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幸福》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昨晚十时许,竟于网上无意之间看了一篇关于“幸福”的文章,看完之后,意犹未尽,如醍醐灌顶,深有所悟。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中,所谓的“幸福”大约就是当你坚持目标并得以实现所获得的一种轻松与成功的喜悦,就是在这样的不断重复中,我们一次一次的给自己设定了很多很多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追求幸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大致的把人们分为四类,第一类:及时行乐,给未来的日子埋下了痛苦,就是典型的享乐主义。第二类:牺牲眼前的幸福,追求未来的目标,就是所谓的忙绿奔波型。第三类:对于生活,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没有任何信心与期望。这类归咎为行尸走肉型。第四类:就是可以享受目前生活带来的快乐,并且能为未来获得足够的美好。名曰:幸福享受型。而在生活中,我们大多数是第二种,我们终日孜孜不倦的在为日后的美好生活而奋斗,追逐着未来的目标,憧憬着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于当下,似乎恨少有人去思索。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忙绿奔波型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是这样的:假如孩子成绩非常优秀,家长就会给奖励;如果员工工作出色,老板就会发给年终奖金。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然而一旦目标达成后,人们常把放松的心情,解释为幸福。好像事情越难做,成功后的幸福感就越强。不可否认,这种解脱,让我们感到真实的快乐,但它绝不等同于“幸福”。它只是“幸福的假象”。这就好比一个人生病了之后,如果某个时刻,他的病痊愈了,他会为身体无恙而高兴,这是由于这种喜悦,来自于痛苦的前因。“忙碌奔波型”的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就是幸福,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就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
然而,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呢?我想我没有这个高深的学术实力去下定义,我只能说:追求快乐而且有意义的生活才是幸福的关键。首先,我们可以问自己,什么事情对于我来说是有意义的,什么是令我快乐的事,什么是我的兴趣所在,然后去发现它们之间的交集,最后交集所得到的答案就是适合我们去实现幸福的生活或者职业。
就拿工作来说,我们有人把它当做任务和赚钱的工具,没有任何激情与追求,纯粹的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想的最多的莫过于薪酬与假期。其次是把工作当做事业,这类人对工作的的追求更多的是在于升职或者功成名就。最后,把工作当做是使命,在使命感的激励下,焕发出无尽的内在驱动力,把工作当做一种享受,一种乐趣,这样得到的最大满足是精神层面的,远远的超过了前面两类人。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众生所追求的幸福离不开物质与财富。
人生很短暂,在选择道路与目标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慎重抉择,首先要确定自己能做的事,然后是那些你想做的事,再细细划分,真正意义上的确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这样才不至于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达到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益最大化。过多的注重物质方面的享受多带来的幸福感只是短暂的,并非能带来长久的支撑力,只有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更多的是注重精神层面的感受与追求才会带来持久的驱动力,整个思想与行动力才会更迅捷与高尚。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却不是如此的,在羊群效应日益突出的时代,当个体的价值观和追求轨迹发生偏移的时候,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就会被无形的扭曲,渐渐偏离幸福的真正内涵与感受。
再看看我们身边发生的事物,就拿我自己做个例子吧,当初上小学的时候,我想,只要好好学习,上了初中就会轻松了,没有小学那么多的作业,然而到了初中,我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上了初中更多的是老师的鞭策与早晚自习的折磨,那个我又想,到了高中一定会比现在自由的,老师不会太过僵化。就这样,我忍着三年度过了初中。当我真正进入高中的时候,我却发现身边的同学都是很优秀的(重点班竞争激烈)至少在学习上,大家都是你争我赶,似乎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想松口气都来不及,再加上高考的压力,似乎都没有任何松懈的机会,这时,我又会告诉自己:上了大学就会好了。大学里面应该很自由与轻松吧。就这样,我又进入了大学,事实是大学确实没高中学习压力大。可是问题又出来了。由于高中的时候,大家都在拼学习,为人处世的方面似乎很是欠缺,加上刚上大学的迷茫,我又陷入了另一方面学习的任务中去了,直到现在大四了,班里的同学都有了自己的选择和目标,有考研的,有考注快的',有考公务员的,还有直接工作的,所有这一切都是那么仓促,没有一丝的喘息,然后,我们都毕业了,我们又会怎样了?我们就是拿着眼前美好的时光去换取未来的目标,无庸质疑的我们就是典型的“忙碌奔波型”,我们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只知道别人在干什么,好象自己也需要,于是就采取行动了,似乎有点盲目性,耗费了太多的青春。于是,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里,生活是那么艰辛,完成了这个目标还得继续下一个目标,当然艰辛之外还有是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在此不便多言,可我们自己确实需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当然,有目标有追求比没有目标和追求要好得多,然而我文中之所以提出的这样的种种思索与见解,皆因我个人觉得我们可以生活的更加幸福,我们可以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我们可以减免众多的烦恼,甚至我们可以最大化的实现自我价值。我也很渴望,在多年后,当我们躺在床上的时候,再回顾自己这一辈子的经历的时候,我们有种发自内心的自豪与幸福的感觉。这是一种恒久的动力,一种对人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并且践行幸福的康庄大道!
《创建幸福教室的35个秘密》是全国知名班主任,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化学教师梁岗的著作,梁老师认为班级日常管理,是一名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如何打造幸福、和谐的班级,则是班主任在深入思考和不断实践基础上实现的。这本书是荣获“新生代班主任”“20xx年度教育人物”的年轻教师梁岗老师实践与思考的智慧结晶,涵盖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细致入微,操作性强。包括班级建设、搭建学生平台、从容应对班级问题、“问题生”教育等方面,值得一线教师尤其是年轻班主任研读。
本书分为四辑,每一辑中都是梁老师在组建和管理“致远23”过程中的真实案例,虽然是针对高中生的班级管理,但对于班主任工作作出了很接地气的示范引领。下面我就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第一辑,轻松搞定班级建设的9个秘密中的秘密6——借班长课程构建班级体制,这个“秘密”讲述了梁老师组建班委以及培训班委的过程。首先是精彩的班长竞选演讲,然后借此东风,点燃学生们想做班长的热情,忽悠学生积极踊跃的申报“班长课程”的学习,历时一年时间,完成三个阶段的班长课程的学习。时间关系,仅分享第一阶段的“赢在执行力”,这一阶段选择的学习书目为余世维的《赢在执行》《领袖性格——如何塑造管理者的性格魅力》《打造高绩效团队》三本书中的部分章节。以读书研讨与案例研究的形式进行培训学习,再利用每周五下午六点结合所学,对本班上一周的问题进行研讨,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此过程中重结果,重惩罚的旧的卫生考核制度也更新为要求更明了,可执行性更强的新制度。
第二辑,积极搭建学生平台的9个秘密,可以说,这九个秘密,每一个都是我们给学生提供发展平台的典范,“学生科技部引领网童成长”,给网游少年找到了有意义的事情来做——建立班级网站,管理班级博客;“学生教研组构建学习共同体”,使自主学习规模化;;“学生讲师团促进自主学习”,让优生有事可做;“班主任有约工作室加强师生互动”,解决内心无法言说的秘密;“班报展班级风采”,创建属于自己的报刊文化;“班级叙事书写班级传奇”,人人参与写班级“一周观察”,述说班级现状,表达自己的看法,做由表及里的自主教育。这样一个一个的小妙招,既发展了学生能力,也让班级自主管理自然的开花结果。
第三辑,从容应对班级问题的10个秘密,这里,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寻找学生成长的支点”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美国有一家工厂的发动机坏了,请来了发动机专家。他东敲敲西敲敲,然后在一个地方画了一个圈,要价一万美元,结果确实是那里出毛病了。工厂的老板问:“你一万美元就画一个圈吗?”他说:“我画一个圈只要1美元,但是我知道在哪里画圈值9999美元。”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学生,有的学生需要老师给他增加一点压力,有的学生需要老师给他释放一点压力,有时候还得帮他们作出一些艰难的选择……但在发生这些教育行为之前,我们更需要做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找到了钥匙,就能如故事中的发动机专家一样轻松地“画了一个圈”。这把钥匙类似阿基米德的“能撬动地球的.杠杆”,我把它称作“学生成长的支点”。
岗哥讲述了他与学生的六个故事“你要成功,只需三秒”“你要做到两个‘一’”“你需要一块手表”“你需要一个记录本”“请丢掉你的参考书”“MP3带来的改变”生动而直观的告诉我们:学生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没有必要将其放大成所谓的典型问题。我们只需要将这些问题仍然放置在发展中看待即可,我们所要做的不是针锋相对地解决它们,而是敏锐地觉察到它们背后隐藏的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所欠缺的东西,然后以一种恰当的方式帮助学生补上那些东西,帮学生找到成长的支点。教育,真的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难,之所以难,是我们找错了支点,画错了“圈”!
