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工作计划

浅谈小学体育理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体育理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体育理健康教育

  第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常言道“良好的个性行为,比卓越的才智还重要。”良好的个性即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人友善,为人正直,做事情积极主动向上。无数事例证明,体育运动可以较好地调节人的心理,促进个人的行为和个性向着健康的方面发展。小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快速发展期,小学体育教学中,一线教师须着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小学体育教学的责任和使命。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一些看法和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1.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时期,每个阶段的心理特点也各不相同。实践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安排不同的运动项目,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教学“踢毽球”一课,针对的是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事情遇到困难容易放弃,持之以恒的精神较差。教学中发现,刚开始,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还很高,但是随着练习次数的不断增加,由于成功率较低,踢一次,还要捡一次,大部分学生明显不愿意踢了,感到没意思。这时,发现学生喜欢比赛看谁踢得远,恰好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开展教学,马上组织学生排成队,进行踢远比赛,这下,学生们的参与情绪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争先恐后往前排队。有的踢得较远,教师拍手叫好,有的踢得较近,甚至没有踢上,教师马上投来鼓励的眼神,要其重新踢一次,只要踢上了,即给予积极评价。有的竟然把毽球踢到了身后去,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这时,教师跟随学生们大笑,但要及时给予指导,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耐心指导其如何能够踢成功,要大家给他鼓掌加油。下课了,学生们还没有尽兴,强烈要求下节课还继续踢。通过及时转变教学形式,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经过教师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得到了延续,踢毽球的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针对较高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人为善,与人融洽相处,加强自我调控能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角色感越来越强烈,争取个性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一时期,教师在安排毽球教学内容时,不但要进行毽球基本技术的指导,也应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除了安排一些基本功的练习之外,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安排一些传毽的练习,学习有大腿、胸部、头部等部位触毽,可以传授一些简单的毽球比赛的要求,适当组织毽球比赛,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还能使学生始终保持较大的练习兴趣,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培养终生体育的观念。

  2.重视学生行为引导,更要重视其内心教育

  每个班级总有少部分学生不合群,总想有所独特的表现。例如,集体跑步时,总有学生故意跑得较慢,影响团队的整体性;打篮球赛时,总有学生拿着篮球乱跑,随意拍着玩,到处乱丢。对于课堂上这些学生的表现,教师一味地加以制止是不对的,但从根本上分析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其谈心,让其说明为什么会这样做,让学生充分表达这样做的心理想法,然后,教师平和地针对这一心理,向其讲明这样做的影响,给予必要的心理指导。

  3.鼓励学生进行公平合理的竞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的最大魅力在于竞争,只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公平合理的竞争,可以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由于小学生心理自控能力差,情绪易受一时的得失而变化,常常会因为过分计较一时的胜负而指责小组内的成员,也常常会为了胜利而违反规则,甚至发生冲突。针对这些不良的心理和行为,教师应该及时予以指导,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团队合作的乐趣,自己的情绪不要为一时的得失而发生大幅的波动,不应埋怨,而应鼓励小组成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4.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男同学和女同学的心理素质是不同的,同性别的学生,其个性和心理素质也存在着较大差别。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心理素质的学生开展体育项目锻炼,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的性格差异及学习情况和家家庭情况,心中有数后,因材施教。例如,一堂体育课上,一名女生总是不喜欢运动,性格也较内向,而且特别爱哭。针对这名学生的情况,教师进行了善意的提醒,她却哭了几分钟,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也不愿意和她成为一组。经过观察,我发现她的身体素质并不差,只是因为胆小,不敢尝试新的内容,一节跳大绳的课,她也只是跳过两次,总是躲在后面。一度苦于没有合适的引导办法。直到有一天偶然听说她喜欢打乒乓球后,让我眼前一亮。我趁学校举行乒乓球挑战赛的时机,在班里组织了选拔赛,结果出人意外,她的乒乓球水平比很多男同学还好。于是我在课堂上表扬了她,虽然她表现得很害羞,但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通过乒乓球活动加深了大家对她的了解,她自己也找到了自信,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不少,班里的同学对待她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对于类似情况的学生,我觉得应该多给他们一份关爱,努力营造一个人人相互关心,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氛围。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特别关心自己,时时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送上一个真诚的微笑,即使成绩没有进步,只要他们尽力了,就给予表扬。总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势,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师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项目积极地与游戏、训练进行融合,让体育课堂引导心理脆弱的孩子们健康成长,让体育课堂助力孩子们锻炼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进而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适应社会环境的合格人才。

