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读后感

初二读《雪国》有感

初二读《雪国》有感



初二读《雪国》有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读《雪国》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读《雪国》有感1

  川端康成的文字,极致细腻暧昧,值得慢慢琢磨参详。

  他必定是从灵魂深处细细端详过女子,才写的出这样的文字:女子给人的印象洁净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

  星河当空,雪色当前,美人在旁。

  雪国的美,雪夜的寒,都与美人紧密相连,仿佛雪国就是美人,美人便是雪国,二者在意向中合而为一。男人所眷恋的,是雪色还是美人?都不是,又或者,都是。

  在雪国极致的寒意衬托之下,女子热烈的爱情愈发地珍贵温暖。年轻的艺伎对外乡已婚游客的爱恋难以自持,以至于不顾一切,哪怕已知一切都是徒劳,也要认认真真对待自己这一份真切的深情。

  读到后段才知道,女子每夜坚持天亮之前离去,原来是因为费用是根据时间来计算:早上五点前离去按五点算,五点后离去按十二点算。深情至此,实在是问不出口那一句:值得么?

  与女子热烈的情感相比,男子的自卑和薄情更贴近雪国的寒。

  女生主动有错吗?没错的,更不如说主动寻爱的女生更值得好好宠爱珍惜。因为她们懂得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哪怕明知徒劳,也要用凄凉曼妙的声音发出求爱的呼唤。这便是她们一生所求,哪怕最终一无所得,这份纯真洁净地呼唤也是她们存在的证明。

  也许我偏题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本就是读自己这一生啊。

初二读《雪国》有感2

  “穿过县境长长的隧道,便来到了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川端康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纯粹、洁净到几近虚无的雪景。高远的星空、盈盈皓月,皑皑大地——带给我的感觉是有种教堂般圣洁和空灵感,而在教堂般圣洁的布景下反映人性的种种挣扎——这便是莫大的碰撞冲突,给故事增加了戏剧性和张力的同时,也渲染一种的悲剧感——和宇宙的绝美相比,人的宿命、人的渺小。

  在评论本书时常提到“物哀”,依我对可称其典范的《源氏物语》的理解,所谓“物哀”便是触景生情,在外物的感知中发现自己内心的情感,是自己和景物产生共鸣的状态。在上文我说本书的故事和自然环境产生了冲突,而自然与人心和谐共鸣怎讲?我认为,正是因为人内心的挣扎,才让作者发现、强调雪国环境的圣洁——是人赋予自然,这片雪国悲哀、怅然的情感,而不是自然给人平添悲伤。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写景时把天地万物和自己联系在一起——这么看,作者才不是因为在教堂下描写人性种种而自觉渺小可悲,而是把宇宙都当作自己内心的注脚。注意我对“作者”和“主角”的提法,这就涉及小说中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微妙区别了。摘抄最后一句:

  “待岛村站稳了脚跟,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

  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真是笔力万钧。

  我觉得若把《雪国》的环境具像化,与之环境氛围很相像的新海诚的《秒速五厘米》第一话《樱花抄》,列车划过茫茫雪地的一幕直击我心。

初二读《雪国》有感3

  一片白茫茫的雪国,连绵起伏的山峦,火车向前行驶着。窗外的暮景以及一位美丽姑娘的身影在玻璃上构成虚无缥缈的梦。她叫叶子,仿佛人如其名终究要飘落。他没有抗争,她认命,在一场大火中从高楼向下缓缓的寂静的向人间道别。她像是黛玉还完泪后再回到天上去,她送走了师傅,送走了情人行男,再也了无牵挂。她的最终离去仿佛是要告诉你:在人间,一切都是徒劳的。

  如果叶子代表着精神上的美,空幻迷离的美,那么驹子便是真实的美,一种像春天像小草生机勃发的美。与现实对抗,与生命抗争。她十六岁开始阅读小说并做了简单的笔记,可在岛村眼里她并无深刻的理解。

  岛村心想:要是见到驹子,就劈头给她一句“徒劳”。然而,对岛村来说,恰恰相反,他总觉得她的存在非常纯真。

  她未婚夫行男卧床不起,师傅中风,她为了医药费为了生存去做艺伎,而在岛村看来又是徒劳的,关于书中第二次提到徒劳:他明知对于这女子来说不会是徒劳的,却劈头给她一句“徒劳”。这样说过之后,反而觉得她的存在变得更加纯真了。

