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工作计划

各种心理疾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各种心理疾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各种心理疾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造成心理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对于精神疾病,我们清楚它会给我们带来的身心伤害,同时我们也应该对患者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这种疾病严重起来,不仅会对患者自身造成一定的伤害,更会对社会造成无法预估的危害。不同的精神疾病带来的社会危害也是有不同的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各种心理疾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疾病的几种类型以及对社会的危害

  精神疾病对社会的危害性

  精神疾病是一类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异常为特点的常见复杂性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情感障碍,焦虑症,痴呆,强迫症,孤独症,酒精,毒品或其他物质依赖,进食障碍等。精神疾病对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和劳动生产力的损害是巨大的,它所导致的心灵痛苦一点也不亚于躯体疾病导致的痛苦,患者除不能为国家正常创造财富外,往往还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医疗看护并消耗过量的社会资源,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精神异常,会产生影响社会治安与工作秩序的行为,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之一。而精神疾患所伴随的恐惧、焦虑、紧张、绝望等心理因素又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恶性肿瘤、溃疡病等的重要致病因素。此外,精神疾病有可能给患者及其亲属带来社会歧视、自罪感等间接的不利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精神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危害将会越来越严重。

  那么心理疾病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1、沉默寡言,经常自我否定

  通常,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有一些会表现出与正常人不一样的情况,他们会闷闷不乐,变得沉默寡言。在工作和生活当中,会因自己犯下的一点失误,而全盘否定自己,在这种情绪的积压下,让自己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

  2、神经衰弱,意识衰退

  心理疾病的患者往往会对自身带来各种各样不好的影响,心慌、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是最主要的表现。心慌主要表现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一旦碰到棘手的问题自己处理的不好且其他人却能轻松解决,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感会一步步地慢慢增大,使得自身情绪处于极度紧绷的状态;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往往都是白天面对心理和生活压力过大,这些负面情绪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泄,晚上仍然会不断浮现在睡梦当中,导致时不时地惊醒,便很容易引起睡眠不足和神经衰弱等状态。

  3、嫉妒心理极强,易产生报复心理

  众所周知,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往往生活都是不如意的,大多数都是在所处的生活环境中,长时间承受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由于这些负面情绪不能及时得到发泄,因而正常的心理便会受到扭曲,诱发心理疾病。这些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当中,往往都想尽可能的表现自己,一旦其他人做的比自己要好,而且还一直在自己面前炫耀,那种嫉妒和仇恨的情绪便会从心底里爆发出来。

  4、焦虑、抑郁,对生活失去希望

  心理疾病患者的消极情绪有很多,然而其中焦虑和抑郁是极为突出的,他们之所以会闷闷不乐,沉默寡言,是由于经常在生活和工作当中遇到特别大的打击和挫折,恐惧让他们不敢与他人进行交流去发泄自己的情绪,从而变得焦虑。久而久之,便会丢失追求的目标,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耐心,陷入抑郁的状态,甚至对生活都失去了希望。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压力,这些消极影响要是一直伴随着我们而没有得到发泄,便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主要是我们要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它,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压力,有不良情绪及时和朋友家人沟通宣泄,这些都是能够避免心理疾病产生的有效方法。

  心理疾病的原因

  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很多都市白领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二、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另外,对于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受不住家庭解体的打击,造成心理伤害。一项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压力过重的约占70%,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心理支持与帮助。

  三、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网络新生代几大病症适当上网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可能诱发心理疾病。

  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极可能使上网者因长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人格分裂。

  四、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这一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一些下岗职工观念一时难以转换,对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顾,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而对于迈入高等学府的有些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状况的窘迫,一方面是虚荣心的作祟,这种现实会加剧矛盾心理,使这些贫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五、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 升官、买房后易得抑郁症

  有些人对事业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的打击。由于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费太多的力气,总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

  可现实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当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六、学习任务过于繁重 高考不如意如何调整心态

  学生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负。目前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患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数。

  考试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症状主要有:反应迟钝、焦躁不安、学习恐惧、抑郁及厌学心理。

  七、过分溺爱独生子女

  少男少女的七种不健康心理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除了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之外,还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惧甚至有暴力倾向。

  家长的溺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这种潜在危机就像定时炸 弹,引爆后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八、投资受损后无法承受

  人们的投资意识不断增强,但当长期的投入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或资本严重亏损时,难免造成人们心理失衡。强烈的挫败感、情绪的剧烈波动、巨额资金的流失,极可能摧垮一个人的心理防线,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轻生。

  九、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有些人却因种种原因而难以适应。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看不惯,又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郁闷、烦躁;对单位里的分配不均看不惯,为自己的报酬偏低而愤愤不平;

  因信仰的苍白而产生失落感、无归属感;因个人技能与现代化的差距而焦急、无奈等等。上述这些可导致人们产生“心病”。

  十、老年人缺乏精神关爱

  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以满足,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却未必尽如人意。老人晚年失爱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引发老年人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

  常见心理疾病的类型

  (一)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反应

  (1)应激反应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险或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反应。应激反应障碍都是相当危险或十分严重的事情,如亲人死亡、考试失败、家人分离、遭受挫折、意外打击、罹患不治之症、受辱、被盗、失火、天灾人 祸、战争情境等皆为激性事件。