第四辑,科学发展“问题生”的7个秘密中“心灵日记陪伴学生自我成长”是解决问题生很实用的又一妙招。让问题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心甘情愿的写“心灵日记——”记录下自己每天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最真实的想法,在此过程中,老师扮演最忠实的听众,最贴心的导师角色,抚慰学生心灵,适当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来转换叛逆学生的叛逆内心,让学生在信任与陪伴中成长。
其实,这本书中的“心灵日记”教育法与“班级叙事”日观察,在上学期的班级管理中曾经尝试着用过,但只是学表不及本质。这个假期,又静下心来,细致的将这本书读完,不禁惊叹,这样的班主任是需要付出多么大的心力和精力啊!也更钦佩岗哥,不失为“长于思考的探究型班主任”,为我这个门外汉在接下来的班级管理中支招无数,让我明确了前行的方向。所以,最后想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催人进步!
作为小学语文界的泰斗——于永正老师曾在他的收徒仪式,说过这样一段话:第一,我看重的是虹霞的人品,山东人的美德,她身上几乎都有;第二,我看重的是她的创造性、具有远见的教育、教学。她是个工作狂,是一个有思想、有智慧、有文化的拼命三郎。当然,要学会忙里偷闲,比如学唱京戏。
这里的“她”就是李虹霞老师——“幸福教室”的创建者。这间教室,被美国教师雷夫誉为“中国的56号教室”。
初识李虹霞老师,就是缘于这本《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更被李虹霞老师的精神震撼着。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正休产假。我希望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理理自己的工作思路,反思过往教育教学的问题,计划着在回校后以崭新的自己开始新的教学研究。正当迷惘之际,恰遇这本书,她给了我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定义了教育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
追求梦想,永不止步。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可在现实面前,很多人选择了妥协,选择了随波逐流,让梦想在一个个重复的日子中消逝不见。而她,却一直追逐着梦想的脚部一路前行。阅读她的`故事,让我知道了她在毕业后分配在一所职业中专任教。当时她执教高二年级的语文,职业中专没有高考的压力,因此老师们的工作也就非常安逸、清闲,这可能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而李老师却觉得这样的生活缺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生活显得混沌不已。于是,她选择了和别人不一样的工作方式,虽然没有高考压力,她依然认真备课,逢有计划总结,她也写得详细、工整,第一学年结束大会上,刚刚参加工作的她竟然成了为数不多的“优秀教师”。后开她又被调到技校任教,当她发现班里的一个男生送她的生日礼物,礼品盒上六个字的简单祝福语却有两个错别字时,一个念头在她心中闪现:到小学去。面对即将退休任教小学语文教师的邻居的好言劝说,已经有十多年教龄的她毅然丢弃了原先轻松闲适的工作环境来到了小学。从那以后,她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开始了她的幸福创造之旅。读着她的故事,我在思考什么是幸福?是闲适的工作?是富足的生活?其实都不是。幸福就是追寻着自己心中的呼唤,拥抱梦想努力却快乐的摸索前行。李老师实现了她的梦想——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像种一棵小树,把自己“种”在了教室里,慢慢长大、长壮,枝繁叶茂!
坚持内心,不断创新。李虹霞创造的统合语文教学法在全国小学语文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她重组课本、整合知识,正是她的努力和执着成就了她的“统合”语文教学法。李老师敢于尝试,打破常规,统合教材,给孩子们准备了一顿顿营养丰盛的“语文大餐”。她为了让孩子们与语文一见钟情,精心准备语文课;她带着孩子们走进有趣美丽的语文世界,让孩子们明白语文源自生活,让孩子们自己探寻语文,体会语文的美丽;她重视培养孩子的美读能力,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的朗读能力每天都在进步,听她们班孩子们朗读,你会不由沉浸其中,惊叹不已;同样,李老师在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上也是一绝,孩子们个个都像个小书法家。李老师改变了索然无味的课程内容和耗时低效的现行教学,尝试将分散在学科内外但联系密切的内容进行“统合”,从而改变课堂结构和重塑教学流程。这种统合的结果就是,孩子们综合素质提高了,学习速度加快了,学习更生活化了。
付出真爱,收获幸福。课堂是师生最主要的生活空间和活动场所,在充满爱的课堂里,便会有享受幸福的师生,于是教师上课也便成为一种享受,孩子们学习也就成为一种享受,呆在幸福教室里,也就成为一种享受。在李虹霞老师的幸福教室里,她给予了学生们最珍贵的爱。我们可以看到:在幸福教室里,她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一起烦恼,一起成长。她的心,在每一位孩子身上。每每外出教研,她都会万分想念班上的孩子,而班上的孩子也都迫不及待的想见到他们的李老师。还记得其中的一幕,李老师由于工作原因调离了原来的学校,居然有孩子随着老师跟着转学,只为能够继续呆在幸福教师里,享受李老师最珍贵的爱。几乎每个孩子,李虹霞老师都能轻易的说出一个关于他/她的故事,这该是何等的用心啊。李老师的不爱,不仅仅给了学生,而且还给了家长。付出了真心,才能收获真的幸福!
梦想中的“幸福教室”,能给孩子打开语言空间,让孩子们的精神自由飞翔,情感健康成长,是孩子们智慧闪光的源泉;梦想中的“幸福教室”,弥漫着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味道,溢满了浓浓的墨香和淡淡的书香,流泻着世界上最美妙的读书声。
敲写着这段文字,我在心里也创设着一间属于我们班级的“幸福教室”。
总有人在问:幸福是什么?也总会有人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作答,很多人都认为幸福是获得、是满足、是苦尽甘来的纯美。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教育》这本书后,我逐渐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幸福除了以上这些还是一种体验,一种感悟,一种付出。
我的幸福首先是我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就是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就是拥有学生真诚的爱,就是能成为学生们的朋友,就是能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引路者,参与者。
一、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日常的繁琐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幸福呢?
