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工作计划

高职高专《物理化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论文

高职高专《物理化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论文



高职高专《物理化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阐述了在高职高专的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改革常规教学方法,采用提示学生新课重点、利用多媒体课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各专业讲述重点不同等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以高等数学及物理学为基础的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整个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故又称之为理论化学[1]。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物理化学在为其它化学分支学科(如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等)服务的同时,又因为其理论性、系统性很强,内容较抽象,公式众多且各有其特定的使用条件,所以无论从教与学哪个方面来说,物理化学都始终被大家公认为是一门具有一定难度的课程。特别是对于高等数学及物理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我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满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一般会觉得枯燥无味,同时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厌学倾向。并且即使学生愿意学习,它们对抽象的物化概念、公式以及繁琐的推导计算过程也难于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是高职高专《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针对《物理化学》的课程特点以及在多次教学过程总结的经验,从课程的相关环节进行探索和思考,并将改进的方法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提示学生新课重点,促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要想学好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课前预习尤为重要,对于物理化学这门课也不例外。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就是为了使学生对即将上的新课有个初步了解,对其中的重点内容有个初步掌握,同时使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更容易进行。

  然而,对于物理化学课而言,由于它本身的特点,学生在预习这门课时往往感到很吃力,很难把握重点、理解难点。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便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笔者便在前一次课结束前将下一次课的上课内容提前告诉学生,并指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然后要求学生有目的地去预习。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有的放矢地去看书,并且也能够从其中的难点中找到疑问,然后带着问题来听课,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此外,为了督促学生按照笔者的要求来预习,防止学生偷懒,笔者采取的方法是在每次讲解新课之前以及上课的过程中,经常性的提问学生回答有关问题。通过采取这种方法,学生明显感觉到预习的针对性强了,对书上的内容特别是一些难点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了,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思考有关问题的时间明显缩短了,回答问题的准确率也显著提高了。进行过对比统计,经过引导进行预习的班级学生,其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可达90%以上,而未经引导、任凭学生自已预习的班级,学习同样的内容、回答同样的问题,准确率却只能达到60%左右。因此,学生做好预习,课堂教学也就轻松了许多。这就为课堂教学的流畅、顺利进行提供了可能,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物理化学的许多内容(比如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卡诺循环的卡诺热机等)比较抽象和复杂[2],单纯依靠老师的语言或者板书描绘一般很难表达清楚,如果上课时在黑板上画出原理图,不但费时而且表现不出动态的变化过程。在以往的常规教学中,大家通常采用挂图、投影片或模型等来给学生示意,但这些方式一般时静态的,其在动态变化模拟方面的效果则不佳,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而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教学,由于它能够将板书和图片、动画甚至视频、音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千变万化的图片和动画演示,给学生以大信息量的感官刺激使得相关信息得以在大脑中被强化,从而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正因为如此,笔者利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相关原理做成了图形和电脑动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看,这样不仅避免了时间耗费,也能使学生在动画演示的过程中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观察,形象地理解与接受相关理论知识。例如,笔者在讲述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以前是先将电解池和原电池的装置图画到黑板上,然后结合电子和电流的运动方向描绘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这种方法一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画图,二是教师在讲解电子和电流的运动方向时只能靠语言去描绘电子和电流的运动过程,缺乏动感。而且如果学生反应稍慢一点便很有可能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从而理解不了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为此,笔者将电解池和原电池的装置做成电脑动画,当我门控制其开关闭合后,电子和电流便会按照相应的方向运动起来,同时电解池和原电池中电极和电解质的相应变化也能直观地表现出来,学生真正做到了一目了然。并且我还结合电解池生产实际应用的例子做了一个电镀钥匙的动画,由于动画生动活泼且和生产生活结合的很紧密,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常规教学很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们都知道,兴趣作为心理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而非偶然的、暂时性的指向。因此,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就会对所学学科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学习[3]。此外,渴望了解自然科学的各种现象及活动,揭开自然科学的本质和规津,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与自己越贴近的事务学生越关心。正是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笔者经常在教学活动中依据所授内容,结合生活生产实际有(下转第109页)(上接第105页)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讲述“稀溶液的依数性”时,便设计了一个带有故事情节的问题:某地有一条很长很宽的河流,该河流上方圆百里只有一座大桥,可以说是连接河流两岸的交通要道。一个寒冬的夜里突然下起了大雨,虽然雨不久便停了,但由于气温有零下好几度,第二天早上大桥路面肯定会结冰,从而严重影响两岸的交通往来,甚至造成瘫痪。笔者便让学生来想法解决这个问题。由于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在讲述新课之前,学生五花八门提出什么方案的都有,有让清洁工来铲冰的,有给汽车轮绑上防滑链的,也有在桥面上铺东西防滑的。虽然笔者对他们的方法都提出了肯定,但同时也让他们结合新课的内容再想一个方法,最后,一个进行了充分预习的女生提出了在结冰之前往桥面上撒盐的办法。其实这就反映了稀溶液的依数性的一个性质——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因此,笔者不仅肯定了她的方法,同时也表扬了她认真预习的态度。通过这个问题,同学们会发现物理化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学,而且还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从而大大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

  四、结合专业特点,讲述重点有所不同

  由于大专的学生在校的时间比较短,但为了完成知识体系的完整,开设的课程也不比本科生少,这就使得每一门课程的学时数有所降低,如果教师还按照课本内容将所有章节不分主次的讲述,时间肯定不够,并且授课效果也不好。笔者正是考虑到这个原因,在与相关专业课老师充分讨论协商的基础上,以课程衔接和后续课程的需要为依据,对不同专业确定了不同的讲述重点。比如,对药学专业的学生,由于再制药过程中要运用到胶体溶液,所以再给他们上课时重点讲授胶体的相关章节,而像电化学这样的内容由于他们今后很难接触到,所以我们一带而过;而对化工专业的的学生,由于他们今后要接触到大面积的反应,所以他们的上课重点则放在了反应平衡、反应速率的相关内容上。正是由于和自己的专业内容紧密联系,学生便会变被动为主动,以更高的求知欲、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最终在教与学两方面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笔者在使用了上述改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后,学生在上‘物理化学”课时,不但纪律性显著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而且学习成绩也较以往明显提高。具统计学生作业的正确率达90%左右,高出未教改班级20个百分点以上,在期末考试中,同等难度的试卷教改班级的平均成绩可达80分左右,明显超出未教改的班级六、七十分的平均成绩。以上结果表明,笔者探索的一些教改方法是可行的,效果也是显著的。略显不足的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与生产生活有关的事例仍显偏少,某些抽象的概念学生只能去死记硬背,这些问题均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高盘良:物理化学类课程的作用与定位[J].中国大学教学,1999.6.24。

  [2]郑桂富:唐化梅.物理化学(第1版)[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3]姚本先:高等教育心理学(第1版)[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