由于这种心理态势而带来的不良影响。管理者与员工间的宽容,还需要提倡一种相对自由的民主的态度。与消极管理的思想相反,这种态度是让员工有自己思考、选择、判断的自由,但管理者应适时地给予指导,以确保员工选择、判断的正确性。加强理解意识,即要求管理者与员工间达成认同,追求平等的对话。这首先强调管理者与员工间在观念上要相互认同,从而才有可能在管理者与员工间的具体工作过程中进行合作,使相互关系达到和谐的'境界。因此,还需要强调管理者与员工间的“合作”精神。理解的实现,还需要注重管理者与员工间情感上的沟通。因此,可以通过加强管理者与员工间非正式交往,使管理者与员工间实现内在体验的真实交流。在这种宽容精神的引导下,进行文化整合,才能够收到应有的整合效果。
坚持扬弃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创业和发展的轨迹,并形成了不同时期的特色文化。要认真调查研究企业变革与发展的 历史 和现状,认真分析比较企业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矛盾的焦点和特点,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抛弃其糟粕,注入现代先进文化的新鲜血液,铸就富于生命力、适应 时代 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要对企业文化实态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究竟哪些文化因子是真正的本企业文化的实质性内核,这些内核新的因子对企业发展起推动作用,还是起阻碍作用。或者哪些是起推动作用的文化因子,哪些是对企业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因子,辨识清楚了这些,才能够进行整顿整理,弘扬其优异成分,引入新鲜的文化要素,抛弃其糟粕的部分,并对文化体系进行建设性地构筑。企业文化的整合要注意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制度等的总和。在企业文化整合时,要注意吸收以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优异成分,保持民族文化精华在企业文化中运用和延伸,形成一种新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积极向上并符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哲学 原理告诉我们,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融入和延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由于制度、文化传统等原因,我国企业普遍缺乏企业文化的个性建设,企业文化雷同的现象较为普遍,起码是在文化口号上的雷同,赶时髦,追潮流的现象比比皆是,而西方国家的企业则比较注重个性塑造,这也许是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别所致,同时也说明了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不成熟性。企业文化整合中要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传统,体现企业的行业性质和经营形态,又要注重企业个性化设计和塑造,要在共性中突出个性。企业文化就是突出了企业的个性,即产品的文化个性、员工精神面貌个性、环境形象个性等方面找到自己的文化精神所在。在现代社会里,企业的生产设备、机器厂房可能没有什么差别,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可能都具有共性色彩,但是,其经营风格、价值取向、企业精神、管理理念等,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个性。同时,企业文化整合过程中对员工的要求也要体现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 工业 经济与信息经济同时并存的时代,企业文化既强调员工对企业文化主张和价值观的共识,统一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目标,鼓励各尽其职,共创事业,又充分尊重员工的个性,提供适合其个性的工作岗位,让其充分施展聪明才智。系统整合了企业文化只有具有鲜明个性,才能够与竞争者形成差异,形成本企业的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被广大职工认同,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世界是开放的,文明是可以共享的。 企业 是开放的,管理思想和管理 科学 是可以共享的。企业文化整合不仅要体现企业自身的特色,还要吸纳世界文明,借鉴西方企业管理文化中的科学 内容 , 学习 发达国家的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借鉴其他企业,尤其是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文化精华,甚至是竞争对手优异经营思想,并加以吸收创新。所谓创新就是在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成份,剔除和摒弃那些过时的理念、内容和 方法 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形势变化,形成与时俱进的企业经营理念,整合梳理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既具有 时代 气息、又能够保持其核心价值观的 历史 继承性的企业文化。同仁堂制药的企业文化 发展 的历史,可以说是这种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整合创新的,在借鉴和创新相结合方面的典型例证。
三、企业文化整合内容