“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
走进课堂,研究课堂,我会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一个教师幸福的滋味;每天都能有真实的教学过程,教学案例,积累一些有价值的教学经验与同事互相切磋,互相学习,用彼此案例的真实来互相感染,用彼此分析的理性互相启迪,以彼此互惠共商,来达到共同富有,从中寻找共同的幸福。
走进我的学生中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虽然孩子们淘气贪玩,反复叮咛的话儿不听,纠正几遍的错误,接连又犯;桌椅摆放歪了,上课又开始讲话了等,但我知道,这就是孩子,孩子怎能不犯错?孩子各有差异,怎能整齐划一?我会悄悄地告诉自己:少一点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点批评,多一些微笑——让学生在我们的理解中成长,让我们在自己的宽容中幸福。
二、把爱的阳光撒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时时感受的温暖和幸福。
其实,我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的确充满了酸、甜、苦、辣,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的不是机器人,不是生活用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充满新鲜血液的生命学生会让我们高兴,也会让我们生气;会让我们笑,也会让我们哭……但这样的生活很充实,也很有意义我用爱去面对学生,用全部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我们的付出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真正学到知识,学会做人在和孩子相处的朝朝暮暮,我们怎能不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喜欢着学生的喜欢,我们的幸福便是在快乐的奉献中把职业当作事业,把平凡当做伟大,把短暂当做永恒,体会到了老师这一份光荣职业带给我的幸福!
“工作着是幸福的,学习着是幸福的。”因此,有着“双重幸福”的我们,一边教学,一边学习,其乐无穷。是的,当教师确实带给我太多潜在的幸福!围绕在我身边不停转悠的身影不是很美妙吗?照亮在我眼前无比天真的笑脸不是很美丽吗?这样一想,当老师的甜蜜感觉就油然而生再想,节假日里,那一张张卡片,一束束鲜花串成的祝福;那一声声“老师好”,一句句问候传递的尊敬;上课时,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汇集的真诚都让我感到无比感动我感动,是因为我幸福;我幸福,是因为我是一名老师!
读《做一个幸福教师》有感6
本周,我阅读了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感受颇深。这本书,使我感悟到:幸福是一种心态,是自我的一种体验,幸福是需要用心去营造的。
书中关于教师和学生相处学习的环境,我认为是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能够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务必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但如果你只明白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因此老师埋怨学生、家长埋怨孩子,老师埋怨家长、家长埋怨老师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当你学会赞美学生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家长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老师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孩子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学校的时候……,所以赞美在本书中有着很深的见解,我们也就应去将我们的赞美去发挥去应用去实践!
陶老师说:“文化一旦在心灵安顿之后,就成为了一生幸福的储蓄。”他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想发展起来,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他告诉人们,透过“文化存款”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而他所指的“文化存款”就是阅读经典!他深入揭示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关系,这种为教师终生幸福打算,直接进入终极关怀的话语是前所未有的,它慢慢地指向人活一世的终极目标:幸福地活着。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让我的心变得豁然开朗起来,让我们以陶老师为榜样。
尊重孩子的学习环境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微观入手,扶起孩子自信之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我们用全部的爱细心呵护每一株稚嫩的幼苗。只要有爱的阳光,只要有爱的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株稚嫩的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那时才是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幸福的时候。
或许是忙于单位工作和家庭生活,或许是书籍内容平淡难以入心,近年来读过的书籍很少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同滔滔江水奔流大海去了。可是在今年百花盛开、万紫千红、景色优美的五月天,捧起张默、金玮编著的《牵手幸福》一书,恰如一股清流浸透心间,爱不释手,一口气阅读下去。《牵手幸福》一书集故事性、哲理性于一体,通过生动的笔触、细腻的情感、深邃的内涵、精彩的叙述,将现代女性普遍关注的爱情与婚姻、家庭与事业、财富与人生、成长与成功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说明只要具备阳光心态,勤奋创造,豁达为人,就可以牵手幸福,度过快乐的一生,实现现代女性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牵手幸福》阅毕,我拍案惊奇,真是一本好书,对自己正确认识幸福、创造幸福生活起着引导和励志作用,带给我许多新的启迪。
启迪之一,我觉得幸福与不幸福没有一个标准,宛如广阔的海洋一般,不能用斗装用升量,幸福更多是一种感觉,自己认为幸福就是幸福,不必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赞同。而获得幸福,关键要培养自己的阳光心态。阳光心态一是要有融入心态,融入单位大家庭,具有团队精神,热爱和喜欢自己的本职工作,以一种快乐喜悦的情怀和其乐融融的`集体心态做工作,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使我们的团队永远活泼向上,永远充满健康活力和吸引力。二是要有欣赏心态,用积极阳光的心态去对待人和事,多想想和学习他人的长处,学会去欣赏和赞赏别人,而不是以一种阴暗畸形的心态去对待人和事,不要去相互猜忌和排挤打击别人,在一个惶恐不安的环境中工作;有了欣赏心态,就会感觉到我们的工作环境多么温馨,我们的同事多么可爱,工作起来自然激情澎湃,快乐幸福。三是要有包容心态,以大肚的心态和宽大的心胸去包容别人,包容内部同事,正确应对和处理同事之间矛盾纠葛,不要太多地计较得失与对错,营造宽容和谐的氛围,始终阳光灿烂、春风荡漾,感觉生活的快乐。四是要有感恩心态,要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并养育了我们,感恩那些曾经给我们帮助的人,感恩单位给了我们工作岗位;有感恩心态,我们就有工作的动力,事业的信心,充满精神、鼓足干劲去工作,增添生活的信心。五是要有平常心态,万物需要平常,不平常则失衡则乱;一个人有了平常心态,能安心踏实地工作,能保持自己的廉洁操守,做到知足常乐。现代女性具有阳光心态就能牵来幸福,永远生活在幸福中。
启迪之二,我觉得幸福生活无时不在,何处不存,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幸福生活偏怜勤奋刻苦人,只要去创造,就有幸福生活。居里夫人出身贫寒,常常忍饥挨冻,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住在阴暗的阁楼上,发奋刻苦读书,一心钻研学问,与其丈夫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两度获得诺贝尔奖,成为全世界伟大的女性物理学家,赢得了自己的幸福人生。张海迪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创作了无数文学作品,被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自然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居里夫人和张海迪的事例说明,只要去奋斗、去创造,就能取得事业成功,获得自己的幸福生活。
启迪之三,创造幸福生活需要努力拼搏,敬业奉献。因此,我们女性朋友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是取得工作成绩、确保事业成功的关键;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端正学习态度,讲求学习实效,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素质,为全面做好工作奠定基础。我们女性朋友要刻苦勤奋,完成全部工作。要忠实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全面执行单位的工作精神和决策部署,刻苦勤奋,尽心尽职工作,实现工作的完美和高效;要具有勤业务实精神,认真做好每一件工作,做到日清月结,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单位发展作贡献。我们女性朋友要热情服务,推进工作发展。要树立服务意识,认真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取得大家的满意,努力建设和谐单位,促进单位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创造幸福生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女性朋友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努力拼搏,抓住每一个环节,都实现尽善尽美,幸福生活就能扑面而来。
女人的幸福范围很广,包括家庭、事业、爱情等等,有了阳光心态,就能处理好家庭、事业、爱情等各种问题,排除烦恼,减轻压力,迎来幸福生活;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就能克服困难,越过障碍,迎来幸福生活。女人是半边天,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女人当自强,要发挥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培养阳光心态迎来幸福生活,努力勤奋去创造幸福生活,从而实现女人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始终与幸福相伴,度过快乐的每一天,做一个幸福的女人。
几个城市的周转,忙碌的生活,日子还是那么的平白无味,工作吃饭睡觉工作。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非常的抑郁,人说相由心生,那期间我觉得自己奇丑无比,惨不忍睹。在整整泣不成声的哭了三个小时后,我觉得自己有大病初愈的感觉,我决心做些改变,毕竟日子还长,毕竟我活着不是为了感受忧伤,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让自己感觉到幸福,我努力地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我幸福了吗?如果不幸福,那我努力的价值在哪里?白岩松在书中写到:“曾国藩坐到皇帝身边,吃了一顿至高无上的饭,似乎一生,都为了这奖励一般的一顿饭。看到这,我过了一个坎儿。如果这意味着人生的巅峰,不要也罢。”看到这,我自己也过了一个坎,如果我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只是为了银行帐号里积攒越来越多的钱,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却不管自己当下的每时每刻是否过得幸福,却没有用金钱改善我的生活质量,全心工作却忽视自己的身体状况,这样的追求不要也罢。
由于防御心理很强,坐火车我从来不与人交谈,一般都闭目养神听音乐或埋头看书,但前些日子由于坐高铁身边的大叔帮我放了行李,当他主动跟我交谈时我不好拒绝。北大毕业,合肥某所高校当老师,心理学,自己还有一个心理咨询工作室。看著名片上写着儿童心理,家庭心理的名称,想起在家时叔叔谈起堂弟眼看就要高考了,却还总是逃课在网吧里很是头疼,便向大叔咨询如何是好。但他一个问题就把我问倒了。假如你堂弟现在去认真学习了,能改变什么?这样做只是让你叔叔自己心里觉得舒服,但他有想过你堂弟的心理诉求吗?他为什么逃课?为什么沉迷网络?他是在逃避什么?有没有去关心过他这个人,而只是关心他的学业。是啊,这个问题确实是问到点上了,新闻里好像有个学生考了第二,只因母亲说了一句又不是第一就自杀了。现在的家长都把自己的荣辱与孩子的学业挂钩,不要忘记,他们是人,不是物品。但在不看过程只求结果的现在,一切是否都显得太晚了?