  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出现在每个人面前,会引起人们的应激反应,即引起人们心理和躯体上的一系列反应,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轻者表现为情绪紧张、感觉过敏、惊谎失措、疲劳无力等;重者为抑郁、恐惧、焦虑、木僵、遗忘,以及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多汗、厌食、恶心、尿急、颤抖等);更重者出现肢体麻痹、失明,甚至导致休克或死亡。

  (2)适应不良反应

  适应不良反应由各种精神刺激所引起,持续时间较长。其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因人而异。在同样的情景刺激下,有的人很快地适应,有的人慢慢适应,有的人根本不能适应,造成适应不良。适应不良,不同人表现也有差异,有人以情绪障碍为主,表现为抑郁、悲痛、烦恼、焦虑、恐惧等;有的人以行为障碍为主,导致攻击性和反社会的行为。

  (二)轻度心理疾病: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由大脑机能活动暂时性失调而引起的心理障碍或异常,神经症是比较常见也比较难治疗的心理疾病。

  其特征为持久的心理冲突,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能力减弱,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等;情绪失调,表现为情绪波动、烦躁、焦急、抑郁等,睡眠障碍,如失眠、恶梦、早醒等;有疑病性强迫观念,有各种明显地躯体不适应感,有慢性疼痛,急性头疼,腰痛,但检查不出器质性病变。

  神经症包括六种的病症:

  ⑴神经衰弱:表现为兴奋性增高症状,疲劳过程加速症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⑵焦虑症:以焦虑情绪为主,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运动性不安。

  ⑶癔症(歇斯底里):此病起病急,可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症状,有感觉和运动机制障碍,内脏器官的植物性神经机能失调以及心理异常等,常有抽搐、头痛、胸闷、心烦、委屈、肢体震颤、眨眼、摇头、面肌抽动或运动麻痹等多种不同反应。

  ⑷强迫性神经症:它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常出现的强迫观念有:强迫疑虑,强迫回忆、强迫性苦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想;强迫意向和动作有:强迫意向、强迫洗手、强迫计算、强迫性仪式动作。

  ⑸恐怖症:是指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怖感。常有:

  ①社交恐怖

  ②旷野恐怖

  ③动物恐怖

  ④疾病恐怖,此外,还有不洁恐怖,黑暗恐怖和雷雨恐怖等等。

  ⑹抑郁性神经症:表现为情绪低沉忧郁,整日闷闷不乐,自我遣责,睡眠差,缺乏食欲,通常遭受精神刺激后发病,出现难以排解的抑郁心境,对生活没有乐趣,对前途失去希望,认为自己没有用处,还会有胸闷,乏力、疼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三)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也称为心身障碍,是指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的躯体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损害。发病时既有躯体的异常,也有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并心律不齐、肠溃并气管哮喘、甲亢、糖尿并月经失调、阳萎、神经性皮炎、类风温性关节炎等。

  (四)大脑病患及躯体缺陷所表现的心理疾病这类疾病又有三种不同类型:

  ⑴大脑机能发育不全时所表现的心理异常,如智力落后、智力迟滞等。

  ⑵大脑器质性病变时出现的心理疾病脑震荡、脑挫伤、脑动脉硬化、中毒或毒菌、病毒感染都可能造成脑器质性损害,从而产生智力障碍,遗忘症、人格异常等表现。

  ⑶盲、聋、哑、跛等躯体缺陷时所发生的心理异常。

  (五)严重的心理疾病--精神病

  精神病是指人的整个心理机能的瓦解,心理活动各方面的协调一致遭到严重的损害,而且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严重失调。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精神分裂症的特点是患者基本个性的改变,并出现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分裂。躁狂抑郁症是以原发性情感情绪障碍为临床表现,躁狂发作期言语明显增多,联想加快,观念飘忽,注意不集中,情绪极端高涨,精力非常充沛,自我评价过高,行为轻率;抑郁发作期言语明显减少,感知迟钝,联想困难,思维迟缓,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轻生念头。

  既然心理疾病的危害这么严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

  (一)要相信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一样是可以冶好的。

  (二)要相信心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三)对心理疾病患者,不要歧视,应伸出友谊的手,善意地接近他们,关心他们、体贴他们、同情他们,尽力帮助他们治好心理疾病。

  (四)每个人都有可能罹致心理疾病""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通常有以下几项基本标准:

  一是要有正常的认识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外界事物,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二是要有稳定乐观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

  三是要有正常的行为反应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较强的耐挫折的能力;

  四是要有正常的交往能力,能与周围人们友好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观念,能实事求是的进行自行评价,保持适度的自尊与自信。这些标准的实现,有赖于多种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使心理保持健康状态的重要基础,而健康的心理状态又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条件。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我们的教育目标中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致使许多学生在心理素质的发展上处于较低水平。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由于学生负担过重,学业失败体验过多,师长期望过高,外部评价过低,人际关系紧张,异性交往与性心理问题等原因,导致许多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与障碍。那么,怎样才能彻底扭转这种状况,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尽快在教育目标中补上心理健康的内容,通过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36301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