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优秀3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优秀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篇文章基本是以一个女人的自述方式进行的。简单的开头,让男主看到信读了起来,然后用近乎90%的篇幅介绍这封信的内容,最后再简单两句话交代一下男主读完信的感觉作为收尾。
这么大量的自述,其实是很危险的写作方法。很容易让人觉得头重脚轻,话说的太多,故事没怎么交代。但茨威格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把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全都放进信里了。还不会让人觉得冗长。考虑到这是一篇大概一个小时能读完的短篇小说,能做到这样真是了不起。
作者给读者设定的场景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人回家,读了一封信。但是让读者想象的空间却非常大。用自己对男主一生情爱而写这封信的女人,甚至根本没出现在场景中。但读者却忍不住被她的爱所打动,想象这个女人的样子,她所遭遇的一切,为她的离世感到叹惜。能达到这种写作效果,真是了不起。
写作有时候就像做饭一样,好吃不好吃的标准,不在于食材多少,而在于能否让人回味。看似简单的一碗叉烧饭,如果能让人“黯然销魂”,那才是真的厉害。
有人评价茨威格是“最懂女人的作家”。在感情方面,很多时候男女是一样的,所以我觉得他对男人和女人应该都很懂,是一位细心观察,了解人内心活动的作家。贯穿全文的情感,主要是女主的单相思暗恋。
关于暗恋,我觉得每个人都很熟悉,在情窦初开的时候,想表达爱,却又懵懂羞涩,所以都会偷偷种下暗恋的情愫。
暗恋让人变得极度敏感,对方的一句话,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被我们无限的放大。暗恋就是在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对方。暗恋也很辛苦,主要是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总是自问自答——他爱我?他不爱我?
但暗恋又是很很容易得到满足的阶段。这个时候人们往往是不求回报的。对方向你说的一句话,对你露出的一个微笑,甚至只是目光不经意地和你对视上,都会让你感到满足。
暗恋就是不要求对方付出,但自己却心甘情愿做很多傻事。看到有趣的事情想和他分享,吃到好吃的食物想和他一起,听到好听的音乐也想向他介绍。
所以暗恋就在甜蜜和苦涩中来回游荡,这个过程还挺有意思的。而一旦表白,就打破了这种游离的状态:如果对方接受,刚开始会向甜蜜的一端倾斜,但过一段时间,就会比较自己和对方的付出到底谁多一点。不会再像暗恋阶段那么不计回报,也可能因此发生争吵;如果对方不接受,那就彻底浸泡到苦涩中了。做什么事情也不会开心,看到什么美景也不会让心情好转,而且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熬过去。
当然,女主不仅是暗恋,更是一种极端的爱,痴狂的爱。用她的。一生去爱一个人,甚至为此牺牲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孩子。感动吗?作为一个读者来说是感动的,但我觉得这种爱情只存在于文学作品、话剧、影视剧等就够了。作为读者或者观众,看这些东西会被感动,是因为和我们真实的生活存在遥远的距离。
如果在现实中,要是我周围有这么偏执的人——对一个人极端痴迷,不惜牺牲一切也要和这个人在一起——我要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者当事人的话,肯定还是恐惧或者惋惜会比感动更多。
停电中,颤颤烛光下,翻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的心象被什么堵住了,连呼吸都变得有点困难,眼睛有些模糊。
有人说,书中反映了一种新的感情观,我爱你但与你无关,但是我却不这样觉得。书中的她深深地爱着他,却因为深知他最爱的是自由(其实是他是一个不负职责的男人),也许他会因为怜悯或者是孩子而留住她,但是她明白他却不会觉得幸福。他穿梭在各种女人之间,从不停留,因为他要的仅仅是新鲜的快乐和短暂的刺激。留住他,困住他,成全了她从小到大的梦想却违背了他的意愿,所以她选取用他想要的方式来爱他——出现,消失,出现,消失。这让我想到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似乎就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另一个版本。当两人生活在一齐后,也只能是杯具。
少女时期那种傻气的暗恋,这种感觉对每一个女孩来说都不会陌生,我们都曾那么好笑地喜欢过某个人,也许是你的同桌,也许是你的同班,也许是你隔壁班上每一天经过你窗前的那个他,也许和书中的她一样,是你的邻居。我们心底藏着这么一个人,以为这是天大的秘密,或者不对任何人言,只是一个人独享这个秘密。与他的每次不期而遇都会成为你思维的中心,与他有关的任何事总是会让你默默关注,他周围的人会让你觉得亲切,他住的地方会让你觉得熟悉,他在你面前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会让你久久揣测;或者你与姐妹互换心中的那个秘密,互相帮忙收集那个他的任何消息,互相给对方意见,互相安慰,互相鼓励,却又互相隐瞒。
只是当我们离开那段岁月时,我们会慢慢淡忘那个他,也许还记得那份心动,但是人却早已遗忘。但是她,却凭着一份暗恋,渡过自我的一生。
在书中,我们从文字上看不到任何关于她外貌的细节描述和性格描述,但是我却为她的坚强和执着而惊叹。当你生命里的每一分钟都为某一个人而存活,当这样的你站在他面前,他却陌生而冷漠时,你能够忍受而继续爱他吗?当你放下自我的尊严追随他,他却把你当作一个卖身的女子时,你能够忍受而不恨他吗?当你为他的孩子而卖身于人,他却总是用同一个借口逃离你时,你能够忍受继续爱他吗?
