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海尔总裁杨绵绵:不做羊要变成狼
受聘青岛海尔担任独立董事的管理专家潘承烈说,没有杨绵绵的工作,张瑞敏的管理思想不可能如此顺利地执行,她擅长将首席执行官制定的政策落实下去。
“杨绵绵”这个很有女人味的名字,属于一个今年已经64岁的上海老太。“与狼共舞,必须变成狼。”但对于自己的角色,对于企业的角色,她多次在公开场合直截了当地说,不会做一只温顺的绵羊。这个狠狠说要变成狼的上海女人在海尔担当着集团总裁的重任。杨绵绵表现出来的“狠劲”,她手下一名员工的形容非常贴切:“她豪爽、豁达,讲话和工作都挥洒自如,更像一个男子汉。”
在海尔——这个全球为数不多的知名中国企业中,杨绵绵一直隐藏在张瑞敏的身后,几乎不让人察觉她的存在。直到这两年,海尔迈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大,杨绵绵也终于将她的闯劲呈现在公众面前。2004年,美国《财富》杂志评出世界商界50女强人,她名列第8位。入选理由是,这个上海老太20年前“闯山东”,和张瑞敏一起把海尔这个快要倒闭的小厂做到了如今这样的“盘子”。
受聘青岛海尔担任独立董事的管理专家潘承烈说,没有杨绵绵的工作,张瑞敏的管理思想不可能如此顺利地执行,她擅长将首席执行官制定的政策落实下去。张瑞敏本人也曾经这样评价过杨绵绵:杨最大的特长在于,你本来期望的是二,她却可以发挥到十。
58岁学会开车
“和杨总裁一起工作,你会变得更年轻,因为她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在采访中,很多和杨绵绵共过事的海尔员工的开场白出人意料,没有人想得起杨绵绵是上世纪40年代初出生的人。
杨绵绵有一句话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说,我从来不拒绝新鲜的东西,我有像年轻人一样探求新知识的浓厚好奇心。
1999年,已经58岁的杨绵绵学会了开车。像学习开车一样,她对一些新事物、新知识,也都充满了好奇,有学习冲动。每周,她要工作70多个小时,但从没放弃过学习。对一切新鲜而又想了解的东西,她总是虚心向人请教。虽然年纪已过花甲,她还在学习电脑、了解网络、如饥似渴地读书,甚至还拿起了英语课本。
对于这种不同寻常的勤奋,杨绵绵认为是来自对工作的享受心态。“我在德国看到一个普通的做果菜盒的操作工人,他每注塑出一个果菜盒,就欣赏一下。其实他的这个动作应该称为检查,但我从他的眼光里看到的是一种欣赏,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欣赏。欣赏之后,他就在这个机器周围一通忙活,让下一个干得更好。这种精神感动了我,我一下子看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认真负责的人。这个工人让我感动了很久,给了我灵魂上的震撼。我想我们也应该这么做,要想改善自己,先从享受工作开始。”现在,这已经成为海尔上下的共识。
爱笑,是杨绵绵保持活力的一个标志。不管是在公众面前,还是在车间里,只要有她在场,总是笑声不断。“她这人平时就喜欢和我们开玩笑,没有一丁点总裁的架子。”一位基层的海尔员工说。
杨绵绵喜欢旅游。她已经去过国内外许多地方,但因为工作关系,大多只是走马观花,她希望将来退休后能够去世界各地旅游。并且,她还有个最大的心愿——无论到哪里,都能看到海尔。“我看海尔,就像是我的儿子一样。”她动情地说。因为,20岁的海尔凝聚了她半生的心血。
杨绵绵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领导海尔向前走。跨国公司正在不断深入国内市场,利润率在继续下降。她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培养一批能够在未来接替她和张瑞敏的接班人。
从天堂来到地狱
“一个工人的收入不到40块钱。当时这个厂的领导如果能够贷来10万块钱,就算是很有办法的,所以这个10万和900万对比,很多厂长都不能面对这个项目,这一年中已经连换了3任厂长了。”回忆起海尔创业时期的艰辛,杨绵绵不胜唏嘘。1984年,改革开放席卷着整个国家,所有的企业都想找到一个可以引进的项目,找到项目这个企业就有活路了,但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厂找到的项目需要贷款900多万。“项目是抢到了,却没有人来干,为什么?因为这个项目要贷款900多万,900多万上哪去找?又怎样去还?”