一路的畅聊,自然也就聊到了我身上。大叔说我拥有我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心理,很是难得,但也希望我能停下追寻的脚步停下来关心一下自己的内心,跑得太快了,这样下去会有问题的。大叔说的时候我表现的很不以为然,其实我心里已经是巨震了,他对我的分析都让我很折服,也让我想通了很多问题,却倔强的拒绝面对。我明白自己应该从忙乱中,从急促的走向未来的路上停下来。书中写到,如果你自信于一生都有挣钱的能力,为什么那么急于一时?人,是自己欲望的主人还是奴隶?该挣的钱坚决要挣,不该挣的钱坚决不挣;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定不花。是否还打算只买棺材不买药。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在尽心竭力的维持着一切,让生命避免危机四伏,却与快乐背道而驰。人生的终点都是一样的,谁都躲不开,慢,都觉得快,可中国人怎么显得那么着急地往终点跑。在街上,红绿灯前,时常见到红灯太多的人抢着穿过去,可到了对面,又停下来,等同伴,原来他也没什么急事,就是一定要抢,这已成为我们太多人的一种习惯。生活中,让我们精疲力尽的有时候不是忙,而是乱。有些人事情很多,却做的井然有序,在有条不紊中既锻炼了自己,又收获了自信。有些人事情不多,却把自己弄的心力交瘁,做着今天的事情,却一边忧虑着明天的事,一边又放不下昨天的事。学会平静,凡事急不来,只能慢慢来。忙而不乱,像大自然,它从来不忙卻四季分明,日出日落井然有序!学会凡事交给祂!
书中写到,所谓混得好的,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痛苦与要付出的代价;所谓混得不好的',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平静。就看你怎么看待它,怎么善待拥有的好。我很少羡慕别人的生活,因为这种东西只能是冷暖自知的。就像有些人羡慕我的生活一样,可谁又看到我晒幸福生活背后的心酸。但我也不嫌弃我自己的生活,因为这是我的生活,已经是在我能力范围内,或心理状态下我所能追求的最好的生活了。有苦有酸也是有甜的,我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的内心。白岩松说,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不安,焦虑,怀疑,悲观……接踵而来。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急迫。
当我们还无法改变整个世界的时候,至少可以先改变自己的环境。所以我在做些一切我能做的改变,只为感受快乐,只为能停下脚本更多的去享受当下。未来的事情未来会有安排的。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边是坠落一边在升腾,谁,不在挣扎。我在努力通往幸福的路上……
从教二十几年,如今越来越感觉做一名老师肩负的重任和压力,这份压力来自于家长和社会对老师的期望值,所以很多老师和我一样,工作着、累着、沉重着,缺乏幸福感。作为一名教师,幸福感在哪里?带着这样的困惑,我拜读了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值得一读,它给了我很多启示,向我阐释了做个幸福的教师并不难。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做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学会真诚做人,善待亲朋同事。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首先要学会编织一张洒满阳光的人际网。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梦想,有多高的能力,如果没有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他的绩效与感受必然会受影响。因此,我们无论朴素地教书,还是勇敢地教改,都须赢得、同事的理解、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肯定。做教育、做研究先做人,在合群中成就你自己,发展壮大你自己。做一个热情的人、真诚的人、善良的人、宽容的人,一个受人欢迎的教师,应该成为我每天的努力与一生的追求。善待同事,与同事和睦相处,只有同事间,情感交融,关系和谐,才能保证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下去生活,去工作!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寻几位导师。导师不只在教育经验上多于自己,更重要的是人生阅历长于自己,与导师保持联系,聆听他们的教诲,让教育的火炬在自己的手中传递,无疑是温情而温暖的。
做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培养自身良好的心态。
正如教育专家袁卫星老师所说:“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二、做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学会享受学生。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在教学中通常我们最头痛这两种学生:一种是调皮捣蛋,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一种是怎么教也教不会的学生,面对这两种学生一定要学会宽容和耐心,原本我一直对学生很严厉,对他们所犯错误有时会忍不住重罚,自从我儿子降生之后,我发现我的儿子和所有调皮捣蛋的孩子一样,我对他说不的事他偏偏去做,我要求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听,儿子让我学会耐心和慢教育,所以现在我面对学生时,就会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俗话说:教师的活儿是良心活儿,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培养,这是对我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孩子的心是未经雕琢的璞玉,美丽而又稚嫩。当我们肯俯下身来,走进他们的世界,就会发现,原来许多成人眼中的错误缘于我们对孩子的误解。教育是技术,更是艺术,只有师生心灵相通,才能共同奏响教育的和弦之音。
三、做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学会享受课堂。
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四、做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学会学会自我调节。
教师工作性质决定了每天的忙忙碌碌,很多时候在办公室忙不完,还得回家接着继续忙,比如很多老师回家还得写教案、批改作业等,有时遇到班上出了点事连睡觉也不安宁,做梦都在想着怎样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或者怎样开展班上的活动。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使得很多老师都心力交瘁、未老先衰,和同龄人比起来显得那么的憔悴和苍老。老师也是人,也得吃饭、睡觉、享受生活,老师更应该好好地活着、幸福的活着,让自己每天都精力充沛、活力十足,这样的老师才能教出活蹦乱跳、天真可爱的学生。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因过度的操劳导致自己经常生病,上班时经常都面带土色,说话也有气无力的,这样的老师怎能教出乐观向上、健康美丽的学生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让自己时刻都是健康的.、快乐的、幸福的,因为我们的幸福快乐,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幸福快乐的。
总之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在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是教育追求的终极价值。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有幸福的教育;只有幸福的教育,才能有幸福的学生。那就让我们所有从事教育的老师们,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身边的幸福,用美好的心灵去感悟身边的幸福,用无私的爱与奉献创造教育的幸福,坚守教育的崇高理想,享受教育的职业幸福,使学校成为学生幸福学习的乐园,成为老师幸福工作的精神乐园!