企业文化的整合是企业在多层面上对本组织的文化进行梳理和同一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对内文化整合和对外文化整合两大整合过程,对内整合主要包括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的均一化、主文化和亚文化的彼此和谐相容、四个层面(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化的贯穿一致、七个文化要素(企业环境、核心价值观、领导者风格、英雄人物、文化 网络 、故事传说、礼仪庆典)的互动融合、母子(或分)公司的文化协调共荣;对外文化整合主要包括对所兼并企业的文化整合、对上下游企业的文化整合和对其他优秀企业的文化因子的吸纳整合。文化是人之造物,但文化作为有着长期稳定性的意识形式,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人的生存方式本身。从实践 哲学 的角度看,文化整合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均一化。在心 理学 上,意识一般是指人们的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应。企业群体意识是一种组织意识,它是企业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定和实现目标所具有的信念和意识,以及对企业的情感和归属感。企业群体是一种人群结合,个体意识如何融入到群体意识中,需要一个整合的过程。群体意识是以共同价值观的认定和实现为核心内容,伴之以归属感等情感。企业群体意识是在平等互利、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各个企业人意识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员工的群体意识是由不同层面的员工群体之间互动作用的结果。企业文化整合,试图将各个企业人的个体意识与企业群体意识融为一体,形成一种企业意识,构造一种核心价值观得到企业所有员工认可的群体意识。从实践来看,每一个新员工进入企业员工群体,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企业员工群体意识的整合。所谓自觉,就是企业人力资源部在接受新员工加盟时,有意识对新加盟者进行企业文化培训,让其首先接受企业文化,也即企业的群体意识,新加盟者也就自觉地接受企业群体意识。所谓不自觉,就是新加盟者在加盟以后,受企业员工群体意识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不自觉地接受了这些意识。这两个过程都可以说是一个群体意识对个体意识的整合过程,只不过前者带有引导性、自觉性整合;后者是无引导、不自觉整合。
主文化与亚文化相容整合。有意识地运用主文化去整合亚文化,使亚文化为主文化服务,这是企业文化有意识整合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一个企业文化共同体中,非决策层、非管理层、普通员工之中总是孕育着一种自发的亚文化群体,企业的主文化对这类文化的宽容、容忍态度,吸收、同化程度,激励、开发程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成了衡量企业文化开明程度、合理和完善程度、企业文化共同体的生命力和活力 问题 。主文化对亚文化的整合,不是对亚文化的排斥、改变、消灭,而是对亚文化发展方向的关注、对亚文化功能的引导和利用,防止亚文化成为 影响 企业发展的不健康文化。对亚文化发展方向的关注,主要是防止企业中出现派别文化、内耗文化、拆台文化,也包括吹捧文化、谗言文化、看风使舵文化、迎合文化、欺上瞒下文化等。因为这些亚文化的存在、发展和蔓延,甚至成为了企业文化中的主潮流,那将会不断侵蚀企业原来所倡导的主文化,最终将会腐蚀整个企业机体,致使企业走向灭亡。对亚文化功能的引导和利用,亚文化的存在是客观必然,我们一方面要防止亚文化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地去开发亚文化正向功能,在保持亚文化健康的前提下,利用健康的亚文化之积极向上功能,为主文化的补充和丰富,两者的相容整合,使得企业文化丰富多彩。
四个层面文化贯穿一致和七个文化要素互动融合。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四个层面文化整合,主要是强调精神文化的核心性,精神文化的确定和实质性内容,决定了其它三者的性质,精神文化的混乱,必然会导致其它三者的混乱。整合企业文化首先要梳理和整合精神层面的文化,然后再运用精神层面的文化取整合其它三个层面的文化,而不能够倒过来(在第四章已经进行了阐述,此处不赘述)。但是现实中,不少企业确实倒过来运作的,当然整合的效果是不理想的。企业环境、核心价值观、领导者风格、英雄人物、文化网络、故事传说、礼仪庆典等七要素之间的互动融合,在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前提下,根据领导者风格,围绕核心价值观,建立文化网络,塑造英雄人物,编撰和传播企业文化故事,策划和设计企业礼仪和庆典活动,用生动的形式表现企业文化之实质,形成企业文化各要素之间的互动作用,使企业文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企业环境是一个基本前提,领导风格直接影响到企业英雄人物、故事传说和礼仪庆典的风格,甚至影响到企业文化网络的形式,企业英雄人物、故事传说和礼仪庆典等一定要体现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的主要精神与理念,文化网络是一种传播企业文化的管道,所以,这七个要素之间是互动融合的。
母(分)子公司文化协调共荣。首先,我们看看母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文化整合。母公司与分公司之间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属于一个企业,两者的文化,在很大的程度上类似于主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关系,但是又不同于它们。如果母分公司与分公司在同一地域、或同属一个行业、或者分公司与母公司在一起,两者之间的文化没有什么差异,母分公司文化整合就是主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整合。如果母公司与分公司之间不在同一地域,甚至不是一个行业,其文化整合就较为复杂,一方面要体现母公司文化主流,另一方面又要形成分公司独到的文化品位。这种文化整合是介于主亚文化整合模式和母子公司文化整合模式之间的一种文化整合模式。