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学习压力的加大,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不断增多,尤其是13~15岁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且发展不均衡,心理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中学生心理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帮助中学生尽快走出心理泥潭,是学生本人、家长和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
中学生心理问题原因之一:人际关系紧张
案例:15岁的张某是一名初三学生,目前以生病为由,请假呆在家里。初一时因为和班主任老师发生矛盾,担心老师为难自己,在第一学期结束后,强烈要求家长为其转学,说只要换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他就会努力学习。当时,家长认为孩子说得很有道理,就给孩子办了转学手续,可是,时隔一年,张某又因为和两位主课老师发生摩擦,再次提出转学。这时家长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又动用关系为孩子选择了离家较远的学校。可是,张某升入初三半年来一直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常常感到莫名的孤独和焦躁,最后发展到拒绝上学。
分析:学生与老师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可是有一些学生把这种普遍存在的矛盾任意扩大化,认为是很严重的事,进而推断出老师从此不公平对待自己的结论,结果给心理上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压力。这时候,家长如果能够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和自我反思,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处理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孩子的问题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但是,案例中的张某则不然,面对矛盾,他和他的家长选择了逃避,试图通过转学的方式回避矛盾,但张某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转学后,张某不得不去面对陌生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矛盾产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当同样的矛盾产生时,他依然没有解决矛盾的能力,结果必然出现行为上的进一步退缩用再次转学来回避矛盾,也难怪张某最终到了拒绝上学的地步。
这一案例很具有代表性,张某的心理问题是不良的人际关系造成的,所以,提醒广大家长平时一定要重视孩子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一旦孩子的人际关系出现了问题,教会孩子勇于面对和积极解决矛盾,才是教育的上策。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的那句老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学生心理问题原因之二:错误认知
案例:薛某是从小由姥姥抚养长大的,姥姥一生要强,从薛某懂事开始,就给他灌输只有考上重点中学才有考大学的希望;只有考上重点大学将来才有出路的思想。而薛某的现实是,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处于中下游,他的理想则是上重点中学。当新学期开学之初,离中考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了,他才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于是向家长强烈要求放弃今年的中考,选择复读。对于家长只要你努力了,考上什么样的学校都有成才的可能的说法根本不予接受,他坚持认为自己生来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他就是要上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究竟是参加中考还是选择复读,薛某的家长陷入了困惑,同时意识到孩子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因而求助。
分析:从表面上来看,薛某目前的学习状况,使他看不到升入重点高中的希望,而这与他童年固有的观念相矛盾。所以,他强烈要求复读以回避中考可能带给他的失败。
然而,问题绝不是这么简单。从薛某简单的资料中不难看出,他存在只有考上重点中学才有考大学的希望,只有考上重点大学将来才有出路自己和别人是不一样的,我就是要上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以及如果选择复读,就有100%的把握考上重点高中这样一些错误观念和认知偏差。所以选择复读还是选择参加中考,不是薛某问题的关键所在,他应该首先接受心理治疗,从根本上纠正其错误观念和认知偏差,重新形成合理的认知,是复读还是参加中考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不过,他的材料过于简单,如果薛某还存在其他的问题则该另当别论。
中学生心理问题之三:考试焦虑
案例:17岁的杨某今年即将高中毕业,她高一、高二的成绩都在班里排前5名,是重点大学的好苗子,老师、家长都对她寄予厚望。自进入高三以来,学校的大考小考接连不断,奇怪的是,一到考试她就会莫名其妙地拉肚子,就连单元考试她都会如此。考试一结束,病又不治自愈。到医院反复检查,哪里也查不出毛病来。成绩因此受到影响,由原来的前五名逐渐下滑到十几名。现在每到考试前,她总是一遍遍地问家长和老师:我要是再拉肚子考不好怎么办呢?家长和老师都对她进行安慰,说她的基础摆在那里,拉肚子影响成绩是暂时的事。但这种事发生次数多了,家长心里也起了疑问:孩子该不是出了什么心理问题吧?