“幸福在哪里,朋友哇告诉你,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你的理想中,它在你的汗水里,它在你辛勤工作里。”这首20世纪80年代老歌激励了很多人,是很多人追求幸福动力。教师节时,学校赠送每位教师一份特别的礼物,由雷岭编著的《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这是一本让教师获得幸福的书,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如果你掌握了其中的成功法则,你将成为幸福的教师。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呢?
一、幸福教师,要善待自己。
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一个人没有奋斗目标,是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但目标制定得太高了,幸福会离你远去。做事要因人而宜,量力而行,要善于把奋斗目标划解为若干个容易实现的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在不断经历和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参与和成功的快乐,感受教育带来的幸福。
其次,是善于沟通。工作中,辛勤的付出希望得到领导同事的肯定,遇到的困难希望得到领导同事支持帮助,工作中的失误希望得到领导同事宽容和理解。有时困难的大小和失误原因别人是不清楚的,需要自己主动和有关方面沟通,在沟通中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在沟通中获得他人的理解、支持、鼓励、认可和肯定。
再次,是享受生活。教师需要丰富自己的情感、快乐地享受生活。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闲暇时间,与同事、朋友或家人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寻找乐趣,享受人生,通过自我调节,修身养心,使自己能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
(4)最后,是要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现在的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节奏十分快,要预防和消除这种情况带来的不良后果,教师应该自觉做到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有效的事情,不要透支生命去做不利于自己也未必利于他人的所谓的“奉献”,不能累倒想到歇,病倒了才检查,要学会自我保健,照顾好自己,要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平时利用业余时间适度地进行运动,每天锻炼身体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
二、幸福教师,要善待同仁。
教师间公共人际关系无外乎合作与竞争两种,但合作是第一位的,在当今竞争时代中,教师只有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发挥,幸福源泉才会潺潺不息。
善待同仁可以多些情谊,少些纠纷。人与人相处久了。又是一种天然的竞争关系,矛盾在所难免。处理矛盾时,应少些冲动,多些理智。思考问题时严谨些,尽量使自己的言论与要求合法、合理、合情;采取行动时慎重些,力争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善待同仁,还要学会合作。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一个人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学会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位教师在教育工作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与同事合作、交流与探讨。单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与人合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互惠互利,双方都能从中获益。
学校追求的是综合的育人效果,教师要具备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在与同事有效的合作中,去体现出教师的职业价值,保持良好的心态,去感受教育工作中的幸福。
三、幸福教师,要善待学生。
教师的幸福是与学生的成长是紧密相连的。作为教师,要获得人生的幸福,必须首先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善待学生是教师事业成功的前提,善待你的学生其实就是善待自己。怎样善待自己的学生,开启教育的成功之门呢?
(1)关爱每个孩子。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为他们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对待每位学生要满腔热忱,并寄于殷切的希望。教师要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行为去影响学生,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大手牵小手,感情促教学,在得心应手的工作氛围中,你会感到幸福的。
(2)尊重个别差异。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教师要了解他们各自的个性心理特征,实施有切实可行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份适合自己的成长套餐,能吸取养分产生动力,能激活思维张扬个性,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幸福人。关注差异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教育的成功是教师最大的幸福。
(3)帮助学困生。教师应更细的关怀给学困生,使学他们心灵得到灌溉,精神得到鼓励,教师更多的帮助使他们的心智得到启发,潜能得到挖掘。学生的能力发挥了,学习成绩提高了,教学出效果了,你会感到欣慰和幸福的。
(4)赞扬后进生。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要耐心,学会用好的心态去欣赏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使之发扬光大。赞扬是改善后进生与教师关系的润滑剂,是促进他们进步的催化剂。待到山花烂漫时,幸福的喜悦会挂在你的脸上。
善待自己是人生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方式,善待同仁是校园一道美丽多彩的风景线,善待学生是教师一种高尚的师德境界。让我们学会善待自己,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用幸福的微笑去面对生活;学会善待同仁,给自己一个宽松的环境,用团队的力量面对现实;学会善待学生,给自己一块开心的方园,用快乐的心情播种耕耘。
生活是美好的,工作是充实的,我会努力做一个幸福的人,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寒假,我有幸读了《幸福是一种心态》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一个幸福的人,是既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
在自序中,作者以清新的笔调写到:“幸福人生靠的就是一种心态。好的心态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感觉,让我们品尝到幸福的味道。”在现实生活中,我时常感到压力大,说到底,是心态出了问题。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是不是有一个好的心态,对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直接的关系。平时我喜欢看韩剧,并不是因为要追星,而是因为剧中的主人公拥有“阳光心态”,有了“阳光心态”,就能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那么,怎样塑造“阳光心态”呢?受到这本书的启发,我认为在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 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平时的工作中,同事们经常帮助我,让我的心里充满温暖,让我感到团结向上的力量,让我学会感恩。比如,在园林分局组织的一次公开课前,同年级的语文教师帮我一起磨课,给我提了许多宝贵的建议。胡玲玲老师为了让我把这节课上得更有特点,和我一起探讨到深夜,从温和的语气到从容的教态,从精妙的课堂设计到与学生灵活的互动,从驾驭课堂的应变智慧到对学生素养的渐进培养等等。面对磨课,在我不知所措的情况下,杨红霞老师给我打电话足足打了一个小时,电话那头没有抱怨,没有推脱,不厌其烦地帮我排忧解难。在我感到丧气的时候,她不停地安慰我,让我以平常心去面对。她们的帮助,令我心潮难平。这种心情,正是这本书中说的“感恩”之心吧,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多说感谢的`话,善待身边的人,时刻让自己的内心充满阳光。
二、 享受工作的快乐。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小镇上,一位路人问三个石匠都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说:“我每天都在搬石头砌墙,这份工作真是枯燥无味。 ”第二个石匠说:“我的工作很重要,我得把墙垒好,这样房子才结实。”第三个石匠则目光坚定地说:“我的责任十分重大,这是镇上的第一所教堂,我要将它建成百年的标志。”
我把自己当成那个石匠,石匠从来不抱怨石头比木头硬,不会因不好加工而放弃,而我这个教书匠是不是也不应该抱怨学生难教,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而区别化对待呢?
书中写到:“同样一份工作,做得快乐与否,差别就在于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如果你只把工作当作一件差事,那么你就很难倾注热情,而如果你把每一件经手的工作都当作丰富自我,促进成长的事业来看待,那再平凡的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真的感到很快乐,特别是看到孩子们那纯真的笑脸,看到孩子们有一点进步,我就会激动不已,当然有时也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难题,即便如此我也心甘情愿地为他们付出,用更多的耐心去鼓励他们。当难题顺利解决时,我就会产生成就感。记得一位家长在我的博客中这样评论:“作为学生家长,我感到很幸运,我的孩子能够在一个有强烈责任心的老师班上学习,我非常高兴!”家长们的顶贴和点赞,让我倍添力量,让我更深刻地领悟到我身上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有多么重大,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苦中有乐吧!
