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者读后感(通用7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歧者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选择一个派别,等于选择一种生活。
无私派、诚实派、友好派、博学派、无畏派,所有的人必须选择一个派别生存,如果不行沦为无派别人员,你将生活在生活最底层。好奇的是,个性测试的时候,主角首先排除了友好派和诚实派,在选择的时候又果断地排除了博学派,究竟是作者个人倾向问题,还是在作者看来,这几个派别的存在都过于极端?大概是因为这两个派别的冲击是大多数人会面对的困境。有的人强迫自己做无私派,但实际上,他们对无畏的追求深入骨髓。有的人看起来像个无畏派,其实只是避免伤害的伪装。在书里,无私派在作者看来过于压抑自己的欲望,追求忘我,倒不如像个无畏派一样,敢做改为,就算受伤牺牲,也要追逐真实的自己。无私派过于恭敬,无畏派过于无情。面对自己还是继续伪装?面对自己就难免要舍弃一些自己熟知的东西,例如家人。继续伪装却要埋没本性,保证一辈子不暴露自己。
在无畏派的训练里,主角和来自诚实派的克里斯蒂娜成为了好朋友,表达的也是一个意思诚实面对自己。
从书里的几个派别里,主角的自我挣扎里,禁不住也会想,如果是自己,会选择哪个派别?如果能清晰地作出选择,大概对自己的'了解也越深刻。赞成主角的,反对主角的,都代表着你自己的选择和价值观。
为什么在无私派和无畏派里,主角会选择无畏派?是因为过腻了无私派的生活,还是本来她就趋向于无畏派?
大概喜欢这本书的一个原因是从主角纠结挣扎的过程看到了自己。从选择派别,到面对朋友的背叛,克服恐惧,到最后挺身而出,都有自己的影子。虽然觉得唤醒那一章有点过于苍白,但是情感描述很有代入感。很适合处于迷茫期的人看。如同我们一开始不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样,主角一步步从选择派别中清楚了自己的方向,明白了不同派别之间的优缺点,一点点克服恐惧,越来越坚定走自己的路。值得庆幸的是,主角找到了陪她一起拨开乌云的人,让本来犹豫的脚步变得更踏实。故事最后,幸存的人投奔友好派。只是战况特别的惨烈,牺牲的人远比想象的多。当最爱的人倒下了,你却必须和讨厌的人一起前进。也许这就是生活。不知道在友好派,又会发生些什么意外,让看似渐渐明朗的形势陡生变化?
周末陪儿子去看了场电影,是他期待已久的《分歧者2》。自从去年看了第一部,他就念念不忘,经常念叨第二部什么时候出来。这次看完电影之后,好几天都处于兴奋之中,不停地跟我讨论剧情。正吃着饭呢,他会问:“妈妈,为什么翠丝第一次被注射时会晕倒再醒来,而第二次就不是这样呢?”。正准备睡觉,他又来一句:“老四的妈妈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她会当上女王吗?”
他的问题五花八门,我记不清也搞不懂,只能应付:“电影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有好多情节被删掉了,所以显得那不那么合理。”这下他更来劲了,非得让我去买这本小说回来仔细研究,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我实在是服了YOU。皓皓这次反正是较上劲了,为了回应我的质疑:“那厚厚的小说你能看得进去吗?”,他居然抱着《悲惨世界》的原著读了起来,以彰显他的阅读能力,实在是让人感到好气又好笑。
说起来,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一个女孩如何克服自身的劣势,勇敢追求想要的生活。但当她发现得到的生活不是她所想要的`时,又是如何推翻体制的。没有经历过梦想和现实的差距,没有尽一切所能克服过自身恐惧,没有在到达后发现非所爱又在众人惊诧中勇敢跳出的人恐怕很难理解这一切内心纠结和女主的毅然决然。我想只要有过内心挣扎的人都能体会到女主角的心理,特别是那种以为自己是异类的孤单和无助,最后居然成为救世主,这种巨大的反差表现得尤为惊心动魄。
这个故事应该属于纯属虚构的一类,可看完之后,挺后怕的,甚至真的怀疑我们这个星球是不是就像《木星上行》里所说的不过是谁的后花园,人类活着不过是被某些更高级的生物或是神灵安排的,就如同我们养家禽、家畜、粮食一样,这些其实都是有生命的,而它们活着就是为了养活我们,然后我们活着是为了养活如《木星上行》中的那些神灵,让他们能沐浴后便恢复青春。
萌萌说历史是被人打扮的小姑娘,大约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知识是我们的本能,还是被别人灌输的?谁也说不清,也许就是因为罗斯意识到了这点,才会有了这部书,城里的`人不知道外边的世界,一旦实验跑偏,那些自以为高级的cp就会重置大家的记忆,你以往的一切就会不存在,其实这说不上好坏,但至少有一点不是自己决定的,只有皮特决定让自己忘记过去,因为他不喜欢那个不羁的自己,但至少他是自己要这么做。
我不知道如果有这样的一瓶血清,我是否会愿意喝下,也许某个不开心的时候,想逃避的时候会想忘记曾经的一切,但那就意味着我将失去所有的曾经,说白了就是失忆,我们会记得所学的知识,但会忘记所经历的事件、人物,也包括自己,如同新出生一般,只是这次的出生一开始就已经很大了。
