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读后感

《勿贪多》读后感

《勿贪多》读后感



《勿贪多》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勿贪多》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勿贪多》读后感

  今天,读到民国《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第三册中的第二十四课《勿贪多》,觉得有些话还是要写下来,以求引发思考。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意思是,瓶子里有糖果,孩子伸手去瓶子里取,抓了一大把,瓶口小,手无法出来,硬出手疼,心急大哭。母亲说:“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手就可以出来了。”

  仅仅34个字的课文,却被陶行知誉为最好的教育范本。

  该文言简义丰,的确耐人寻味。

  虽然写的是小孩,折射的却是大人的影子。

  虽然写的是过去,遇见的却是现实的存在:

  我几乎每周都要坐车,坐公交车排队,经常遇见,有大人带着小孩,说:“快到车上抢几个位置”,果然就有带着红领巾的小孩,不排队,直接窜进车上,帮大人争抢座位,一抢就是两个、三个座位。这位带着红领巾的小孩抢座位,不是他的本意,他是在完成大人给的任务。

  有一次,我在街道一家卖玩具的店门口,遇见四个女人领着三个小孩,买玩具,一个小孩又哭又闹,要了一样又一样,一大人不断地给他买,另一大人说,“别依着她”,第三个大人却说:“紧她去(让他去)”。这第三个大人应该是又哭又闹的那个小孩,有了母亲的'纵容,这个小孩得到了几样玩具,尽管如此,这个小孩还是盯着另外两个小孩手里的玩具。

  ……

  这样的遇见比比皆是。

  小孩的“贪”,或者“贪多”,从小孩的天性来说,还真是没什么可说的,“要听大人的话,做个好孩子”,是我们从小被灌输的做人准则。遇见的小孩抢座位,也只不过是做个听话的“好孩子"而已。小孩拿只是拿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且越多越好,要一次拿完最好。遇见的小孩要玩具便是如此。

  “勿贪多”应该是从小就要养成的道德约束底线,如果自小就尝试“勿贪多”的实践教学,将“勿贪多”的思想植入我们的灵魂中,我们的人生便有了敬畏,我们的人生之路才会走得更远。

  拓展阅读:勿贪多扩写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在农村生长的孩子,他有着一个圆圆的脸蛋,一对肥肥的大耳朵,还挺着个大肚子,看上去像个圆球,所以村里人都叫他“大圆球”。

  一天,“大圆球”的妈妈发现家里的果子快要吃完了,于是就去森林里采果子。妈妈到了森林里转了一圈之后,发现所有的果子几乎都被人采光了。她非常失望,可当她走到一颗山楂树前的时候发现山楂果散落了一地,于是赶忙把地上的果子都捡起来带回了家。到家后,妈妈把果子交给了“大圆球”,让他帮忙把果子洗一下储存起来。

  等妈妈做完手上的活回到屋子一看,发现果子已经被“大圆球”吃掉一大半了。妈妈告诉他不加节制,多食会伤胃,于是急忙把果子收到一个瓶口小、肚子大的玻璃瓶子里面,然后藏到了阁楼上。然后又出门忙地里的农活去了。等妈妈一离开之后,“大圆球”顺着果子的香气走啊走,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阁楼上。“大圆球”环顾了一圈,很快就发现了装着果子的透明瓶子。“大圆球”早已把妈妈给他的教训忘的一干二净,用肥肥的小手伸到了瓶子里,准备抓一大把果子出来饱餐一顿。

  当手伸到瓶口上面的时候,手一下子被卡住了。“大圆球”急得不得了,发疯了似的想要把手从瓶子里面拿出来。越用力卡得越紧,手越出不来。吓得嚎啕大哭起来,哭声越来越响,把妈妈从外面召唤了回来。妈妈见到“大圆球”那被瓶口卡着手的狼狈样子,是又好气又好笑。

  “为什么我的手能伸进去却拔不出来呢?难道这瓶子会咬人的手吗?”大圆球哭丧着脸问妈妈。

  “你试着把手中的果子丢掉,每次只拿一个呢?”妈妈笑着提醒道。“大圆球”按照妈妈说的话试了一下,手果然可以出来了。“大圆球”破涕为笑,边吃边答应妈妈以后再也不贪多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duhougan/64091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