即在保持核心价值观一致的情况下,具体文化建设要结合分公司的具体情况,容许分公司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色。其次是母子公司文化整合。子公司是母公司出资兴办的具有独立法人的企业,以资本纽带将两个企业联系在一起,这是必定的事实。那么,文化有没有联系,我们多次深入这样的企业,发现各不相同,如果子公司是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或是母公司占控股地位的子公司,那么,母公司的文化对子公司的文化具有决定性影响(习惯上,我们也只把这样的母子关系成为母子公司的关系)。但是,这样的母子公司文化关系,与总公司与分公司的文化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总公司与分公司是一个公司,母子公司已经是两个公司,所以,企业文化的整合已经变成了一个公司对另一个公司的精神控制,这种控制是通过产权关系、影响董事会成员,来影响子公司文化的。
兼并中的企业文化整合。在企业兼并实践中,与企业兼并同步而来的往往是两种企业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这就存在着文化不兼容风险。每一个企业均有其企业文化,购并中的文化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企业兼并不仅仅是两家企业之间的 经济 行为,它更是一种文化行为。因此,文化整合常常是企业兼并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90年代初,日本大公司进军好莱坞真可谓气势如虹,然而,仅仅半年就铩羽而归。究其原因,资金雄厚的日本人正是输在了文化整合上。企业办到了美国的环境里,日本人却没有融入美国文化中,最终只能撤出好莱坞。而海尔集团兼并青岛红星电器公司,因注重了文化整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成功的案例已经写入了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库。兼并不是“一签(字)了之”,而是一个过程。兼并后的文化整合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环节。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企业兼并,必然会引发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在以优兼劣的案例中,优势企业经过长期激烈市场竞争的锻炼,一般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包括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等内容的完整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而劣势企业的企业文化一般则具有消极、滞后、零散的特点。如果兼并方能够自觉地用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去战胜和消解被兼并方的消极的企业文化,将会使企业产生一种新的生机和活力,并带来可以预期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兼并方对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不善利用,反而会被被兼并方的消极落后的企业文化所“同化”,那最终可能导致兼并的失败。当两个企业之间发生兼并时,不同企业文化的撞击很容易造成合并后的公司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进入一个“死亡循环”。因此,兼并企业与被兼并企业的之间的文化整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上下游企业文化的整合。这种企业文化的整合,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主要是指本企业比较成熟的企业文化,向上游影响并整合供应商的文化,向下游影响并整合经销商或客户的文化。在市场经济和买方经济情况下,向上游的文化整合的难度,要小于向下游厂商进行文化整合的难度。首先本企业的文化必须是一种强势的文化,对上游企业产生一种采购中的文化压力,对下游企业产生一种文化的感染力,当然,互换位置也成立。现实中已经有不少企业,在运用企业文化整合产业链,使得本企业在产业链中,具有核心文化地位。如有的企业对供应商和下游厂商进行文化培训,向上游让他们知道本企业对上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什么要求,向下游让用户或经销商明白企业的文化是怎样渗透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并体现着企业文化精神。上下游企业文化的整合,更多地推动了一个行业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使得“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对于现代企业集团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对股东、员工、顾客、供应商与销售商、社会团体等各方面负有多重责任。这使得集团公司的管理任务变成一种非常困难的平衡活动。股东的利益必须和员工的利益达成平衡,集团的利益必须和顾客的满意达成一致,集团发展战略必须迎合地区发展战略,同时要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等等。其中,任何一方对自身利益的过分要求,都可能会对集团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无论如何,集团公司必须在平衡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在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的同时,进行企业文化的整合,营造一种氛围、一种状态、一种能够充分提高效率的企业文化。
那么,重组后的企业集团如何管理多重利益相关者,进行企业文化的整合呢?