杨绵绵说,自己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当过教师、进过工厂,而那个阶段正在一家机关单位的引进办享受着安逸闲散的生活。当时“胸无大志”的她没有想到,她的人生道路即将转变。这一年,她开始跟随张瑞敏,从舒适的机关来到了这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
张瑞敏曾经回忆过他创业时的这个选择:“当年力邀杨总裁一同创业,就是觉得她和别人不同,在她的同龄人利用上班时间买菜、织衣、洗衣服的时候,她在认真地读书学习。”今天看来,当年的这种印象也许是朴素和直观的,却由此奠定了一位女性的创业史。
对于那次影响一生的跳槽,后来杨绵绵自己形容说,当时完全是从天堂来到了地狱。正因为此,她那时还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规划:“那时候,真的是我个人都没有想过,这个冰箱厂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海尔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当时我想,张首席也就最多干两年吧,他回去了,我也就回去了,结果一做就做了这么多年。”
为了实现这个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的想法,她投入到一种和昔日迥异的上紧发条般的生活状态之中。“一分钱也没有,就那么几块地,几间破房子,要把那些没见过也不懂的设备引进来,谁心里都没底。”杨绵绵曾公开讲述过她和张瑞敏的创业故事,那时张瑞敏忙着审批下来这个项目,而她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为了练兵,我就去市图书馆找怎么做冰箱的`书,还真找到了一本名为《电冰箱》的书,作者叫单大可。一打听,这人在上海,是第二军医大学的教授。我就赶到上海去找到他,想他一定知道冰箱是怎么做的?接着就把他请来做顾问,请他来给我们讲课,冰箱是怎会回事,发泡是怎么回事?制冷机、压缩机、冷凝机是什么?他从头给我们灌输了一遍。”
后来,杨绵绵曾带队到德国接受外方培训。德方的工程师后来在回顾那次培训时说,“杨绵绵那批人和当时来我们这里的另外一批中国人不一样,他们更有理想和激情。”在培训结束离开的时候,严谨的德国人说,青岛来的工人已经完全达到了德方的要求,如果青岛不要你们,你们可以全部留在德国。
对于创业之初的经历,杨绵绵的总结是:“其实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不要让项目‘黄’了。”
身体力行的领导者
在海尔,杨绵绵无疑是一个将帅级的人物,对于管理艺术,她有这样一套理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三商”,即智商——能准确地理解事情;情商——心理素质要好,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韧商——要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摔倒了再爬起来。“对于一个领导者而言,光有情商和智商还不行,关键还是要有韧商,即韧性,这条最难达到。”
张瑞敏在中国名气很大,他到处宣讲海尔成功背后的管理之道,比如他倡导的“市场链模式”。这个模式的实施者就是杨绵绵。这种管理模式将员工个人的收入与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绩效联系起来,从而促使所有员工都要做到更好。
2004年8月,海尔曾开过一次不同寻常的周六高级经理人培训会。那天,全部中层以上干部到齐了,杨绵绵手拿一把剪刀走上讲台,“咔嚓!咔嚓!”她飞快地将一张覆盖在投影仪镜头上的报纸剪了个粉碎。
“杨总裁要干什么?”有人小声议论。杨绵绵微笑着说:“我们的市场链推进遇到了阻力,大家没有‘人人是老板’的观念。管理者不自我经营,也不把部下经营成SBU(经营者),这就像盖在这个投影仪上的报纸,把投影仪的镜头遮住了。我们必须把阻力剪碎。这把剪刀有两个刃,分别代表‘零基目标’(所有问题都应该是零)和‘发展目标’(所有有价值订单的增长都应至少是两位数),我们就称它为‘02’牌剪刀”。有了这把剪刀,以前大家都司空见惯,不认为是问题的一些问题,也被“剪”掉了。
10多年来,海尔在生产冰箱时,发泡过程中都要在冰箱上贴胶带。“胶带的出现本身就是‘问题’,冰箱中二事业部先‘买断’,然后实现‘零胶带’。”杨绵绵按照“剪刀论”提出了经营目标。
