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先积累经验和人脉专家建议大学生曲线创业
有志创业却不急于“开张”,毕业后先就业,为今后“当老板”积累更多经验和人脉———目前,已有不少大学毕业生选择这一“曲线模式”创业。有关专家指出,有针对性的就业,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创业准备。
“编程天才,未必管得好软件公司”
今年,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生俞孟昊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软件公司,他的团队正在开发一个网页游戏,已有几家风险投资闻风而来。而这,距离他毕业已有3年多时间。
当年,小俞有三个选择:一是办软件公司,凭借已被业界认可的编程能力,圆创业梦想;二是接受对毕业生颇具诱惑力的过万月薪,就职于小型软件公司;三是投身业内大型企业。
踌躇再三,小俞最终决定:“一个编程天才,未必能当得了好老板。用一个管理者来衡量自己,我还差得太远,要学的还太多。”他决定先在大型IT企业中边工作边学习,学习一流的开发经验和大型项目的管理模式。
3年“修行”,收获良多。如在学校跟导师做项目,可能随口说一个大概的时间,具体在哪些阶段做些什么心里都没谱。在大公司工作让他学会了精确评估开发项目所需的时间,然后将时间“拆分”,做到哪一天该干些什么都心中有数。自己做老板后,这种严谨的观念和精确的时间管理模式,让他和团队的效率和效益大大提高。
美食网站“寻味网”CEO陈涛,同样受益于“先就业再创业”的模式。2年的国内知名IT企业工作经验如今在部门协调、员工管理等方面派上大用场。“如果不是那两年学到了不少管理经验,做网站肯定会走很多弯路,这就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看不懂账本,怎能做好创业者”
“边当水手,边学做船长”,上海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王佩华老师说,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可能会遇到资金、经验不足等问题。通过就业,可以学到先进的'管理经验,掌握企业运作的一些基本规律,这同时也是一个原始的资金积累过程。只要不损害原来工作企业的利益(如挖走原来的客户),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意识地先就业后创业这种模式是可行路线之一。
一位高校学生创业负责人说,近日发布的2007上海大学生创业指数中,大学生对自己“创业品质”的评价普遍较高,达76.1分;而“创业准备”的得分在百分制中却不到50分,这表明大学生在认为自己有创业潜质的同时,花在收集信息、参加实践、学习创业理论等实际准备工作上的功夫偏少。不少学生的创业图式还停留在“技术+资金=成功”上,忽略了对待人接物、市场分析、风险预判等“软件类”素质的培育。例如,有位计算机专业学生想办购物网站,可除了展示精美网页外,对物流渠道、市场空间、成本核算等“从来没想过”。某校创业指导中心举办财务知识讲座,应者寥寥,不少人的缺席理由竟是“出钱雇个专业财务不就行了”。可是若连账本都看不懂,怎能做好企业当家人?
专家指出,有志创业的学生,应充分考虑自身实际,如果大学生创业基金及学校相关创业指导还不足以弥补自己的创业劣势,则不妨考虑“曲线创业”。此外,社会能否为学生提供“曲线创业支持套餐”?如,学生可在毕业时签订意向书,三到五年内创业仍可享受在资金、贷款、税收等方面的一定优惠,最终达到学生、企业、社会的三赢。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11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