第一步,承认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利益。集团企业应该承认利益相关者的角色、权利、利益及其对集团的潜在贡献。通过承认和塑造集团公司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完全有可能在利益相关者中营造一种新的关系。以员工利益为例,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取决于三大因素:利益、信念和心理状态。我们要充分肯定员工在集团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给员工以价值认同(提供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以及晋升的机会等)从而促进员工精诚合作、完善自我、发挥主动、为客户提供良好服务,实现企业价值观与员工自觉行动的统一。承认股东的利益,要求管理人员采取谨慎的投资策略,以公司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而不是盲目地扩张。
第二步,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到集团发展中来。在承认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利益的基础上,应该让各种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到集团发展中来,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对集团公司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消费品的研制过程中,如果把消费者请过来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与测试中,一方面体现了公司对消费者利益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使得产品开发更能贴近市场,从而有助于实现最终产品的销售。宝洁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等所进行的消费者广泛参与产品调研与试用测试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集团下属公司在独立经营自身业务的同时,应该有机会参与到集团总部的战略规划与文化建设中来。对个人利益的尊重与对共同利益的认同、广泛的信息沟通与团队合作将有助于整个集团的健康发展。
第三步,利益相关者价值观融合是关键。在集团公司形式下,往往会有很多不同的'企业被放置在一把单一的控制伞之下。在一个单一化的企业里,管理不同利益相关者已经是很困难了,而在一个集团公司中,复杂因素又会进一步增加,集团下属的每一个企业都有一堆它自己的利益相关者,都有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且经常都有鲜明的管理风格。有效的授权可以使下属企业自行解决子公司利益相关者的管理问题,但是,在集团利益寻求一致的时候,将不同的子公司整合在一起需要进行一大堆的融合——不同利益相关者价值观的融合——让每个人都了解他为什么在这个集团里,他能否认同这个集团的理念和价值观,他能否积极地配合、参与促进集团健康发展的活动。在这当中,我们必须注意文化融合的技巧,尤其是与利益相关者管理有关的时候,因为我们最终要融合的正是不同的利益相关者。
“做强”方面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改革、重组和并购过程中,企业文化整合不到位。
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企业文化整合的含义。对于企业文化整合的含义,中外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整合是不同的企业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是协调不同企业文化间的差异与冲突,以促成相互间认同、融合、统一的过程。在企业改革、重组或并购后,原来各不相同的企业文化共处于一个新的环境之中,经过冲突与选择的互动过程,必然发生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一般来说,它会以原有的优势文化为基础,吸收异质文化中的某些优良成分,重塑企业文化。经过整合,新的企业文化既保留了原有好的特质,又从异质文化中吸收了一些新的特质,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体系。
通过上述分析,我认为:企业文化整合是以原有企业文化为基础,通过扬弃、创新、再造和重塑,最终形成符合企业变化和发展的新文化的过程。
以石油行业为例,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在国家能源政策的`指导下分管各自的领域,在成品油市场上,则只有中石油和中石化南北分治,按地域实行垄断。由于没有其他竞争主体的参与,两大央企难以通过充分竞争真正提高自身的实力。就其内部而言,管理链的过长,也导致了他们难以把有效的管理延伸到基层中去。同时,在改革与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多重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都倾向于将自己的利益作为集团公司各项活动的优先考虑对象,难以形成一种强势的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整合是企业并购重组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企业文化整合的涵义,中外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整合是不同的企业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是协调不同企业文化间的差异与冲突,以促成相互间认同、融合、统一的过程。