也许因为读得太投入,这一个星期的梦境似乎都是在翠丝的思维中,面对的都是小说中的一些事件,都是分歧者的故事。派别制度的缺陷在于每个人都太过注重派别的教义,而分歧者正是集大成者,他们的身上有至少超过两个派别的特征,也许转派生本身就拥有一部分分歧者的特点。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特征,只是?多数人会按照别人希望的那样去生长,而非按照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可能在别人身上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自己,虽因成长背景、教育背景有差异,但目标似乎都是一致的,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的类似越发的趋同,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
上周六、周日一天半,读完《分歧者》,周一到周三读完《反叛者》(也就是第二部),周三晚开始看《忠诚者》(也就是第三部,16、17年会有同名电影的上下发行),到周六晚上读完,这大约是我这么多年来,看的最快的一套书,很佩服年轻的作者维罗妮卡。罗斯,年仅22岁就写出了《分歧者》,这不属于魔幻类作品,有点科幻,但又不完全,因为它涉及更多的是人类的思维活动,只不过把它们成像罢了,有点像梦境。
而这22岁女孩儿构思的作品的主角则一水的都在19岁以下,我不知道美国的孩子们是不是都很想早早的`参政议政,至少在我的高中阶段,除了考大学这个目标外,确实也有同学在谈恋爱,其他都是大人们的事,当然如果小说里的事情也发生在我的身上,也许我也会象小说中的人物们那样不得不重新考量,但能否坚持下去,能否像翠丝那样为了所爱的人牺牲自己,我不知道。
剧中把人类分成五种,每种都各有优势。而有两种人是超越于他们的,那就是以老四妈妈为代表的无派系者和以翠丝为代表的分歧者。前者是无法融入任何派系,而后者则相反,可以融入多种派系。
分歧者之所以能够带领人类走向新生,是因为只有大家消除隔膜,相互交融才能让社会得到进步。皓皓说,那个简宁真是坏透了,做了那么多坏事。我告诉他,简宁并不是坏人,她只是在维护既定的.规则,她不想看到世界大乱,她认为自己做的一切是为了人类生存得更好。
即使是那个阴森的打手艾瑞克,他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家伙,他也有誓死效忠的理想和信念。所以,不要用好坏来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而是要看,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顺势而为,而不是反过来。
有时候,思维不同,便可成就英雄。而对抗强权的人,正值青春。
从来没有像浩劫之后的芝加哥那样重视对“和平”的维系,这个经历了战火洗劫的城市在外围筑起了围墙,生活其中的人被分为五个派系,且遵循“派别重于血缘”的法律,收藏起内心的冲突,向制度妥协。而每个16岁的少年都会经过电脑分析,选择自己的派别:无私、无畏、博学、诚实、友好——然后像父辈一样,安心过一种被规定了的生活,日复一日。
但并非所有人都是单一型人格,当谢琳.伍德蕾被Maggie Q发现复合型人格之后,不得不面对自己成为一个“分歧者”的危险境况——每个“分歧者”只能迎接死亡的命运,因为博学派领袖认为,维系城市和平最大的敌人就是“人性”,“派别重于血缘”让每个人忠于自己的派系,于是分歧者便因为不能选择固定的派系,成为一个危险的存在。
美国的青春文学与青春片有相互唱和的共性,向来强调人物的个性,这部由美国狮门影业出品,根据23岁女作家维罗尼卡.罗斯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影片,毫不掩饰其坚持自我对抗权利对人性抹杀的价值观,而这部影片,也被寄予接棒《暮光之城》《饥饿游戏》的作品,自然有其一脉相承的理念和信仰。
影片率先营造了战后劫生的芝加哥欣欣向荣的`景象,尽管城市基建被摧毁殆尽,但人人都对现状保持了极大的满足感,友好派春耕秋收,诚实派维护法律秩序,无私派助人为乐,博学派研究发展,无畏派保卫城市,当一群少年跑过城市街头,阳光下的城市确实有着勃勃生机。但是在选择大典上背离父母的派系,让谢琳.伍德蕾踏上了一条危险之路。
在这之后的很长时间中,故事都将谢琳.伍德蕾留在无畏派的训练营里,让她和自己的导师“第四”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也正是这漫长的训练,让她逐渐发现自己内心,如果说选择的结果可以被篡改,那么内心的感受,却无法永远被埋藏——乌托邦的幻境中,永远会有反乌托邦的灵魂在游荡。
其实《分歧者》除了被作者构建了一个有违人性的社会与制度,并未加入太多不可思议或违背物理常识的设定,更多的是人和人,人和权利之间的对抗,这是一个人自我觉醒的过程,只是在谢琳.伍德蕾要被枪决时低头看了一眼水面上自己的倒影,让结局中的一切仿佛变成了幻境中的幻境,那些终极的对抗,以及所赢取的胜利,或者只是测验中的梦中梦。
派别有桎梏,精神无极限,或许每个反抗者最大的恐惧,就是在幻想中,赢得胜利。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duhougan/61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