分析:杨某一考试就拉肚子,上医院检查哪里都没有毛病,这就可以初步推断,杨某拉肚子的根源不是消化道出了问题。
杨某的成绩一直在班级排前5名,被认为是重点大学的好苗子,老师和家长都对她寄予厚望,杨某是老师和家长的宠儿,平时一定得到了他们太多的关注。也正是因为如此,杨某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排名是非常在意的,哪怕下降一个名次,在杨某看来都意味着失败。所以,面对越来越多的考试,她担心自己考不好,让老师和家长失望,心理由此产生巨大的压力,最终导致考试焦虑,进而引起了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拉肚子。杨某希望老师和家长认为不是她自己没有进步,而是拉肚子影响了她的考试成绩。一方面,杨某心理上觉得容易向老师和家长交代;另一方面,在老师和家长面前,杨某仍然能够保持好学生的形象,从而得到他们更多的关注。其实,杨某潜意识里是在逃避考试,归根结底是她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所以,杨某有必要采取自信训练的方法,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多进行自我鼓励,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以增强自信心,考试焦虑就会得到有效缓解。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
如果我们经常接触心理学,我们肯定会经常听到“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或者某个岗位的人员心理问题及应对,或者是针对于某个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但中学生及小学生,其实很少说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因为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都跟家庭教育有关系,所以其实是家长家庭教育问题及改善方式。
但中学生们往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也确实会让家长和老师头疼。我们接着上次说的中学生心理特点去说,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有矛盾性的,他们心理上反抗和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与怯懦,自傲与自卑,理性与非理性并存。借这几个特点,我们来说说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
反抗与依赖主要存在于和父母,师长的关系上。孩子长大,想表现自己是个大人,却又离不开大人。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学习上,价值观念上,尤其是交友问题上,和父母有了不同的意见。
我们在感慨孩子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了的同时,孩子也会以“理想父母”来往自己的现实父母身上套,从而发现自己的父母不满足自己的理想,从而开始不满。
其实父母和孩子,都在用自己理想的状态去框对方,如果我们能够接纳真实的自己,真实的对方,就会缓和关系。
反抗和依赖的并存,让亲子,师生的关系由上下级转为平等关系,这也保障了孩子以后面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责任承担。
因为我们也在期待孩子长大,只是孩子一开始很小,很依赖我们,我们习惯了依赖带来的亲切和顺从,忽视了孩子的成长,他的长大必然伴随着他要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而这项能力来源于独立的思考。
在成长中,孩子的同伴关系变成了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同伴为他们提供社会支持,同时也是他们得学习榜样。孩子的价值观,效能感大部分来源于学习榜样那里。在同伴关系里,孩子的自傲与自卑心理也会展现出来。中学正是形成自我概念的时期,孩子会从同伴评价里获得一部分自我概念。
我们要和孩子做好沟通,就要先了解自己和孩子的交往模式是怎样的。是“我好,你也好”还是“我好,你不好”,还是“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
其实我们做沟通,最终是为了达到双赢。即“我好,你也好”。但很多时候,我们变成了剩余的三个,且很可能成为三个之中最糟糕的那个“我不好,你也不好”。而之所以变成这样,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觉得“我好,你不好”。
另外,中学生在面对人际冲突时,是理性与非理性并存的。当他真的思考之后,他会理性处理问题,而当情绪主导时,他就会是非理性的。
所以我们需要给中学生多一些尊重,教会他做人际沟通。当面对人际冲突时,要想有最后“我好你也好”的结果,我们可以:
1,清晰描述这个问题,这样可以帮自己和对方理清楚沟通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避免吵了半天不是说同一个事情呢。
2,描述自己的情绪,但不归咎于对方。我们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对这个问题或对方的态度有了怎样的情绪,但这个情绪是我们自己的,不要指责对方。因为指责对方会让沟通不顺畅。
3.和对方一起讨论看是否有更合适的处理方式。
这些都是要先察觉到自己的交往模式,并察觉自己的情绪之后才可以做的。所以我们可以有情绪,但不要做情绪的奴隶。“怒”字的结构就告诉我们了,如果我们“怒”了,做了心情的奴隶啦。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362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