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一) -名著读后感
在进行艰苦卓绝的劳动创造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同样不能落后。虽然在热火朝天的打铁日子里,没多少闲暇时间。但是时间就像XX,挤挤总会有(实例参见《黄金甲》)。于是,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搞定了八本《明朝那些事儿》。尔后,应盖头同学的邀请,特写下此读后感,以交流心得体会。闲话少叙,正文开始。从小到大,老师就教育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可他们忘了很重要的一点:镜子,只能反射光线。也就是说它唯一能展现给你的,就是最现实,最同步的你。与过去和将来无关,唯一能"知"的,也就是现在的兴衰。就算读再多的历史,也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你敢说崇祯是因为没读过《元史》,所以明亡了?溥仪是因为没读过《明史》所以清灭了?蒋中正是因为没读过钦定二十四史,所以夹着尾巴逃了?现实恰恰相反,他们都是饱读史书之辈,只不过他们都是凡人,逃不开凡人的七宗罪,避不过历史的轮回。以史为鉴,只是个别书呆子的痴念罢了。"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双城记》。不是我想抄袭,只是这段话太经典,经典到就像四六级的作文模板,放到任何的文章里都能用,而且句句锱铢。所以,它被称为名著。一个时代的起源都是相似的,再伟大的所谓盛世王朝,襁褓之时也离不开炮火、战乱的洗礼。政治腐败、民风不正、物价飞涨、在时不时来个天灾人祸,想不出状况都很难。此正所谓天怒人怨, 事业。元末如此,明末如此,清末如此,民国末期亦如此,现在…其实关于造反,一直是一项风险远大于收益的投资,不仅盈利周期不确定,回报率不固定,职业风险巨大,同行竞争激烈(造反一般都具有跟风效应),而且一旦经营失败,血本无归不说,脑袋搬家也是在所难免。所以说,能太太平平地过日子,甚至只要是还能过日子,就没人会热衷于投身造反事业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残酷到往往连屁民们最低的愿望都不能满足。政治腐败,所以强制拆迁、冤假错案、鱼肉百姓、横征暴敛不断;民风不正,所以社会秩序混乱, 称霸一方,生活没有安全感;物价飞涨,所以大蒜18块一斤,土豆价超鸡蛋,房价均价节节高升,油价一月一个样;再加上地震、干旱、暴雨…,总之一句话"这日子没法过了!"既然你不让我过日子,那我也没法忍了--"反他娘的!"而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是相似的,在伟大的所谓盛世王朝,英雄迟暮也离不开炮火、战乱的送行。…(重复上文相似内容)既然我不让人过日子,那我也没法过了--被人"反他娘"的了!以上就是无数人曾经经历,无数人正在经历,还有无数人即将经历的现实,只是时间过了,就被称作为历史。每个人,他的飞黄腾达和他的没落,对他本人而言,是几十年,而对后人来讲,只不过是曾相似的几页纸--前一页,他很牛,后一页,他怂了。每个时代也是如此。但是,人生并非如某些人所说的很短暂,事实上,他很漫长,特别是对苦难中的人,漫长的想死!我们读历史,只是渴望找到那些曾经也有这样遭遇的人,甚至混得更差的人那找到活下去的勇气,就连他们都没被历史遗忘,那么我们也就更充满希望。所以要坚信,你是一个勇敢的人,既然还活着,就要继续前进。这就是读史的意义。(未完待续)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duhougan/637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