三、 做人要谦虚低调。
有这样一个故事:明朝著名画家唐伯虎曾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刻苦勤奋的他,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正是沈周的称赞,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这让我想起了诗人鲁藜的诗:把自己当泥土吧!老把自己当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做人要学会谦虚低调。不知不觉我到三小快两年了,脑海中常浮现出那一幕幕:满头白发的老教师们在办公桌前敬业工作,青年教师在计算机前加班加点、埋头苦干,还有那些优秀教师在课堂上精彩讲解。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觉得自己还需要养分,还要虚心请教,我终于明白“学无止境”这句话,我打算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在充满希望的三小校园里,辛勤耕耘,做一名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幸福是一种心态》是一本帮助人调节心态、获得幸福的好书,细细读来确实启发心智,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获取幸福,那就是始终保持阳光心态,笑对人生。让我们给自己的生活开一扇窗吧!把自己的心态调节好,把幸福变成一种习惯,让它时时光临我们的人生。幸福在哪里,它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凝眸,漫天萤火。天空燃尽绯色,任其纷繁落尽,暗自妖娆。
晚风飒沓辗转,缄默怅惘。沉湎。迷离。
斑驳落寞。
——题记。
当云絮光辉湮灭之时,寒光梦靥般乍现。是什么,仍能不动声色饮茶?白光迁移,墨色天阶寂静,如海般广漠无垠。侧耳倾听,是否能领悟到幸福辗转而过氤氲出的如弦乐般的史诗?
抿唇,茶香浮动,唇齿留香,对于那种沁人心脾的味道,似不想如此这般浅尝骤止。
凝眉,史诗低吟,萦绕眉间,感受旅人放眼不羁的目光,又是谁,续写了神话……
蝉鸣喑哑,萦绕耳畔。眨眼,萤火翩然在眸光中闪烁,流光涟漪般濡染。
幸福游走不定,回眸不见,所到之处温馨萌芽生根。掌心传来炽热的温度,酝酿出斑斓的光晕。幸福拥有亘古未有的力量,纵使岁月无声让人不免堂皇,当时光翩然轻擦,面对前尘往事中花前月下,眉目依旧的人,幸福也会在此刻的沉默中留下水漾波澜的痕迹。暗香浮动,幸福闪着无穷的惠泽,并肩看,犹如天地般浩大。
聆听夏日的尾声,所谓的真诚,让人憧憬也让人寂寞。留心幸福,每当,珍惜人拥有幸福之时,心就不知不觉被夏日的萤火燃点。
那么,我们,可曾见过?誓死守护的东西又是什么?
只言片语写不尽要倾诉的苦难,如果可以化作千言万语,我想告诉你,幸福能带我们去所谓的天堂,任凭天堂鸟飞翔后的流光缀满我们的生命。只有幸福,那追思在眸光间的纯澈与真诚,那流转在眉间的信任与不舍,那字里行间的支持与鼓舞,造就了人情冷暖的羁绊。
指尖的触碰,刹那芳华,悄然而生。幸福的意志在蠢蠢欲动……
当我们迈动步伐,便会离我们的起点愈行愈远。因此,我们无时无刻不更换着角度,让幸福的声音封存于内心深处的记忆留声墙。
拂微风,倾听花开,夏花依旧。
玉瓷杯旁,茶香油然而生。
镜中妆掩,淡妆浓抹的容颜,骗过所有人,却骗不了自己。可曾意识到如何才是真实,那面具下的素颜,是否可以重见天日?
凝眸注视,环顾四周,一草一木,亦是真,皆是诚,仅仅是一滴水,也可谓众生法相。至于我们呢……面对人生无数的天灾人祸,人们表现出的是懦弱还是顽强?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面对朽迈和凋零,如秋风带走残烛的老木,衰老和凋落也是一种存在。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美丽是一种天赋,与生俱来,直到地老天荒。纵使如此,又为何要走在那面具之后的阴霾下?
夏花凋零,留声墙已沧桑。
史诗闪耀着琥珀色的光,璎珞满布。
人们要找回属于自己的幸福,聆听幸福之花的盛开。我相信素颜才是微笑的`真谛,更纯粹而美妙,相信珍视幸福的目光更坦白而真挚,相信寻找幸福的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
无事,凉风辗转从指间流过,扬起回忆,千年竟如昨。弹指拂去衣上的霜华,抬眸,看一夜流星飒沓。
在破晓之前,许愿吧,履步红尘,面向九重天下迷离的人间,祈祷自己的幸福之路有神明为你点亮那一盏黑暗中灯火摇曳的指路灯。抬望眼,月斜夜深沉。
一盏茶,一首诗。
燃点夏日萤火,赤水。阡陌。揉碎四方寂静。空寂。霜月。
不经意间,在彷徨之时,晨曦已来临,终是在聆听幸福氤氲出的史诗中,幡然领悟,誓死守护的东西是至死不渝的羁绊,虔诚在不动声色饮茶,执着在续写神话……
幸福可以很简单
“如果你愤怒,却佯作宽容,那不但是分裂,而且是混淆原则。如果你哀伤,却佯作欢颜,那不但是分裂,而且是对自己的污损。如果你热爱,却反倒逃避,那不但是分裂,而且是丧失勇气。如果你喜欢,却装出厌烦,那不但是分裂,而且是懦弱和愚蠢……”
炸看这段文字时,不禁暗笑,心里幸喜自己是一个性子爽直的人而不是一个精神分裂的人。随后又想如果真的像描写的那样——“……如果你喜欢,却装出厌烦,那不但是分裂,而且是懦弱和愚蠢……”,那么这个社会岂不是有许多人“精神病”的人。其实,人人都有弱点,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总是左顾右盼、思前想后,没有把握机会,所以看到事情的成功可能性到来时,敢于做出重大决断,才会把握先机。
幸福可以很简单
“快乐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展翅翱翔,快乐是一种淋漓尽致的挥洒泼墨,快乐是一种两情相悦,快乐是一种生死无言,对于快乐,如同对待一片丰美的草地,不要忍受,要享受。忍受快乐,是一种怯懦。享受快乐,是一种学习。”
享受快乐,是人生的共同追求,人生的基本目标。许多人生在快乐之中却常常感到享受不到快乐而苦恼,抱怨自己的不幸。其实快乐就在自己的身边,伸手可摘。只要你每天具备快乐的心情,舒畅地生活,快乐便在生活之中;只要你淡泊名利,节制欲望,适时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能享受到快乐。中国有名古训:“知足常乐。”只要你摒弃那些不必要的烦恼,你将会变成快乐的人。
快乐存在于日常平凡工作之中,如学生的一句问候,同事的一句关心,都能令人快乐。有老师说,一看到调皮的学生就头疼,其实有时调皮学生的一句笑语,会使你拥有快乐心境。总之,拥有快乐心境,快乐才会向你微笑,才会让你永远享受快乐。
读完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真的像品尝了一次精神的大餐,感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幸福在哪里?
