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读后感

灵魂的事读后感-读后感

灵魂的事读后感-读后感



灵魂的事读后感-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灵魂的事读后感-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灵魂的事,为何要以肉身的体验去否定呢?

  “灵魂”,向来与宗教捆绑。有人对于灵魂的存在深信不疑,有人则认为这只是宗教用一些超现实的事物来“禁锢”信教者思想的方法。我向来是不相信那种与宗教或是灵异所捆绑的灵魂的,我不信在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的前一瞬会有一个我们看不见的名为灵魂的东西钻入母体,也不信这东西会在一个人生命终结的一瞬飞出那具必然会腐烂的躯壳,去寻找下一个母胎。人类的生命本就是一个不断通过增加周围物质的熵增来维持自身熵不变的过程,最终维持不住便与周围物质融为一体,帮助其它的生命去维持它们的熵值。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这话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毕竟人的生命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来看和花鸟鱼虫也并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何必要执着于生死,苦苦追寻富贵呢?于是很多人将这话奉为圭臬,每日只求寻欢作乐,得过且过,毕竟“命”与“天”怎能为我所掌控,不如着眼当下,及时行乐为好。有意思的.是,这些人将此话放于心头或挂在嘴边,而每次提及此话便不由得强调了“生死”、“富贵”,便不由的想到如今的虚度时光,却必要经历死亡,也无法触及富贵,于是“及时行乐”转为“乐极生悲”,人生何其苦的感叹便也就不由自主地发了出来。

  因而我觉得,人是有灵魂的,这种灵魂与那种宗教上所说的灵魂不同,它从没有任何具象的表达,也不会赋予或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它只是存在着,并且需要我们每个人或去追寻,或去等待,或去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一份。

  不幸的是,我们总是被肉体的感觉牵着走的。

  譬如,当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与自己所持不同的观点的时候,我们肉体的感觉总是在强调,这人竟然与我的想法不同,他是傻子吗?这个人说的话太荒谬了!我必须要反驳反驳他,这种傻子也许就应该言语攻击他!于是网络上时常有网络暴力的行为,网络群体或个体的骂战更是屡见不鲜。然而灵魂一直在告诉我们,倾听别人的声音,丰富自己的见识,和平的与人交流,为了追寻真理而探讨问题。只是这种声音太过于微弱,如同闹市中的一丝歌声,不去追寻这种声音,不去靠近它,不去刻意仔细的听是听不到的。然而当你追寻到了它并且遵循了它的教导,那种经过讨论发现真理的快乐感绝对比骂战中将对方压过一头的快乐感要来的更加深刻、更加持久。

  再比如,现在有三种获得快乐的方法——看搞笑段子、听相声、看名著。如果我让大家留言自己更倾向于哪种方式,我相信大多数的人会选择听相声,因为看搞笑段子有些太过于低俗,而阅读那些“枯燥”的名著又会读不进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三种方法都会让我们获得快乐。看搞笑段子,我们会对着屏幕忍俊不禁,但是过不了几分钟那种感觉就会消散;听相声,我们在听懂内涵后会哈哈大笑,并且会回味一段时间;而看那些经典的名著,我们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读不进去,但当我们强忍着这种“痛苦”读进去之后,我们获得的会是最为长久的快乐,这种感觉甚至可能伴随我们的一生。这便是不同等级的快乐,而这些灵魂的事,便是最高级的快乐。

  马斯洛有一个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其中最低等的是生理需求。我觉得,其实人在获得每个层次需求的满足的时候,所付出的艰辛或是努力是差不多的。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面为了生理需求的满足有多么的努力,那我们如今为了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就要付出相似的努力,只不过这种努力不单单局限于身体,还有思想。单是想想那种险恶的原始森林的环境就足以吓跨现在住在钢筋水泥之林的大部分人,所以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安于现状,不愿去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单是看看那些“经典名著”的前几页,就足以让习惯了快餐文化的大部分人放下书本。然而我们的灵魂就在那里,如同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确定食不果腹的日子终将过去,灵魂的事,与肉体的不同,我们的人生幸福与否,与肉体无关,而在于灵魂。

  有关灵魂的一切,是一场苦旅,思想的苦旅,精神的苦旅。

  有时我们层次太低,灵魂似乎遥不可及,我们需要苦苦追寻;有时我们走的太快,把灵魂落在了后面,我们需要苦苦等待;有时我们发现我们的灵魂不够完美,需要苦苦打造。

  这一切都是苦的,但就像历尽艰辛最终到达山巅,一切美景尽收眼底,连曾经痛苦的脚印都变成美好的回忆。所以说这是灵魂的事,不必用肉身的体验去否定。(龚浩楠)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