在企业并购后,原来各不相同的企业文化共处于一个新的环境之中,经过冲突与选择的互动过程,必然发生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一般来说,它会以原有的优势文化为基础,吸收异质文化中的某些优良成分,重塑企业文化。经过整合,新的企业文化既保留了原有好的特质,又从异质文化中吸收了一些新的特质,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体系。也可以说,企业文化整合是以原有企业文化为基础,通过扬弃、创新、再造和重塑,最终形成符合企业变化和发展的新文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企业在并购前期、中期、后期都做好相应的准备,分三步开展针对性的工作。
并购前:文化审查、共建文化整合研究小组。
文化整合应从并购前开始,这样才能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后面的整合更顺利。而如果两个企业的文化无法融合,并购行动就应及时终止。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考虑两家企业并购后如何能为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大的价值。为了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并购整合的力度。要实现成功整合,两家企业在真正合并前就要具体描述新公司的愿景,并制定实现这个愿景的计划。这些计划包括许多因素,其中文化、人和合并后新公司的竞争力非常重要。因此,要提高合并后文化整合的成功率,企业必须在并购前就要入手。并购前,企业需要做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做全面的审慎调查。文化审查极其重要。企业并购引起的文化变更,使得多数员工会表现出对他们原先企业文化的.关注和向往。而进行文化审查则表现出并购企业对文化差异的重视,能缓解被并购方企业员工紧张担忧的情绪,使其坚信并购企业的领导将兼顾双方企业文化。而且,文化审查应该及早进行,以便于发现可能导致文化冲突的潜在因素。
其次,在并购前两家公司就应该成立文化整合研究小组,分析公司文化整合的可行性,未来价值如何体现和探讨并购后的文化整合过程等。小组成员可由并购双方选派具有一定企业文化管理经验和影响力的人员组成,也可从社会上聘请有关专家或机构参加。该机构直接向兼并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负责,组织、策划和领导企业文化整合管理的全部运作过程。并购双方企业应积极利用有效渠道,听取员工的想法和意见,特别注意与高层管理者的沟通,令大家充分认识并购的优越性,并就发展战略和未来的企业愿景达成共识。双方派专业人员一起工作,这是两家公司文化整合的前奏,在他们工作中出现的摩擦、冲突就是两家企业合并后可能出现的矛盾,如果能尽早发现和研究解决方案,今后的整合就会顺利得多。研究小组要对共同的愿景达成共识,并分析建立支持实现愿景的核心价值观,考虑并购后实现新愿景的独特能力和新公司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对公司赖以生存的商务环境有共同的理解。
并购中:高层牵头、制度带动、培训贯彻、沟通保障。
并购进行阶段为文化整合开始执行的阶段,也是文化整合步骤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往往伴随着较大的变革举措,如新的组织机构的建立、管理层的调整、人员的精简或启动较大的项目等。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化解文化整合带来的矛盾和冲突。并购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是文化整合过程中可能起到重大阻碍作用的关键因素,它可以是某一个人、一个利益团体、原企业的一种制度等。随着文化整合步骤的执行,障碍焦点将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因素。由于新旧文化的直接接触或碰撞,发生文化冲突在所难免。因此,在基础建设阶段把握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可能发生文化冲突的强度的关系能有效缓和或化解矛盾和冲突。
首先,企业文化的整合应从高层发起,以高层来推动整个文化整合的实施过程。实施的过程应采取适当的方式,文化领导小组就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与高层领导及时沟通,及时修订解决方法和策略。根据企业的情况,进行文化整合时应采取渐进方式,由外到内逐渐包容改变,不能操之过急。其次,利用制度带动文化整合。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套基本的体制,包括:奖励、认可和考核体系,可以有效的帮助文化整合的开展。再次,企业还需加强培训,要对员工进行有效培训,宣传并购后导致的组织变革、新的制度、新的经营方式等,使员工能够快速融入到新的企业文化中。最后还应加强沟通。整合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织与员工间的有效沟通。在双方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协作,并且要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就被并购方员工关心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解除他们的顾虑。
并购后:维护调整、求同存异。
并购后阶段是并购文化整合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之前,新的制度和管理层的调整已经完成,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维护和调整新制度使之能够顺利而有效的实施。求同存异或许是并购后有效的方法,即双方都避开矛盾,寻求容易达成一致的事件。在这一阶段,企业应有意的将优秀文化因素积极发扬,同时对平庸和低下的进行摒弃,便能催生出一个整合后的生气勃勃的并购企业新文化。只有在长时间的磨合中找到企业需要的、员工易于接受的文化,并将其推广开来,文化才得以真正的融合。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448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