“冰箱发泡贴胶带,10多年来都是这么干的,能取消得了吗?”上上下下都存有疑惑。但总裁既然已经提出了经营目标,有关部门就必须实现这个目标,否则考核业绩时就是“亏损”。于是,发泡经理、模具经理、事业部长以及其他员工人人参与“攻关”。终于,“零胶带”实现了。随即,一连串的效应出现了——没了胶带,就没了冰箱上的胶带痕迹,实现了零缺陷。同时,因为没有了胶带,也就不需要生产线上那些专门贴胶带、撕胶带的“冗员”。仅此一项,一年节约费用30万元。当年曾参与过那次“攻关”的海尔冰箱中二事业部的李伟杰说,是杨总裁用“02”牌剪刀剪出了效益。
对于这种看似严厉,不近情面的管理,李伟杰说,杨总裁做事总是身体力行,绝不是只在一旁指手画脚,因而公司上下才都非常佩服她,并愿意接受她提出的要求。
尽管杨绵绵身为公司的“二把手”,但她自认是个不折不扣的“终端者”。她说:“我比较善于到终端去,只有到终端我才有灵性,才能碰出火花来。”整整20年,杨绵绵的每一天都和海尔联系在一起,而且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在她的工作日程表上,几乎没有节假日。她还常说这样一句话:“只有到现场才能发现问题,正因为商家对海尔产品很重视,所以我们更应该而且必须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根头发丝”的故事在海尔广为人知。一次,杨绵绵在分厂检查质量工作,在一台冰箱的抽屉里发现了一根头发丝。她立即召开全体相关人员会议,有人说,一根头发丝不会影响冰箱的质量,拿掉就是了,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杨绵绵告诉在场的员工:“抓质量就是要连一根头发丝也不能放过。”
同时经营两个家庭
杨绵绵20年如一日地拼命工作,她的家人会怎么看?海尔企业文化中心的汲广强部长告诉周末报记者,杨总裁平时为人低调,对涉及个人生活方面的内容从不愿多说。确实,以往有关杨绵绵的报道多和海尔联系在一起,关于她自己家庭生活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是只言片语。
一位海尔的中层向周末报记者透露,实际上杨绵绵不仅和张瑞敏一起成功地经营着一个企业,她也成功地经营着一个家庭。在外人看来,一个庞大家电王国的总裁和一个家庭主妇之间,似乎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但她却轻轻松松就迈过去了。
杨绵绵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上有年近九旬的婆婆,下有两个已婚的女儿,她自己还在1997年成了外祖母。杨绵绵和爱人是大学同学,几年前爱人从总工程师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从此有了一个主要任务:照顾好家庭,给妻子营造稳固的大后方。杨绵绵的一位邻居说,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忙碌着的家庭,但也是一个相亲相爱、和和睦睦的大家庭。
由于工作太忙,在家的时间太少,杨绵绵对家里人始终有一种愧疚的心理——尽管家里人理解她的工作。因此,每当有空在家时,杨绵绵总是想方设法回归一次家庭主妇的角色——尽量多干些家务,并下厨为家人烧上几个拿手的上海家乡菜。
虽然工作占去了她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但她善于与丈夫、女儿共享自己工作中的喜悦。不知不觉中,杨绵绵的事业已成了全家人的事业,海尔的发展已经成为每个家庭成员关心的事情,成为全家人关注的主要话题。每天回家后,她必定要把一天的工作经历告诉家人,对有些问题还虚心“讨教”,听取家人的看法,有时甚至会发生一些“争执”。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沟通中,偶有闲暇,当全家人坐在一起时,杨绵绵也会仔细倾听丈夫、女儿讲讲各自的生活、工作中的事儿,其乐融融。
一个是和和睦睦的小家,一个是团结奋进的海尔这个“大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杨绵绵在经营着两个家庭。有人说,事业和家庭是对立的,杨绵绵却说:“家庭服从事业,事业上的成就可以使家庭生活更幸福。”
但不管怎样说,在杨绵绵的人生中,毕竟还是海尔这个大家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这也是外界常常感到疑惑的地方:你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和你差不多大的人早就退休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你还这么拼命是为了什么?杨绵绵回答:“发展是一种瘾,我欲罢不能。”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gongzuojihua/114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