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可以反映出研究者对文献信息获取、吸收、利用的能力和研究创新水平,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
[1]肖明.从EMO2009看现代数控系统技术发展[J].机械工程师.2009(12)
[2]郭容光.开放式数控系统及其集成状态监测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余道洋.开放式数控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5
[4]张剑.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大学2003
[5]IndraMotionMTX数控系统和MTXMicro[J].金属加工(冷加工).2009(15)
[6]田军锋,马跃,吴文江,王锐.利用RCS库实现数控系统模块间的通信[J].微计算机信息.2009(19)
[7]董靖川,王太勇,徐跃.基于数控流水线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06)
[8]李淑萍,张筱云.基于PMAC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8(11)
[9]史旭光,胥布工,李伯忍.基于圆整误差补偿策略的S曲线加减速控制研究与实现[J].机床与液压.2008(11)
[10]何均,游有鹏,王化明.面向微线段高速加工的Ferguson样条过渡算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8(17)
[11]孔德仁,何云峰,狄长安编着.仪表总线技术及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12]郭德响.一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大学2009
[13]潘子杰.基于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软PLC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
[14]彭亚娜.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
[15]袁晓明.基于组件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江苏大学2007
[16]戴文明.基于量子框架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7]钱增磊.自动磨刃机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8]吴长忠.面向网络化制造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
[19]杨林,张承瑞.基于时间分割的前加减速快速插补算法[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09)
[20]张园,陈友东,黄荣瑛,魏洪兴,邹勇.高速加工中连续微小线段的前瞻自适应插补算法[J].机床与液压.2008(06)
[21]严彩忠.CCMT2008:中国数控春天畅想曲[J].伺服控制.2008(05)
[22]KaanErkorkmaz,YusufAltintas.HighspeedCNCsystemdesign.PartI:jerklimitedtrajectorygenerationandquinticsplineinterpol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MachineToolsandManufacture.2001(9)
参考文献二:
[1]张士科.数控装置的可靠性评估[D].东北大学2011
[2]罗戍.鞋楦曲面数控加工运动控制方法与仿真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5
[3]沈振辉.挖掘机动臂结构智能优化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福州大学2011
[4]洪玫.鞋楦曲面重构及数控加工仿真[D].福州大学2005
[5]陈剑雄.基于嵌入式Linux现场总线型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D].福州大学2006
[6]刘鹏.三坐标测量机非刚性效应运动误差及建模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2
[7]丁贤利.双面中心孔数控机床设计[D].南昌大学2014
[8]张秀娟.基于DNC技术的数控车间网络化改造项目研究[D].南昌大学2014
[9]郭文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控加工网络实训室项目研究[D].南昌大学2014
[10]韩明礼.精密数控机床静压导轨的设计及FLUENT分析[D].东北大学2011
[11]刘志学.高速电主轴矢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
[12]杨波.动力伺服刀架转位系统的可靠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2
[13]臧运峰.五轴加工中心球头铣刀切削力建模及对加工质量影响研究[D].东北大学2011
[14]宋旻昊.数控加工中心的控制系统改造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2
[15]贾文彬.VMC650五轴联动(立式)数控加工中心液压系统可靠性评价[D].东北大学2011
[16]刘冬.鞋楦曲面建模及其数控加工程序的自动生成[D].福州大学2003
参考文献三:
[1]洪永学,余红英.基于S3C2440的U-boot启动分析[J].科技信息.2012(24)
[2]卢汉辉.蓄电池组充电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谢芬,潘丽,刘守印.基于QT/E的嵌入式Linux系统的软键盘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2(05)
[4]黄克.电动旅游车蓄电池组均充管理系统研究[D].贵州大学2009
[5]朱德新,王爽.信号和槽机制的研究与应用[J].才智.2011(35)
[6]张波.蓄电池组分布式单体充电器研究[D].浙江大学2009
[7]张方辉,王建群.Qt/Embedded在嵌入式Linux上的移植[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07)
[8]张晓冬.国内外蓄电池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2(03)
[9]张艳峰.蓄电池组无线监控系统的网关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0]陈璇.用于长脉冲磁体电源系统的蓄电池组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11]陈洪圳.蓄电池组智能在线监测与活化系统研制[D].武汉工程大学2014
[12]齐焱焱.基于电力通信网的蓄电池组集中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
[13]张波.蓄电池组综合测试系统中变流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
[14]牛泽田.蓄电池组充放电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大学2011
[15]黄先莉.蓄电池组无线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故障检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16]王磊.U-Boot从NANDFlash启动的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0(05)
[17]李鸿博.电动汽车蓄电池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1
[18]王丰锦,邵新宇,喻道远,李培根.基于SOCKET和多线程的应用程序间通信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0(06)
[19]SAMSUNG.32-BITCMOSMICROCONTROLLERUSER''SMANUAL.
[20]WarrenWGay.LinuxSocketProgrammingbyExample.2000
[21]Yuang-ShungLee,Ming-WangCheng.IntelligentControlBatteryEqualizationforSeriesConnectedLithium-IonBatteryStrings.IEEETransactionsonIndustrialElectronics.2008
[22]Z.Jiang,R.A.Dougal.Acompactdigitallycontrolledfuelcell/batteryhybridpowersource.IEEETransactionsonIndustrialElectronics.2006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398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