  驹子弹着三弦琴,以山谷大自然为知音,美妙的琴声里满满是对生活的热烈与迷茫。可在岛村看来:驹子这种生活可以说是徒劳无益的,也可以说是对未来憧憬的悲叹。不过这种生活也许对她本身是有价值的,所以她才能弹出铿锵有力的琴声。

  生命是一场徒劳又怎样,我喜欢着我的喜欢,热爱着我的热爱,我身心沉浸着我就觉得有意义。驹子始终怀着一份纯真与真挚,而这正是岛村所怜悯与叹惋的东西

  她深深的爱着那个来自异乡的岛村,可同时又觉得不可能,因为岛村是有妻子的。他对她也只是爱怜,是对美的一种疼惜。在他眼里,驹子不过是:

  一个在乡村水果店里的奇怪的水果,独自被遗弃在煤烟熏黑了的玻璃箱内似的。

  在最后,天上出现一望无际的银河,而地上是一场熊熊的大火。火势向天喷去,银河倾斜下来。叶子的死无疑是对美的`致敬,美的诠释。而驹子疯了,或许叶子曾是她的精神支柱。小说到此结束,诗一般的收了尾。

初二读《雪国》有感4

  川端康成的书没有直接的明媚与忧伤,他总是在一种平淡忧伤的语气中流露出对情感的阐述,他的书对于意境的描写、景致的铺垫以及情感的流露可谓是极其的巧妙,《雪国》是这三者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书中的人物关系极其微妙,主人公岛村无所事事,喜欢研究舞蹈音乐。有着妻子儿女,坐食遗产。女主人公驹子不幸掉落风月之地,成为艺伎。而驹子师傅的儿子行男旁边有着让岛村动心的叶子。故事就由岛村、驹子和叶子三个人的情感纠纷展开。

  我认为书中极致展现虚幻、至纯、忧伤之美的镜头主要有两处:一是书中开头,叶子和行男赶往家中,岛村奔于情人赴会。拥有相同目的地的这三个人坐在了一个车厢中。叶子细心照料垂危的行男,吸引了岛村。“灯火就这样从她的脸上闪过,但并没有把她的脸照亮,这是一束从远方传来的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围,她的眼睛同灯光重叠的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夜光虫,妖艳而美丽。”在车窗中倒映着叶子知性的面庞,飞逝而过的环境,灯火交映的背景让此刻的叶子更加美丽动人。这一幅画面令人动心,也弥漫着丝缕的忧伤。“他的内心反而好像隐隐的存在着一股巨大的情感激流。景色在姑娘周围不断移动,使人觉得姑娘也是透明的,是不是真的透明的呢?这是一种错觉,却又扑朔迷离。”

  第二处则是在结尾。正值深冬,雪国到处都是冰雪覆盖的天地,岛村、驹子和叶子三人的感情纠纷也发展了一个进程。然而,此时,村中的某处失火,村民们纷纷赶往救火,驹子和岛村虽然也在救火行列,但更多的是些许的兴奋。因为冰与火的交汇美得的确让人心动。然而,当不幸身亡的叶子倒在驹子、岛村二人面前时,“犹如一条大光带的银河,使人觉得好像浸泡着岛村的身体,飘飘浮浮,伫立在天涯之上,这虽是一种冷冽的孤寂,但也给人某种神奇的媚惑之感。”“待到村站稳了脚跟,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泄了下来。”最后一幕把整本书虚幻,至纯、忧伤的境界全出。我无法用文字完全准确地表达出那种意境,美得令人惊心动魄,且忧伤之愁溢满心房。

  日本文学的鼻祖《源氏物语》,这本书奠定了日本以后近千年的文学基调。书中多描写男女恋情,床第之爱。源氏公子对每一个女人都很用心。但这一切都是幻湎,忧伤和失落才是真实的。人性在灵与肉的欲望中挣扎,岛村对叶子是至纯的男性对女性的一种欣赏,这当中没有丝毫的猥亵。但这份感情太过于纯真,纯真得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作者巧妙地运用光与影的虚幻、冰与火的交融把这种纯“灵”的感情恰到好处的释放出来,对于这种男性对女性的欣赏,我自己确有几分体会,任何想法皆苍白,独余单纯的欣赏。

