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归纳
现实生活中,由于小学生的年纪小,很多家长和老师常常会忽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其实,心理健康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很重要,但人们常常只重视身体的健康而忽略掉心理的健康。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变化比较快,但学生本身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常常不足以应对出现的问题,小学生也因此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为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和老师都有必要知道一些。
1、智力发展水平。智力发展的水平不一定代表心理健康的程度,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学习适应性。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对学习的适应性都比较好,能跟得上班级学习的节奏。他们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3、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4、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以上所述是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知识,希望能对家长和老师们有所帮助。家长和老师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要多关注一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牌子是成功的标准吗?
现在还有很多学生和家长是看大学的牌子来决定孩子的专业的。比如,孩子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法官,以他现在的实力却进不了SKY大学的法学系,如果换个专业就可以进入SKY大学。大部分的家长和老师都会劝孩子:即使换一个专业也一定要考进SKY大学,因为这关系到父母的面子和学校的名誉。这就是名牌大学的“名牌价值”之所在。
如果孩子听从家长和老师的话,进了SKY大学,因为所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自然也就不会产生什么兴趣。大学开始的前几个月,孩子也许会因为终于摆脱了“黑暗”的高三时期,成了一个Freshman(大一新生)而感到兴奋,但随着年级的增长,在越来越难的专业课程面前,渐渐就会迷失自己。
虽然如此,大多数人都没有换专业或是重新参加一次高考的魄力,所以往往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因为是新生而整天玩耍,大二时说要照顾后辈仍旧不务正业,大三的时候把时间全部花在了学生会或是社团活动上,而一到大四就开始急了。
要是能够顺利就业的话还好,如果不能顺利找到工作,就免不了要成为“李太白①”一族的成员了。最近,报纸上甚至出现了因为那些毕了业但迟迟不肯离开“大学之家②”的“李太白”们太多而导致“大学之家”租金上涨的报道。根据2007年3月15日韩国统计厅发布的资料, 20岁左右的就业者的数量在21年内减少到了现在的300万名,并且20岁到30岁这个阶段的非经济活动人口要比60岁的老人还多,从而导致了韩国劳动力市场失去活力等社会问题的产生。
“李太白”一族人数的增多,自然包含了一些社会性、经济性的因素,但是,学生们不顾自己的意愿和特点,不去选择专业而盲目选择有名气的大学,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因为专业不适合自己所以荒废了学业,因为不学习所以就不能拿到较高的学分,拿不到学分就会慢慢失去自信,失去了自信就会在就业问题上吃苦头,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就算勉强找到了工作,没有正确选择专业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仍将持续:因为不能适应所学专业工作的需要而开始准备其它职业考试的人越来越多;就像把扣子扯下来重新钉上去一样,辞掉工作重新进入专科学校的人也越来越多。这难道不是在浪费时间吗?在选择大学的那一刻,如果能结合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该有多好啊!
然而,就算是勉强扭转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接下来还是要面临个人竞争能力低下的难题。心理想一想,一个在20岁后期才转行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人,和一个从十几岁开始就决定了自己的方向并默默地沿着这条路迈进的人,相差的又何止是时间呢?
所以,比起大学的名气,还是应该为孩子选择一个正确、合适的专业,它将决定您的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家长们只需要关注孩子的意愿和特点,优先决定专业方向,只要孩子够努力,今后进名牌大学就不是问题。因此,家长们要积极地去了解孩子的特点,发挥孩子的特长。如果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他所喜欢的那个领域的专家的话,社会地位和名誉自然就会有了,到那时,大学的名气对他们的意义也就不大了。所以,赶紧抛弃自己的“野心”,为孩子真正的幸福努力吧!
用读伟人传记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梦想
如果您觉得直接问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这样不太自然,或是孩子对这个问题完全不感兴趣的话,不妨给孩子们读读伟人传记。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就是伟人传记了。
家境贫寒却以第一名的成绩从科学英才高中毕业,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特别录取的金玄根先生曾说过,自己是看了爱因斯坦的传记图册才第一次有了成为科学家的梦想的。
小学时期读了洪政宇先生写的《七幕七章》之后,就梦想能去常春藤联盟学校读书。从上初中开始就经常去大型书店学习,读了那些成功人士的故事之后,就诱发了自己的`动机。通过前人的故事设计了自己的未来,也不断地克服了遇到的各种困难。一起毕业于民史高中,并先后考进美国布朗大学的双胞胎姐妹的母亲林京熙女士,在女儿子彬和尚彬刚开始识字的时候,给她们买来了60多本伟人故事的书。子彬和尚彬比较喜欢读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故事。开始的时候,只喜欢读伟人们小时候的故事,经过反复地阅读之后,渐渐对伟人们成年后的故事也感兴趣了,同时,也开始思考关于自己未来的种种情况。
所谓伟人传记,并不局限于那些有名的历史人物,重要的是要寻找可以引发孩子思考和可以帮助他们实现未来目标的素材。例如新闻、纪录片、甚至是电视连续剧中都可以找到无数能对孩子描绘未来起到帮助的人物。
小孩动不动以死相逼!专家快救救我们吧,该怎么办?