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么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么给学生?所以,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
我们常常发现,我们周围那些退休的老教师一旦离开学校,便形容枯槁,精神憔悴,甚至郁郁而终。我们只当是他们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学生之故,岂不知是他们精神生命的终结使然。退休前,他们教的是教科书,看的是教参书,改的是教辅题,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好像很充实。可退休后,没有了题可改,没有了书可教,生命中好像一下子没有了阳光,失去了意义。运气好的抱抱孙子外甥,运气不好的连孩子都没得抱,终日无所事事,你说怎能不生病?陶老师建议大家“在精神世界中为自己搭建一座辉煌的宫殿”,要“提前为60岁作准备”,与书为友,同书结伴,不断地丰盈自己的精神,滋润自己的'心灵,这样,“'退休不再是精神生命走到了尽头,而会欢欣鼓舞地迎接另一个精神生命的诞生”。这是从教师自身的幸福需要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对于教师对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我们就会少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但要让学生感恩我们,我们就必须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
要懂得研究教学。把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应把研究教材、教学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必走之路,应把教学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体现。
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我认为,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带来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包裹"。
幸福的老师具有宽容大度的品格。有幸福感的老师会从容应对生活和工作,即使遭受到伤害,也会以一种“不争为赢”的处世哲学,不去空耗自己的精神,费劲心机的去算计别人,表现了极高的涵养。陶继新老师在遭受别人的嫉妒而被别人诬告时,不生气,不惊慌,当事实被澄清之后,陶老师被提拔为副总编辑,这时候,陶老师是以德报怨,竟以感恩的心态对待曾经诬告他的人给予诬告他的人以帮助,这是一种何等宽广的胸怀
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深深地启发和激励着我,坚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我将在“流淌着智慧的光华,摇曳着思想的要义”的经典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宽生命的维度,寻找生活的幸福。
幸福是个极富有魅力和诱惑力的字眼,古往今来,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在普遍地追求幸福,探寻幸福,而对幸福真义的把握无疑将有助于人们获得并创造幸福,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在我国,人们对幸福的探讨则十分突出“己悦”与“众乐”。孔子有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孟子也说人生有三乐“父母双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诈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里的“悦”与“乐”即是一种情感的满意状态,也即是一种幸福。
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只是一种心境,所以幸福与否,全在于自己,全在于心,只要你想幸福,你就会幸福,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是一种充实、闲适,没有空虚感、匮乏感、无聊感,没有内在的紧张、焦虑;幸福就是内心的平安,自由自在,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只要你能笑对人生,你就能体会到幸福。看淡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你也就有了一颗宁静的心,有了一份立身处世的从容。幸福是一种独特的内心感受,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一种体悟。幸福是内心深处的一坛陈酒,由里及表,幸福是心灵方舟停靠时的踏实感、归属感和愉悦感,人们往往过分追逐未知的飘渺的幸福,而对波澜不惊的平淡生活中的幸福视而不见。幸福可以是一种平淡,能享受平淡的人便是享受着幸福的人,人生之中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固然是一种幸福,但这种幸福并不仅仅是刹那的快感、瞬间的精神刺激,它应化为一种获得成功后的情感积淀,储存于我们记忆的深处;幸福源于一种心态,幸福是一种无形的、意味深长的东西,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安定的心境、开朗的心情、悠闲的良心,就可以在自己的内心里感知到幸福。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学生”。
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福的汗水甚至是泪水来滋润。身影疲惫,额头苍老,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地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
幸福的教师,一定是一个胸怀理想的人。我们需要用理想感召学生,让学生即使离开我们的视线,也能乘着理想的翅膀飞翔;我们需要用理想温暖自己,在为理想的拼搏中收获生命的充实和幸福,读后感《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幸福的教师,一定是一个能经得住金钱诱惑的人。我们应该明白,工作需要挣钱,但决不是为了钱而工作,如果我们念想的只是钱,那么我们将失去生活完整的意义。幸福的教师,一定是个性鲜明的人,当一个教师在他所从事的领域里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时,他就能获得许多意想之外的幸福和快乐。
教师的幸福来自教育教学的工作。教育是教师的生命,课堂教学是教师基本的生活方式,是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把学生从“生物人”提升为“社会人”、从较低的水平提升到较高的水平,这是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教师的幸福也正体现在对这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肩负上。教育教学过程成了师生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的过程,在共识、共鸣、共志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宣讲自己的信念,表白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袒露的心灵,诉说自己的体会。此时,教师成了学生的需要、向往;而学生的学,则成了教师的期待和目的。
教师的幸福来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的事业上一种基于生命、为了生命、促进生命成长的事业,驾驶职业的特殊就在于它天天要跟成长中的人进行富有教育价值的交往与对话,它见证着、影响着、推动着人的生命成长。而作为教育承担者的教师是情感的培育师,是精神的守护神,是意志的砥砺石,是人格的构造者。
教师,谆谆善诱,守望的是讲台,放飞的是希望,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未来。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在学生的进步与对社会的贡献中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达至的快乐。教师从自己的独特的工作对象----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而体验到精神上的无限幸福。
教师的幸福来自教师专业成长。陶行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执教素质,成为一个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发展过程。教师应该在自己的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这种发展不仅意味着教师教育能力的增强,而且还是教师个人整体素质的发展,而发展本身就能带给人幸福感。
刚刚终于把班里老师推荐的《幸福的种子》看完了。仔细的看完了这本书,只能说受益匪浅,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一直以来我都很羡慕那些小小年纪就识字很多,懂很多知识的孩子,也很佩服他们的家长。更主要的是我希望姚雨涵也能那样。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我就曾经设想过怎样教育,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我一直忽视对孩子的教育,于是我们下班回家之后,我尽可能的陪他,也更加注重对他的教育,甚至有时候严厉到了苛刻的地步。但这也使我一点点的走进了一个误区。
其实一直以来都知道亲子阅读的重要性,而我,从自己的成长学习经历得来的经验就是“多读书是件好事,至少不是一件坏事情”,于是我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孩子应该看什么样的书,或者说我自己以为我是从孩子的心理去考虑他想看什么样的书。但是说实话,每一次给孩子买书都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因为很多次我觉得姚雨涵会喜欢的书,他却没什么兴趣。看了很多关于“读书”的文章,也听到很多家长谈到亲子阅读的体会,很多孩子都是从读书中认字、学到各种知识,但姚雨涵有些不同。一开始我也抱着这种想法,希望他能通过看书认字、学知识。给孩子买的书也是图文并茂,其中一部分是各种各样的启蒙教育书籍,比如:思维起步训练、右脑开发等等这些以各种习题出现的书籍。除了其中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很喜欢外,其他训练类的图书他不是很有兴趣,而我买的书籍中很多是根据朋友或者其他家长的推荐买的,现在想想可能有些盲目,因为孩子不一样,正如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不同的孩子可能喜欢不同的书,不同年龄的孩子也会喜欢不同的书。而我选择图书的初衷和阅读的方式现在看来也不是很正确。