  第二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体育课是实践类课程,学生通过情景变化来表现出感情变化;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情节表现出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显示他们的个性特征。不论这种角色是小学低年级游戏“老鹰捉小鸡”中的老鹰、母鸡、小鸡,还是中年级“老狼、老狼几点了”中的老狼、小羊。这种角色变化就是未来生活的演习,更是在体育课堂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最佳时机,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心理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一、挖掘教材,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体育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因素,例如基本体操、队列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动作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坚韧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表现和群体合作的意识等;游戏活动更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广阔天地,它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加深对同伴的情感,增强交往与合作。例如教学“各种方式的起跑”时,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我以《老鹰和小鸡》的故事导入课堂,让学生认真听故事,了解故事中发生的问题,使学生亲身加入到故事情景中,参与《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扮演好老鹰、小鸡、母鸡的角色。通过游戏,强调学生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同心协力,力争第一,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精神。再如参与“我是木头人”游戏让学生目视前方、一动不动,坚持1分钟训练等有效手段,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雅俗的学习态度,从而改变或改善学生的体育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爱上体育课。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悉心培养学生对教师的敬爱与信任之情。教师首先要增强民主宽松的意识,允许学生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应尽可能地争取学生的认同后再执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放开胆子敢表真情,敢吐真言。因此,开学初一般我会采用师生商量式制定学期教学活动:如“我们都喜欢体育课,新学期我们对体育课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希望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本领。所以,让我们共同努力,使体育课变得更加充实、更有趣好不好?”这种信任学生的方式,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说出心中的话,使课堂真正服务于学生的需求。

  2、教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发展

  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都同老师的评价方式有关。评价是老师的责任,也是老师的权利,说出一句话,递出一个眼神,做出一个动作,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在这之前,也应该想一想这些可能引发的后果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全面观察,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同时注意评价的发展性。

  (1)教师语言激励。教师对学生的激励,通常是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的,教师的语言是学生兴奋和沉闷的调和剂。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正确、恰当。尤其在学生完成某一个动作时,教师应多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比如“动作完成的很规范!”、“你是怎样做到的,能给我们展示一下吗?”、“从你掌握动作的情况,我确信你认真听课了!”“动作做得非常完美!”、“你是一个有运动天赋的孩子!”、“你的想法很独特充满创意!”等等;如果学生动作不正确或不够好时,教师不能责备,讽刺学生,而是以表扬的形式表达批评的意见:“动作做得比以前好多了,继续努力!”、“再努力一下更漂亮了!”、“不信再试试”、“简单的事情要重复着做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继续加油!”等,在指出问题的同时,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认真地把动作做好。而等到他把动作一旦学会,他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教师体态激励。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也可以运用体态语言。如在学生学练过程中给予赞许的目光、理解的表情,对学生点点头、竖起大拇指、拍拍学生的肩膀等给予肯定的暗示,都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所以,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最佳策略之一,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从引导入手,要尽量给他们创造和提供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增添勇气、增强信心,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三篇: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

  一、习于智长,优与心成

  要想学好习,先学会做人。学生在小学期间的心理教育非常重要,这期间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而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很多老师都不是特别重视,甚至经常霸占体育课,而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体育课。体育课相对于文化课来说比较放松,这个时期,就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但是总有一些时候,文化课的老师都有抢课现象,抢来的体育课用来复习或者讲题。这对学生的心理是有消极影响的,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体育课也应该被重视,利用体育课轻松的氛围,在边授课的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

  (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工程。可能一开始的点点滴滴对于教育本身没有特别急切的突破,可也就是这点点滴滴的累积,对于以后的影响是巨大的[1]。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如此,可能平时偶尔的只言半句并不能一下子抓住他们的心理,但是长此以往,总是有效果的,水滴石穿的功效是日积月累才能看得见的,需要时间来见证。

  (二)用心教育

  很多学生和老师的代沟都取决于老师。大部分的教育者,在面对学生时,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很难从心理上真正的被学生接受。大部分的时间,教师对学生而言,都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育人。一个教师,只有从心底真正的被学生接受了,那么心理健康教育根本不是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掺杂在体育中,就更容易了,因为体育课堂本身对学生来说,也是值得欢喜的课堂。这个时候,再采取适当的方式,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营造信任感