只要一提写作业,9岁男孩就要跳楼!
“乖儿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困惑的妈妈刘女士求助本报。
“没招,儿子还和全家对着干”
陶陶(化名)在沈阳市沈河区一所小学读二年级,在上学前,他一直是妈妈眼中的乖孩子。
“我儿子小时候很听话,邻居们都夸他!”昨日,陶陶的妈妈刘女士说,可上二年级后,这个乖孩子却性情大变。
“干脆就不写作业了,咋说、咋奖励也不行……老师发8张卷子,他一个字都不写,还把卷子卷成团扔了……老师以为他没卷子,就帮着复印,结果他一看到卷子,就气得脸通红。
”刘女士说,9岁的儿子聪明,学习成绩也还可以,可是在学校,他却是老师们公认的淘气包,不听讲宁可出门罚站!
不过,最让刘女士无法忍受的是,这孩子经常寻死觅活!“一让写作业,就暴跳如雷,用玩具砸脑袋,拿菜刀抹脖子,头往墙上撞,还气得朝窗户跑,抬腿就要跳……”刘女士说,儿子的这种行为让她不知所措。
刘女士还告诉记者:“因为学习,儿子没少挨打,现在我一打他,他还敢动手打我呢,还和姥姥对着干,骂爸爸,简直是不像话!”
分析:孩子内心封闭渴望被呵护
昨日9时许,记者陪着刘女士和陶陶来到了沈阳市心理研究所。
陶陶告诉记者,他上课也说话,他不爱学习,一提学习,心里就难受。“但我没办法,我爸总打我,我比别人慢写两行,他就打!”
在近半个小时的交谈中,沈阳市心理研究所心理专家发现,陶陶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不想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说出来。心理专家让陶陶在一张白纸上画两幅画(一张是自我发挥,另一张是要画出人、房子和树)。
在第一张画上,记者看到陶陶画了太阳、大海、海鸥、鱼,还有蝴蝶。“这是小鱼,后面两条鲨鱼,他们想吃它,后面3条小鱼是来救的……”陶陶解释着。
通过两张图画,心理专家分析:“这个孩子的想法很多,心思细腻,画中能表现出他虽然很阳光,但自己心是封闭的!并且希望得到呵护。”
支招:换种方式和孩子沟通
通过和陶陶的交流,专家说:“早期生长环境造成孩子行为偏差!”
心理专家分析,老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有时可能是不经意间使孩子产生挫折感。而家长打骂孩子,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也会使孩子干什么都没兴趣,甚至出现逆反。
“孩子要跳楼,往往是想向家长示威,让家长担心。大人不再过多地要求,孩子的目就达到了,他们就以为找到了获胜方式。”专家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独立,想展示自我,但又缺乏是非观念,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行为偏差。
专家给刘女士支招:“别轻易激怒孩子,找到孩子的亮点,多鼓励他。此外,家长要和老师勤沟通,引导孩子带着兴趣学习,别强行逼他写作业,换一种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专家还建议陶陶做心理疏导和行为训练,彻底解决“低自尊”问题。
把学习变成有意思的事情
通过采访那些在教育子女方面获得了成功的家长们,我得到许多十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在我教育世千和世完的过程中,显现了独特的作用。如果这些宝贵的经验只有我一个人知道的话,那就实在是太可惜了。因此,我写了这本书,希望跟大家一起分享那些成功的经验。
家长的角色是世界上最简单、最幸福的角色,而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的“秘密”又是什么呢?