  川端康成的书,我也看过其他几部。大多都是继承了这种挣扎,这种虚幻,这种唯美。《伊豆的舞女》中主人公一路跟随舞队,只为远远地看着舞女熏子,这种青春的悸动至纯唯美却不真实,结果仍是逃避不了“一别从此是路人”的悲哀。他的书每次都能将环境与情感紧密在一起,而且书中的人物总能象征些什么。“字里行间好像有千只鹤在翩翩起舞”——《千只鹤》中更是将这种象征与挣扎描写得更加真实。三谷的父亲先与栗本有染,后又钟情于太田夫人,三谷的父亲死后,太田夫人将对情人的爱恋转移到三谷上,后来太田夫人受不了这种背德恋情的道德拷问,自杀了。而太田夫人的女儿文子也卷入这个挣扎的恋情。而在左乳上长着黑痣的栗本仍像以前活着。这份恋情的纯真不可怀疑,道德的约束也让这份人性的欲望与挣扎表现得更加灵动真实。

  日本文学的这种“物哀”的文学思维充盈着日本整个文化,我知道的有一个,由新海诚导演的《言叶之庭》也将这种心灵的悸动,虚幻的唯美,欲望的挣扎表现出来。男主秋月在不知道雪野是他老师的情况下,对这个女性充满了好奇,对于正在上高中的秋月来说,她,仿佛代表了整个世界的秘密。知道真相后秋月与雪野的挣扎,电影最后并没有给出结果,但耐人寻味。

  大家都在说日本文学延承物哀一脉,我却看到了在物哀下的失落,对,我只能将这种感觉表述为失落。这种失落的确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初二读《雪国》有感5

  川端康成的作品总是一种唯美而又充斥着淡淡的哀愁,读来并不觉得压抑,却总是被哀愁所缠绕。

  作品讲述的是一位舞蹈研究家岛村几次来到雪国所经历的事,所遇见的人。第一次去雪国,岛村遇到了一个艺伎,作品中,岛村与驹子的交往渐渐地让他们互相感知到了对方,驹子也渐渐对岛村产生了些许的情愫。而驹子终究只是个艺伎,尽管她刻苦学习,读小说,练三弦,但正如岛村所说:“一切都只是徒劳。”

  而叶子,在岛村的生命中也只是过客。岛村在前往雪国的列车上见到了照顾着行男的叶子,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吧,当书的最后叶子突然之间死于大火,也让我觉得这个结局有些不可思议,又在情理之中。叶子死后岛村的痛苦是让人感到悲哀的,如果说叶子的死亡使得岛村心中的幻想破灭,那么,她的死也让驹子的爱显得更加徒劳,无力,让人感到悲哀。

  在那个终年积雪的地方,发生这样的事,着实让人感到心凉,本以为书中描绘的是凄婉唯美的爱情故事,但读完之后则感到人性的无奈脆弱,与无限的哀愁。

  雪国的景是美丽的,而如同这景一般美丽的两个女人却有着那样可悲的结局。在夕阳的余晖下,她们内心的火种也渐渐熄灭,岛村则像是过路人,仿佛参与其中,又好像仅仅路过。

  《雪国》的语言并没有多么充满感染力,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没有太多夸张的描写,仅仅是看似平淡的话语却能将人带入那个境界中。那充满穿透力的笔触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那种淡淡的哀愁便一点一点在心中蔓延开来,川端康成的作品的魅力就在于此吧。

  其实我是同情驹子的,她只不过是一位渴望平淡生活的艺伎,她想要的不过是真正的爱情,她认为岛村就是那个能够实现她愿望的人。但事实总是残酷的,对于她一个艺伎来说,一切只是徒劳,徒劳而已,她所做的那些努力仅仅只是为自己的可悲的一生增添些许的色彩,而这些表面的改变并不能对他的生命造成更本质的变化。

  在驹子身上能够看到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能看出她美好的人性。

  《雪国》的意境是美好的,人性是美好的,但结局总是悲哀的,能够在这种美妙的意境之中表现出淡淡的哀愁,不得不佩服川端康成的文笔:唯美的淡淡的哀愁。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