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形教学反思
《数与形》教学反思
一、引导学生数形结合相互印证
形的问题中包含着数的规律,数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帮助解决,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通过数与形的对应关系,相互印证结果,发现“和”都是“平方数”,再通过图形的规律理解“平方数”(即正方形数)的含义,并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发现的其他规律,从不同角度寻找规律,例如从第一个图到第三个图,每次增加多少个小正方形,用加法怎样列式,加数都是连续奇数,这些奇数在图中什么地方,从而对规律形式更直观的认识。
二、使学生感受用形来解决数的有关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
图形的直观形象的特点,决定了化数为形往往能达到以简驭繁的目的,例2中,用举例的方法求出等比数列的有限和,都不能证明无限多项相加结果为1,但是接近 1,但这个无限接近于1的数是多少呢?电子白板呈现出圆形模型和线段模型来表示“1”,使学生结合分数意义,在圆上和线段上分别有规律地表示这些加数,当这个过程无止境地持续下去时,所有的扇形和线段就会把整个圆和整条线段占满,即和为“1”,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计算过程和结果,让学生感受到什么叫无限接近,什么叫直观形象,同时,一个极其抽象的极限问题,变得十分直观和便捷。
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数与形的通用模式
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学会从多样化角度探索规律,练习二十二第1题。既可以发现最外圈的小正方形个数是两个正方形中小正方形个数之差,也可以通过计算发现最外圈的小正方形,用不同方法来计算个数。
例最外圈每边有7个小正方形可以列式:①7×4-4
②6×4
③5×4+4
④7×2+5×2
如此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四、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推理的方法
在数形结合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猜想有限项的规律并加以验证、归纳、总结出通用模式,并加以应用,从而体会和掌握归纳推理的思考和方法。
《数与形》教学反思
《数形结合专题》是专题复习中最重要的课题,在解决多数数学问题都需要的思想和方法,对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是较难的。在今年的复习中,对本专题的复习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备课,取得了较为成功的课堂效益。
在教学中,我打破了课前准备常用的练习、讲解或直接引入课题的方法。上课先出示了我国数学家华罗庚的:“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记忆,然后问学生:“本节我们复习的课题是什么?”学生马上齐声回答“数形结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接下来教学的过程中时刻与这首“小诗”联系,设计了“以形辅数”和“以数辅形”两组例题与练习,让学生去体会相关题目在“数缺形”、“形少数”的缺陷和遗憾,从而感悟到“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的真谛。下课前在学生自我总结后,学生又集体背诵了一遍,使“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到了升华,并同时回扣了本节的教学目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发现,从而拓宽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本节我也设计了多样的教法和学法:独立解答、小组竞赛、看谁做的快、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问题探究等形式。40分钟时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效果很好。实现了将“苦学”变为“乐学”,“被动”变为“主动”,“负担”变为“享受”,真正将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体验。
在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遗憾:在练习题与达标训练题的设计时题目难易不当,不能面向全体,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设计中重视了“以数辅形”而淡化了“以形辅数”;在课堂总结时,教师说的过多,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在以后的教学中,题目设计要注重基础,面向全体,恰当设计题组,完善题形了改进设计,用焕发生命力的课堂去激发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更广的展示舞台,诱发学生探索创新,从而充分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277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