送IQ100、智力晚熟的孩子上哈佛
2004年的秋天,朴周铉小姐被哈佛大学破格录取。她被哈佛大学录取的过程跟其他人有着明显的不同。周铉是一个在初中的IQ测试中得了100分还会高兴地说“啊!我得了满分呢”这样一个看起来傻乎乎且反应有些迟钝的女孩。这样的一个人,又是怎么通过了比普通大学入学考试更为严格的哈佛大学的考试呢?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
“周铉是一个晚熟的孩子。她十一个月大的时候才勉强学会说话,到上幼儿园的时候还走不稳路,所以平时都带着安全保护带去学校。到八岁时才勉强学会认字。”
周铉的妈妈李贤淑女士只关注小周铉擅长的和喜欢做的事,而不将她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她说:“不像别的父母一样把孩子送去上辅导班,不将小周铉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这两件事对周铉的教育十分有益。”“我对小周铉本来的情形感到十分满意,我自信可以好好地抚育孩子。”
李贤淑女士曾任高中英语教师一职,生下小周铉后辞掉了学校的工作,把一天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陪小周铉玩耍上面。周铉幼儿时期,她并未特别地教她学习什么东西,因为李贤淑女士认为:只有孩子大脑发育的基础打好了,将来才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就如同田地要先好好耕耘一番才会有好收成一样。所以,李贤淑女士的嫁妆单子上没有把电视机列出来,连周铉的玩具都是她自己用废旧物品做的。
小周铉刚上小学的时候,因为身为某大学教授的爸爸的工作关系,全家移民到了美国。那个时候的小周铉连韩语都还说不流利,她又怎么能在讲英语的国家生活下去?李贤淑女士曾为此感到十分担心。但是,母亲的担心似乎有点多余,小周铉去了美国后就从一年级直接跳级读三年级。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从她小时候起就不厌其烦地念书给她听的缘故,周铉之前说话也不是很流利,跟别的孩子比起来语速也特别慢,后来之所以可以跳级,大概是因为那段时间我们不断读书给她听吧!长期的积累终于在那一时刻开出了花朵,结出了果实。如果我们经常拿她跟别的孩子比较的话,自然就会变得十分焦虑,恐怕就不会有耐心读书给孩子听了。如今回想起来,不拿周铉跟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真的是再正确不过了。”李贤淑女士说。
给孩子读他们想听的书吧!孩子拿着一本书,即使是第一百次要求你读给他听,也请你不要觉得麻烦。如果每一遍都可以用不同的语调,读得绘声绘色就更好了。正因为李贤淑女士这样做,小周铉才会把看书当成是跟小朋友玩。
周铉上初中的时候再次回到了韩国。让一个在美国接受过小学教育的孩子来适应韩国的初中教育,恐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周铉的妈妈也难免为她的学习问题头疼。
“就先相信周铉一次吧!”
李贤淑女士认为,如果轻率地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去,孩子就会降低学习的兴趣。而为了不辜负妈妈的期望,小周铉努力学习,成绩也慢慢上升,最后终于名列前茅。周围的人都建议李贤淑女士把周铉送去重点高中念书,她却把周铉送进了一所普通高中。对爱好广泛、喜欢结交朋友的周铉来说,普通高中似乎更适合她。
所有的孩子生来都具有惊人的注意力
周铉并不是一直连续不断地在学习,但她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表现出的注意力却是惊人的。李贤淑女士认为,注意力是否集中决定学习成效,所以她在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育儿电视节目说小孩子的注意力很难持久地集中,因此要不断地变换学习内容。李贤淑女士却认为,孩子们如果吃了太多快餐或是糖果就不会好好地吃饭了,这样反而会养成孩子散漫的坏习惯。
“我发现周铉在看漫画书或电视剧时,在两三个小时内精神都是高度集中的。她在做自己想做的某件事时,所表现出来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异常惊人的。因此,当周铉忙于某件事情的时候,我是绝对不会去打扰她的。”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周铉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虽然比别的孩子少,成绩却比其他孩子好。”李贤淑女士如是说。
周铉上高中的时候,闲暇之余,自己执笔画了一套一共十二卷的名为《English》的英语学习漫画,后来在递交哈佛大学入学申请书的时候一并提交了。哈佛大学的入学审核委员会的教授们看到这套书后大有感触,赞不绝口。
把学习变成有意思的事情
李贤淑女士经常去做一些诱发周铉好奇心的尝试。比如,将要学习有关大海的内容时,李贤淑就会提前几天给小周铉讲跟大海有关的故事,以此来提高周铉对学习内容的兴趣;遇到十分困难的问题时,如果周铉一开始就打退堂鼓,李贤淑女士就会对她说:“越难就表示越有趣。如果所有的困难都被你克服了,那样我们可以做的事情不就更多了吗?”她总是从思想上培养周铉将学习当成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周铉练习钢琴的时候,有一次老师问她:“有一首比较难的曲子,还有一首比较简单的曲子,你想学哪一首?”小周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较难的那一首。如果问她这样做的理由,不外乎是“难才有趣啊”这样的回答。
李贤淑女士认为教育其实就是洗脑。她送周铉上学时,从不对她说要努力学习,而是告诉她要从学习中体会乐趣。后来,周铉在参加完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走出考场后还一直说:“太有意思了!真的还想再考一次。”
李贤淑女士的教育理念,就是绝不把周铉培养成一株“盆栽”。在她看来,只按照妈妈的意思行动,由妈妈修剪枝叶,有妈妈遮风挡雨,这样的孩子只会长成一株漂亮的“盆栽”,而绝不会成为人才。
因此,与其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去,还不如鼓励她独立完成所有的事情。周铉甚至在高三的时候还一边忙于学习,一边创作漫画,而她的妈妈从来没有因为这些事唠叨过。
一个聪明的妈妈懂得等待时机的到来。晚熟的周铉正是因为母亲的信任和耐心等待,才踏进哈佛大学的校门。要明白,一棵小苗长成可用之材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李贤淑女士