  当前教育中很大的一个弊端就是,空谈式。很多教育者摆出高姿态后,往往只会讲大道理给学生听。恰恰这种方式是最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很多学生面对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做到的只是口服心不服。这个时候作为教育者,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和学生建立一种信任感,放低姿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谈,实时掌控学生的心理动态,获取学生的信任。只有在信任感十足的情况下,才能真正的进行心理教育[2]。

  二、体育不仅仅是运动

  大部分小学体育课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做一些基本的体育运动,如跑步,然后就自由活动了。从根本上只运动到了身体,不能达到心理素质的培养,实实在在的浪费了体育课。体育课中有很大的利用空间,可以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以及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多和学生一些互动,多做一些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游戏,多培养学生的素质,而不仅仅是单一的重复运动。比如多一些比赛,赛跑,跳远,铅球,这些都可以用比赛的形式来进行,比赛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此期间可以跟学生宣传一些体育精神,比如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种的基本体育精神。多做一些游戏,游戏这种形式更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一些互动性较强的小游戏,更能使学生沉醉其中。比如螃蟹赛跑这个游戏,两个学生背对背夹住一个篮球,开始后用侧身跑的方法前进,中途不能用手扶球,看哪组先到终点。这个游戏不仅互动性较强,要求的默契度也很高。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会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伙伴的重要性,从而在不费唇舌的情况下,就达到了心理教育的目的,这种方式也能在无形中,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

  三、带有特色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对于学生来说,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老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平时在学生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细节行为,学生会跟着去模仿[3]。推出自己的特色教学,让学生带着好奇学到知识,同时也对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体育课跑步,体育老师还是亲力亲为,带领学生一起跑步,这样一定可以增加师生间的心灵共鸣。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本是孟子在《尽心章句下》中的一句话,但是用在当前教育中,却是极好的。书本毕竟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载体,不能针对各种小细节小问题时,都有应对的方法。面对各类问题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处理,毕竟小学生的心理是脆弱的。可以这么说,要想从根本上真正的给学生教好体育,就必须教育好学生的心理。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取决于教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想要给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要从心底热爱自己的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多关心,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和关爱。这种方式下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任何教育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第四篇: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新课程的目标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的教学工作相结合。体育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而设立的学科,但是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不仅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要求学生的心理也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为了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一目标,教育局鼓励全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的发展是以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基础的,而心理素质作为人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精神面貌、性格形成、综合素质等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健康发展的根本标准。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随了解学生心理动向,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带给学生自信。体育活动能充分的体现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状况,因此利用体育教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通常都是以老师为模仿对象,并且以老师作为心中的榜样,教师的行为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重点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创造出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环境,以良好的环境影响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

  2.创设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体育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帮助教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营造能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学情境或氛围,使学生能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对教学环境的创设首先是要注重体育教学环境的安全卫生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体和发育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教师采用轻松、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愉快、乐观、积极的学习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3.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是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不是很关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程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更加重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以学生真正的需求为课堂目标,以创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以此来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和教学效果。

  4.设计合理有效的场地和器材。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是小学生的一个年龄特点。小学体育课大部分是在室外进行的,这样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课前,必须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保证课程能安全、顺利的完成。体育器材的摆要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美观性等。这样学生在上课期间不仅能集中注意力,还能使学生体验到美的享受,从而学生的心理逐渐舒畅、愉快。

  5.挖掘小学体育教材之外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教材中的内容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课堂,将学生喜爱的传统体育运动或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能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体验体育课的情趣。将各色各类的体育活动引入到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运用多种感官来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消除学生紧张畏难的情绪,促进学生能身心健康的发展。

  6.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心理辅导活动不仅仅是针对部分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日常中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无论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还是心理健康的学生都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方式来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同时,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的引导学生排解各方面的压力和烦恼,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全面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能促进体育在健康的、积极的教学氛围中开展教学工作,还能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思想品质,保证身心能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创新出新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角度下小学体育教学研究

  1.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学生心理和身体发展的特征

  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及省教材内容设置体育课的主教材。在根据学校特色设定自身的主教材及体育课堂辅助教材时,要依据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灵活设置教材,确保内容符合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为学生所接受。在实验中发现,让水平高的学生玩“老鹰捉小鸡”,呈现出学生积极性不高,感觉“太幼稚了”的情况;让水平低的学生运用探究式方法学习小篮球运球技术,学生有积极性,但是在探究方法上理解不够,导致实践效果较差,出现“想玩,但不知怎么玩”的现象。然而,对于水平低的学生,更多的是运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图示、影像、示范等方式,建立学生的动作表象,才能更有利于学生自我实践和技术掌握。

