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读后感

《澄明之镜》读后感

《澄明之镜》读后感



《澄明之镜》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澄明之镜》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澄明之镜》读后感1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陶渊明是东晋末诗人,也是中国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是田园派诗人的开山鼻祖,著有《陶渊明集》。对陶渊明最有印象的一首诗是《饮酒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句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最有意境的一句,展现了作者在隐居后怡然自得的一种心境之美。陶渊明本身不是一个十分执着的人,政治上的是非他并未更多地操持以至于固守不屈,他体验和感受的重心不是时政而是生命,如何使自己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生命境界。他的归隐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守拙的生活态度,不为世俗所染指,遵从自己的本心。这从他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中可以体会到。对于当时的陶渊明来说,无论是继续从政还是归隐田园,对于他来讲都是考验,放弃需要勇气,但是坚持却需要更大的勇气。

  另外还特别喜欢陶渊明的《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作者把思良朋而不至的那种遗憾表现的情意绵绵。人生在世有所求,必有所待,曾点的志向是配合天时、地利、人和,随遇而安,自得其乐。本书中认为陶渊明已经达到了曾点所要达到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他将曾点的人生理想变为自己现实的人生体验,同时他的人生态度和生命境界标以洒落。这种志向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命情调,是就人的.生命而论,而不是将人视为一种工具、手段来使用。一个人活在世上短短数十年,所有能追求到的东西都可能失去,因为那是由外而来的,唯一不能从你手中夺走的东西,是由内而发的。也就是说,人活在世界上,求人不如求己,你不能选择时代,不能选择社会,只有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设法就天时、地利、人和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去做。你不需要别人给你机会,你自己就可以创造机会。这叫作“无志于外,有志于内;无志于用,有志于体”,看上去似乎是以无志为志,其实却可以因时因地而制宜,在平凡的生活中品味生命的美感,人生亦因此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是谨对本书的一些浅显的认识,希望各位给予批评指证。

《澄明之镜》读后感2

  陈雨飞,个头不算高,黑黑壮壮的身板,一笑起来脸上就有两个小酒窝,十分讨人喜欢。他不光成绩不错

  而且还很乐于帮助别人,非常凑巧的是,我与他不光是同班同学,而且还住同一个小区前后两栋楼呢,所以

  对他的很多事情还是知道的比较多的。

  在我们小区的十一栋楼下的车棚里,住着一个儿子远在外地工作的身患中风的老奶奶,老奶奶的行动不便,经常一个人颤巍巍的自己照顾自己,十分不容易,陈雨飞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每天早早地把作业完成后

  就跑到老奶奶那边去,帮老奶奶打扫车棚卫生,虽然他还不会发煤炉,但也试着做,失败一次,不气馁,再来,一直到发着为止,即使被煤烟熏的眼泪直流,但他依然乐呵呵的,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句累。老奶奶看到他这个样子,经常叫他停下来歇歇,他却笑着说不累不累。

  今年八月份,正好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的关键一年,偏偏天公不作美,连续一个多月都没有下过一滴雨。气温高居不下,创下了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很多人都躲在空调房里避暑,不肯出来,但陈雨飞却与大家“背道而驰”,他早早的跑到社区报了名,主动要求做一名交通志愿者,为绍兴的文明城市创建出一份力,每天下午,外面的马路上的温度甚至高达六、七十度,他依然与其他比他年长的志愿者一道站在十字路口,劝导行人及非机动车,协助交警叔叔进行文明交通管理,太阳晒黑了他的脸庞,他妈妈有好几次看到他这个样子,心疼不已,劝他停下来休息几天,他却当即回绝,说道:“妈妈,现在都到了文明创建的节骨眼上了,我怎能去休息呢?”,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创建迎检工作结束。

  在陈雨飞这种无声力量的号召下,我们小区的其他一些小学生也都纷纷加入了做好人好事队伍的行列,从各个方面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清洁小区等其他文明公益活动,争当志愿者,为大家服务,只为大家有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他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duhougan/72807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