虽然她堕入风尘,但是我却觉得她无比纯洁。
这封临死前的信,我以为这个女人会耻笑自我的傻气,会痛恨这样的男人误了她一辈子,但是字里行间,我读到的还是爱,是对过去完美的.回忆,是对某人给了自我这段经历的感激,是对爱人将来的嘱托。值到临死前,她还是没有告诉他她是谁,她不想打扰他的生活,最后,他也没能记起她是他生活中无数女人中的哪一个。她到底为什么写这封信呢?她说只是为了宣泄失去孩子的痛苦。我觉得,是为了告诉他,这个世界上以前有人如此地爱着你,你是那么地值得得到一份深重的爱。
一个习惯于游戏人间的男人,偏偏遇见一个痴情女子,在他生活中的某一天,突然才发现这份感情,但是他却不明白她是谁,她写了这封信便彻彻底底地消失了,他收到这封信,也许犹如重磅炸弹,从此他的心缺了一角,也许这也只是一段风花雪月而已。
更令我惊叹的是,茨威格,一个男性作者,如何能这样细致地描述出一个女人爱人的深情和痛苦呢?
很喜欢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过无数次,最近又翻出来读,有了一点新的感受。因为对原著有着比较深的感情,所以一直抗拒看徐静蕾的电影。至少姜文在我的心中是不适合那个角色的。
茨威格用很细腻的笔法讲了一个暗恋的故事,一个女人暗恋了一个男人一生,和他几次交欢,生下一子。迫于生活,沦入风尘。但直到女人死亡,男人却依旧不知道她的名字,甚至在记忆中也并无痕迹。第一次读的时候,一把眼泪,惊异了很久,一个男人怎能有如此女性化的心理?
看过榕树下的一篇评论“不过对于这本书来说,可能女权主义的朋友们不太爱见吧。一个女人用自己一生的悲喜成为一个男人几个夜晚的玩物,这种男人本位的思想即使在这样反讽的文章中都显得黑色幽默。这本书与其说是驳斥了一个上层社会的黑暗,不如说它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男人的心理需求,一个默默守候,不求回报的女人对一个男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梦呢?”
我倒是不这么觉得。陌生女人的故事恰恰是很女性的,极端之极。首先,什么的暗恋?想到一段话“暗恋是容易的,甚至是频繁的——无法摆脱的暗恋却有着宿命的味道:爱一个人,就是,坠入深渊,永不超生。一个唯美主义者的爱,纯粹如银质子弹,清洁悲怆,它打中的,是那些还在承担着对爱有着精密的纯度要求和山一样负重的内心。暗恋是无法公布和分享的情感,渴慕但无处告知,相思却难以排遣,无边无际的忍受,无法打捞的欢愉,守口如瓶的暗恋有着收敛的高贵。”暗恋是种单向情感,与其说陌生女人把自己的生命献祭给那个男人,不如说她献给了自己。献给了自己所设定的“爱情”。
她义无反顾的投入自己设定的爱情模式,小说家在她的心中是一个暗恋对象,更是一个男性符号。她爱的是心中所想象的人,一个完美的男性形象,并不是真实的他。她宁愿和他露水情缘,还是抗拒走进他真正的生活,她潜意识里害怕真实打破她心中的梦想。而她所关注的小说家的生活,不过是融入了很强自我意识的扭曲而已。陌生女人是一个很自我的人,她无法也不愿走入男性的灵魂,但是她对自己的灵魂却有着很深刻的掌控意识,所有的叙述都是从她角度上的一厢情愿。随着这种掌控意识的逐步增强,心里暗示的步步紧闭,我觉得这场爱情游戏,最后演变成一种强迫症的状态。她爱上他,爱上自己设定的他,爱上的“自己爱他”这个信念。“自己爱他”成为一种信仰,贯穿她的生命。
当后来孩子这个符号出现,更是完美这场头脑中的爱情幻想。而沦入风尘,在我看来有点“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献祭精神。她让自己成为这场神圣爱情中的祭品,她创造了一种悲剧,强加给自己,渲染这场爱情的苦痛与伟大。同时也是对男性社会一种无情的嘲讽,用身体游戏他们其中,但是却在心灵上却给以深深的鄙视!
不过,这场自我的爱情,最后也迷失在自我之中,所谓人生,以迷恋一个男性群体中的精英人物,一个符号而告终。
女人何必执着于爱情呢?尤其是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纷扰变幻的年代。人生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也许比爱情要有趣千万倍,为了一个桎梏,困住自己,这又何苦。天下难有爱,庸人自扰之吧!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duhougan/78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