  2.擅长于观察,及时处理体育课堂中学生的“不悦”

  在一次体育课中,一位学生在整队做准备活动时被左右同学挤来挤去,不知站到哪里,在老师帮他安排好合理的位置后,周围的同学说了他两句,结果该同学就蹲在旁边哭泣。面对课堂中学生间矛盾的问题,教师不妨首先进行语言肯定,如:你先一起来上课,下课后老师“一定”帮你解决问题,好吗?其次,用肢体语言“分化”其内心的不悦,如,用手轻拍学生的肩膀;在其表现好的时候向其竖起大拇指等;再次,要注意该生的行为情况,用行动和语言分散其不悦的注意力,如,让其示范技术动作、进行语言或行为鼓励等;最后,教师要对课堂中发生的矛盾或不悦进行问题合理解决,确保问题不再“延续”。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四个步骤能有效解决课堂中学生的不悦,对促进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效果显著。

  3.用爱心和行动“暖化”学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有爱心是一位合格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只有拥有爱生之心,才能够认真从事教育教学,才能够与学生达成“心灵互融”。在体育教学中更需要多一份爱心和关心。体育课堂是在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实施,学生的身、心会得到释放,情绪和行为较室内会有一些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体育教师认真关注,关注每个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确保孩子能够积极、安全、有效地上好体育课。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爱心、关心和责任心。

  4.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建立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影响学生参加运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第一是身体条件。身体条件是影响中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课堂实践的观察,发现肥胖学生在跑步练习中常跑不快,有不愿意跑步的情况;然而非肥胖的学生对跑步的趣味性很高,尤其是跑步比赛,趣味性更强;在篮球投篮的技术学习中,个子矮的学生就会出现投篮有困难,投不起来篮球,然而,个高的学生就能很轻松地完成投篮。还有存在一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差,在力量、耐力、速度等方面较弱,出现跑不快、跳不高,投不远等情况,导致完成动作时较困难,心理受到压力。第二是技术技能方面。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也是影响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因素。在身体条件都较好的情况下,有的学生不会相应运动技术,导致积极性低。如,学生不会跳绳,在上跳绳课时就会出现趣味性低。在学生不会运动技术,没有相应的运动技能时,教师可以重点进行辅导,让其突破难点。比如,在仰卧起坐的练习中,有的学生一次都完不成,此时,我们不能单纯进行言语鼓励,而应降低难度,让其做难度小的动作,让其两手伸开,数量从少到多,在练习一周或两周后,再增加难度,学生就可以顺利完成仰卧起坐标准动作。这样就可以有效突破技术技能方面的难题,提高学生运动兴趣。第三是体育环境因素。有的学生喜欢运动,但是缺乏运动器材或运动场地等。体育环境的情况对学生参与运动的意愿有直接影响。因此,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设置好运动环境,配置好运动器材,为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奠定环境基础。

  5.建立学生个体自信心,获得成功感

  体育课由于其户外活动的开放性及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性等特征会让课堂过程出现一些不确定现象。常见现象有:肥胖的学生跑步受到嘲笑;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在合作练习时受到同伴的“不情愿”;在投篮等技术练习时,屡次做不好导致灰心丧气;游戏比赛输了时,心情不开心……面对类似情况,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而应该以维护学生自尊、增强学生自信心为中心,帮助其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因此,在体育课堂中,面对过程中的情况,坚持耐心辅导、细心指导到心理疏导(简称“三导”),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教师的支持和关爱。经过多年的课堂实践经验,“三导”方式能够有效处理课堂中的问题,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自信心的建立。

  6.发展团体合作,促进课堂整体有效进步

  团体合作是有效促进学生互动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培养师生感情的重要形式;也是有效强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分组合作和团体合作的教学方法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作用显著。有效促进人际沟通是体育运动的特征和功能之一。在体育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或团体合作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体育技术要点的掌握,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进而强化体育课堂效果。在体育课堂合作和游戏等环节中,可以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情感分享,讲出成败带给我们的收获,这不但能够巩固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而且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更是学生身心的剖析。在学生的表现得到认可、情感得到表达、行为得到支持,那么,高效的体育课堂效果也就顺理成章了。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探析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不但是心理学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而且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丰富和发展,未来还需对二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为社会培养有积极心态、稳定情绪、顽强毅力和勇于挑战个性的人才。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33865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