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这是我看龙应台的第二本书,我或许会再看第三本,第四本…
我觉得,男人可以不帅不高,但一定要有胸怀,可以包容世界,可以潇洒远方。我希望我的儿子可以成为这样的男人,可是,我知道,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母亲,我要先成为那样的人!
这是我读《亲爱的安德烈》最大的感受。
而我似乎可以预见多年后的场景:厨房里,我18岁的儿子,不耐烦的推开我精心准备的早餐,打断我对他是否早恋的询问,我开始絮絮叨叨你们这一代怎么这样?妈妈18岁的时候多听话?而我的儿子全程一言不发,最终厌烦的离开.........
终究,我是怎样的妈妈,就会有怎样的儿子!我希望我的儿子有胸怀,有公正的世界观,尊重信仰和文化,相信梦想和追求,我自己,就要先成为这样的人!
龙应台和安德烈就餐的时候,一个服务员非常失礼,龙应台很生气,安德烈对妈妈说:“你知道马克·吐温怎么说的吗?他说,我评断一个人的品格,不看他如何对待比他地位高的人,我看他如何对待比他地位低的人。”
育儿,就是一场“放手”的修行
看着我熟睡的儿子,忍不住细细亲吻他的脸庞、小手、小胳膊、小耳朵........他在睡梦里感受到痒痒,摇摇头,翻个身躲避开。我感同身,理解了龙应台同样的失落和害怕。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在图书馆兜了两年,每次瑟瑟去检索学校网站检索,永远都是“已借出”状态,没想到最后是微信读书让我圆梦了,感恩~
安德烈,习惯了德国自由的生活,真切体会了liberal,很欣赏他,完全独立的思想,还有自己的喜好,听歌消遣。而MM则是从历史从现实中走出来的时代智慧女性。很喜欢龙应台的文笔,每个对生活小细节的刻画都让人能真切体会到彼时彼景。
看完这本书,我最想说的反倒不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交流,我庆幸我有一对善解人意的父母,而站在父母的角度想,可能我是一个可以让人放心的孩子。有时候也觉得放荡不羁也要有度吧,毕竟人生活在这世上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indivisual,而是别人生命中的一部分,或深刻或浅痕,都存在过。
看过1988的人可能会比较能理解做父母的不容易吧,德善排行老二,她不喜欢吃黑豆,她也想吃鸡蛋,但是每次都那么刚好只有两个煎蛋,她没有跟姐姐弟弟抢,因为她知道爸妈难做,但是有一天她还是忍不住了,总是被忽视肯定不好受,她爸爸过后跟她说 “对不起,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有了你们也是第一次经历,所以希望你能包容”。
鼓起勇气,好好生活吧。你若不负生活,生活便温柔待你。
读完此书,陷入了深刻的沉思。这大概是一个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最珍贵的记忆。信里她完全扮演了双重身份,不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说教,而是用充满爱的言辞和孩子握手言和。她并没有过多的苛责他的孩子带给她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而是即可用了一种成熟而有远见的方式和孩子洽谈,她得到了孩子肯定的应答,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个好的开始。
她试着站在一个成年孩子的角度去思索和考量,即使是一个不可跨越的鸿沟她也要企图一试。因为她想要走进孩子的世界,以另一种方式让他的孩子去接纳她。
文化的差距,环境的影响,包括人被培养出来的习性,不得不说你若没有且生经历,你可能参悟不到他思想上的高度,行为上的宽度。更何况是两个年代人,思想意识的局限性,安德烈和母亲都打破了规则,不想被文化、传统任何本质性的东西所影响 ,也在他们的交谈中看到了他们对一个新时代的一切,所产生的独特的见解和差异。我为此为之动容,这是在深远意义上的为此打开心扉,知道了你在想什么,才不会错过你成长的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和艰难的抉择。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duhougan/588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