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工作计划

浅谈创新教学模式,培养新型医学人才论文

浅谈创新教学模式,培养新型医学人才论文



浅谈创新教学模式,培养新型医学人才论文

  论文摘要:围绕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着重进行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创新和考试制度强化等的研究和实施,旨在推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提高综合办学能力。

  论文关键词: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考试改革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进步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医学教育改革的主流为:小组教学、问题导向学习、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交叉渗透、早期接触临床、社区医疗等。医学教育的内容应包含:基本的生物医学知识、行为与社会科学、人文关爱、临床技能及决断能力、沟通的能力、医学伦理学等。国内外围绕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对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实践。汕头大学医学院十分关注国内外医学教学改革的进展,在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大胆对医学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构建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试制度,努力培养高素质新型医学人才。

  1构建新课程体系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新型医学人才

  根据现代医学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针对医学领域的发展变化和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批评,为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对课程及其结构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创新。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过程中,我们应用系统论的观点重组、整合教学内容,遵循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注意使改革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使内容衔接紧密、交叉渗透、优化整合;削减必修课教学时数,增加选修课比重及学生自学、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增加人文关爱、沟通技能等培养内容;增加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环节…。

  1.1整合系统课程将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相关课程重新整合,构建以“系统整合”代替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新整合的十大课程充分体现了各学科内容的优化整合,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双向渗透与重组,基础教学中有临床教育,学生早期接触I临床知识。

  系统课程课堂授课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相对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过去偏重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部分课程也采用了PBL教学法,以病例分析的形式教学,让每一名学生以医生的身份进行病例分析,作出诊断,提出治疗方案。这样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疾病原理对临床的重要性与相关性,综合而完整地把握各个系统的科学性与临床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1.2创新综合课程在新课程体系改革中,将早期临床实践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将原来内科诊断学基础、外科学总论、妇产科学、儿科学及精神病学等课程的基本技能内容整合为临床方法;将现代社会的公众健康问题和卫生保障体制等内容创建为健康与社会;将普通的人际交流和医学的沟通技能等内容设计为沟通技能。

  新型综合课程利用了学院投资近四百万元建成的国内首个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教学模型和标准化病人进行教学,利用网络与图书馆资源自我更新医学知识,采取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方法,如案例分析、课外作业、学生角色扮演、由教师主持的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其间也穿插着到附属医院见习,接触真正的病人,同时安排了大量的社会实践。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接触社会,使公共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掌握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基本操作技术等多种技能;让医学生广泛了解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关系;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人际沟通与交际的基本技巧,具备与他人建立相互尊重的和谐人际关系和建设性合作的能力。

  1.3优化临床核心课程将临床课程内容(除去系统课程和技能课程的临床内容)优化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基础、耳鼻喉科学、眼科学、精神病学、传染、口腔、皮肤性病学等临床核心课程。

  新优化的临床核心课程主要为床边教学与集中见习,打破了以大班理论授课的模式。临床教师在教学中,不仅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并且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让学生自己寻找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的中心在于启发学生以及解答学生的疑问,使用“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10人)讨论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明显优势。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融为一体,使学生有充足时间用于自主学习与临床实践,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又到理论,一边当“医生”,一边学习临床知识,系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临床技能及业务素质。

  1.4提早安排实习临床实习安排在第8—9学期进行,共48周,其中内科l2周,外科l2周,妇产科8周,儿科8周,神经科4周,传染科4周。

  由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医学生均在第5学年考研和寻找工作,严重影响了临床实习,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临床实习时间和实习质量,将临床实习提早一学期进行,缓解就业双向选择对实习的冲击。同时严格实习管理,加大管理力度,制订了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实行弹性制度,实习期间请假累计超过两周者,必须补实习两周,方算完成实习。加大转科考试力度,转科考试不合格者,必须延长该科实习时间,直到考试合格,才予转科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临床医学教师为医学生提供担当医生角色的环境,提供学习过程中较敏感、有深度的建设性意见,让学生提问、思考、分析和动手操作等,从医生、病人和社会的角度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水平,培养一种有职责感的健康态度,引导学生学习与病人沟通的技能。通过严抓临床实习,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实习,从而保证了实习质量。

  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施,促进了广大教师教学观念更新,提高了临床教学和实习的质量,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培养出具有综合分析能力、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新型医学人才,使医学教育更加适应社会医疗保健改革新形势。

  2加强考试制度改革,培养新型医学人才

  任何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都离不开考试,教学双方都客观地追求好的考试评价。教学是一个动态而持续的过程,考试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才能的方式。考试过程化、考试指标多元化、考试内容综合化(基础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考试方式多样化、考试管理公正化,才会使考试作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评价活动,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指挥棒作用,同时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及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的.新型医学人才。因此,我们对医学课程考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2.1改革单一的考试方法,注重平时考核,达到成绩构成多元化。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小论文等形式开展教学工作。学生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作业、课堂表现、到课率等)、测验成绩(小论文、单元考核等)和期末考试成绩等组成。考试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学生只有扎扎实实、认认真真把课程全过程学习好、掌握好,才能让课程考试通过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2.2考试内容综合化,考试方式多样化考试内容涵盖课程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考试方式采用笔试、口试、实验操作、技能操作、实地调查、书面报告等方式。例如毕业考试分为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口试问答考核等方式,考试内容涵盖了临床主要学科的理论知识、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和医疗文书书写等方面,其中临床技能考核主要为床边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病例书写、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术后切口敷料交换、伤口换药、洗手方法、拆线操作以及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等。理论知识考核中,增加实际病例分析和综合性试题的比例。这就有效地考查出学生操作、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比较全面地评价了学生质量。

  2.3强化基本技能考核例如在所设置的“临床方法”课程考核中,以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考核为主,并且作为实习前关卡之一,若临床基本技能考核不合格,则取消学生实习资格,重新进行培训和考核,直到合格方能进入实习。在毕业考试中加大技能考核的比例,占到5O%以上,并且技能考核成绩与毕业直接挂钩,即技能考核不合格,不能参加毕业考试中下一站的理论考核,也意味着未能取得毕业成绩,安排重新实习半年到一年时间,延长一年毕业,从而保证毕业生质量。

  过监考培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促进学生对考场纪律和处分条例的学习和理解;加强考试巡视工作,每场考试均安排两位巡视人员,其中一位是行政领导干部,另一位是教务管理人员。巡视人员职责既要严查考生考试纪律,又要监督监考人员的岗位职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违纪考生和失职监考人员及时公布、及时处理,确保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考试完向学生公布标准参考答案,三天内集中阅好试卷,在统一评分标准的前提下,认真做好试卷的批阅工作,成绩公布五天内接受考生对评卷疑问的查询。考试改革,其涉及面广、课程多、次数多、要求高,在实践中必须做到全院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通过以上考试改革,实现了“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革新;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改进,从而使教学工作的重点真正落实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上来,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高素质新型医学人才培养。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