如何妥善处理小学生的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负面心理,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小的危害。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面对老师对某些同学的偏爱、对优秀生的过分欣赏,他们很容易会产生出嫉妒心理。那么,教师要如何妥善处理小学生的嫉妒心理呢?
关爱:营造关爱氛围,化解嫉妒心理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起点基本相同,在学习和各种竞赛活动中形成的差距相对而言并不悬殊,他们嫉妒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对某些同学的偏爱,和老师对取得优异成绩同学的溢于言表的过分欣赏之情。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公正和公平,师恩普施,师爱遍洒,切不可厚此薄彼。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有待进步的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意,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帮助指导落后的同学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赶上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嫉妒心理。
激励:充分肯定成绩,强化进取信心
在帮助落后者进步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与缺点之中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这样就能使他们重新点燃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及时地发现、充分地肯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能使他产生“最佳情绪体验”,即“感到强烈的喜悦、欣慰、幸福……还会对别人,对整个世界产生爱意,甚至会有一种要马上做点事作为报偿的欲望”。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疏导:竞争合作互补,优化人际关系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为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越对手的过程。“合作”是指学生群体为了共同目的而相互协助以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由于认识上的偏颇,以前对小学生强调竞争多了一点,而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实际上这正是导致学生产生嫉妒等不良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优化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在组织学生进行适量和适度的竞争同时,必须强调、强化与之互补的“合作”。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
小学生的橡皮综合症
橡皮是一种很常见的文具。所谓“橡皮综合症”,是指现代小学生的一种坏毛病。有这种毛病的小学生,喜欢不停地使用橡皮擦,直至将作业本擦破为止。还有的孩子离开了橡皮就无法做作业。据了解,这一被心理学专家称为“橡皮综合征”的现象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比较普遍。
心理医生认为,橡皮综合征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独生子女的不良心理行为,是学习习惯不良的表现。与小学生心理压力太大有关。患有此症的孩子智力没有问题,有些孩子还很聪明,但往往精力过剩、坐立不安、做事分神、经常写错别字。如“手拉手”写成“毛拉毛”,拼音中“P”写成“q”,家长、老师指出后,一下子又改不了,需要多次用橡皮擦掉重写。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顽固的坏习惯。
这种“橡皮综合征”其实是小学生心理焦虑的反映,其原因是小学生心理压力太大。尤其在城市,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导致孩子学业负担过重。上海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几乎百分之百的家长认为,最高兴的事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好,而最恼火的事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差。现在的一些家长只有当孩子在做功课时,才最放心。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家长总是一顿训斥。有时还要拿别的孩子的优点来比自己孩子的缺点,在孩子的心理压力上加码。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异常心理。
另一方面,现在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呵护有加,为孩子尽可能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孩子的任何要求都很容易得到满足。在舒适、方便的环境中,孩子的某些生理、心理功能退化。如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自立意识差,依赖性大,做事被动、胆怯,显得十分幼稚,甚至出现心理倒退现象,情绪波动大,易走极端等。“橡皮综合征”仅仅是他们心理问题的一种表象。
对“橡皮综合症”,关键是预防。家长在平时要注意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对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不应该大骂,而应该与孩子一道找出原因。如果孩子的“橡皮综合症”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地步,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的治疗,同时家长对孩子也要多加鼓励,这样才能有效缓解这种症状。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310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