好在我看了《幸福的种子》————“图画书对于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我想,不仅是图画书,其他的书籍也是一样的道理吧。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想一想留在我记忆深处的语言体验,不是自己上学时所学到的,反倒是小时候妈妈抱着我给我讲的故事,还有那些淘来的“小人书”,以现在的眼光,可能有人认为那些小人书实在不能算是好的读物,但是我清楚的记得自己看着小人书时的快乐和满足。“请父母先静下心来,注视孩子的脸庞,想一想这本书能带给孩子多少快乐,然后抑制住教育孩子的冲动,设法让孩子融入书中,获得真正的喜悦”——这就是我最大的体会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想想也是,到目前为止,姚雨涵喜欢的书是一套噼里啪啦系列的书籍和《我爱洗澡》、《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些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字很少,图画简单又丰富。尽管跟同龄的孩子相比,孩子认字不多,懂得也不多,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他“天真烂漫”的表现吧。而我也会尽力地把一颗幸福的种子播种在他的心里,慢慢的发芽、开花、结果。
下面是我看了《幸福的种子》后,颇有感触地句子:
1、“真正能够让孩子喜爱的书,大人也会乐在其中。如果不了解孩子们喜爱的图画书中究竟哪里有趣,就当然无法进入孩子的世界。”
2、“母亲喜欢看图画书,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对图画书产生兴趣。因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一定想知道书里到底写了什么,让母亲这么爱不释手,所以会反复询问书里的内容,要求大人讲给她们听。这可以说是引导孩子读书最有效的方法。”
3、“读书不等于认字。能够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才算是读书。”“识字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读书不是修行,而是享受。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大人更要多花心思,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读书”——————想想那些爱看书的孩子,一定是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了。姚雨涵不是很愿意看书,我曾经努力过好几次,试图激起她读书的兴趣,但是现在想想可能我要他读书的目的不是很单纯吧。开始的时候是为了丰富育儿生活,陪他一起讲故事,后来因为他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就想通过读书来培养他的注意力;再后来就想通过读书增加他的识字量和知识量,也许因为我的失误,让他错失了体验阅读的快乐的机会。
4、“有的孩子很快就能自得其乐的阅读,有的孩子还需要大人从旁协助。读书不是赛跑,不能以快慢来决胜负,如果母亲心急或者不安,只会影响孩子读书时的情绪。”“父母一个劲的催促孩子读书,不但毫无意义,而且有害。阅读是一种乐趣,而不是父母的面子。孩子身边应该布满有趣的书,而不是父母认为对孩子有用的书。这样,孩子才能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尽可能去制造大人和小孩一起读书的快乐气氛,因为这是最好的阅读指导。总之,对孩子而言,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
她没有高呼献身教育的誓言,但她把时间和精力献给了她的那群孩子,把老师几乎做到了极致;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伟大事迹,但是她用智慧和童心打造幸福教室,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她,视教育为生命,爱学生如己出的一位教师,她被称为"中国的雷夫",她的教室被称为"中国的第56号教室",她就是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的李虹霞老师。寒假里,我走进了"幸福教室",感受到了幸福与快乐;我走近了虹霞老师,感觉到了她的大爱与幸福。
第一次阅读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知道了原来语文可以这样教,和学生、家长沟通需要这样子,原来成功者背后是一路的艰辛和坚持,于是在心底就熟识了那位坚韧和坚持的幸福创造者。而这一次的阅读则是让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一个有梦想、有追求者、有智慧、有担当的执着幸福创造者。她在为学生、为家长创造幸福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着幸福和满足。
那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间幸福教室呢?李虹霞老师在书中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谁的教室谁做主,这要听孩子们的。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老师便开始带领大家谈论"幸福教室"的模样,很多同学用文字或者图画描绘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教室。接下来,孩子的家长和老师一起行动起来了,买来彩色的板子,自己组装起漂亮的书架,把教室的四周布置成"书的海洋",学生时时都能浸润在书香墨韵中,举手就能享用精神大餐;建立展示园地,可以在空中、地面、墙壁等各处看到孩子们精彩的作品;设计大舞台,学生拥有了展示的空间和自由,合唱、诵读、古筝、葫芦丝、口风琴,精彩不断展现,教师里充满了意趣;去花鸟市场买来绿色植物,布置在教室的四周和空中,家长还捐助了大鱼缸和活泼的小鱼,更增添了教室的生机;安置了博古架,让孩子们在游学活动中交换的礼物、获得的奖品都有了舒适的家……
"幸福教室"里没有了讲台,只有开放的老师办公桌;"幸福教室"里没有让孩子们生厌的"作业",只有主动承担的"工作";"幸福教室"里没有让孩子们惧怕的"考试",只有自我才能素养的"展示";"幸福教室"里没有等级分明的"班干部"制,只有主动承担责任的"核心成员"和"每日班主任";"幸福教室"里没有值日生,只有那一个个的"黑板美容师""地板魔术师"、管理扫把的"掌门人"等。某个学生在学习方面有特长,就来做教师的"小助手";某个学生在作业处理上有创意,就来辅导其他同学。
李老师还扩充了"幸福教室"的内涵,注重精神形态的以及网络形态的"幸福教室"的建设。现在的中学生,尤其是男生。越来越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于饭也不吃、觉也不睡。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上,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无法安心学习,老师也无法好好上课,从而导致整个教学质量的下降。李老师正是充分利用了学生喜爱网络这一问题,建起了属于自己班级的博客。建立了博客还不算完,李老师利用博客,用来调动学生自主的学习积极性,并吸引学生家长参与。她会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她会利用博客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联系,在外出开会学习的时候也能关注孩子们的`动态。因为李老师的引领,很多学生家长也纷纷创建了博客,发表博文,将自身家庭教育和李老师的学校教育进行了有效的对接。
不墨守成规,不循规蹈矩,在教学的道路上思考不断,精彩无限,这就是李老师的幸福课堂。如今的课堂上还有多少人在一天天重复着昨天故事中黯然度日。中学,正是孩子们的一个叛逆期,许多事学生都与老师的想法不同,也容易发脾气。在这个时候,更需要老师"创造一个幸福教室",给予学生温暖,让学生平静的度过叛逆期。让他们的青春不留遗憾。
李老师的学生会感激自己有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让自己享受了学习的快乐;的家长会感激自己的孩子有一位伟大神奇的老师,让自己的孩子创造了一次次的神奇;我也感激这位素不相识的李老师,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为我以后教育之路指明了方向。
白岩松,不仅是一个央视著名主持人、新闻记者、评论员,还是一个同我一样即豪迈又感性的北方人。对于这个央视不苟言笑的资深新闻人,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在2008年金鹰奖颁奖典礼获得“最佳电视主持人”时说的这样一番获奖感言:“2008年,一片寂静的北川和万众欢腾的鸟巢,或许也是这一年中国人喜悦与悲伤的两个极致。他对于一个主持人的提醒就是,万众欢腾的时候要学会聆听,沉默的时候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前不久通过媒体得知他的新作问世,我便以第一时间购买了这本《幸福了吗?》,阅读后也深有感触,在这里就与大家分享一下对书中提到的很多社会现象的心得体会。
提到现今的诸多社会现象,这也是白岩松在书中表达的许多观点我都相当赞同的原因。首先就要说说最近在自家小区内看到的一幕:就在前几天下班回家的时候,接连两三天都会看到那一对中学生。三次遇见他们,两次都是看到两个面容稚嫩的孩子紧紧抱在一起,他们还背着书包、穿着校服,直到我走进楼内他们还是保持着那个动作久久没有分开。对于这样的两个中学生我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一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关系~但我知道这种画面在很多人青春萌动的时候都曾是一种向往和好奇,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在成熟前都会经历的一小段路。看着现在的许多孩子背着阿迪的包、穿着耐克的鞋……也许他们会认为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他们是“不走寻常路”的一拨,会觉得“一切皆有可能”,也会时常有“飞一般的感觉”;甚至在还不懂得什么是享乐的时候,就频繁出入各类酒吧迪厅及娱乐场所,在我还是学生时代与同学去江边春游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三两个结伴走出了家乡的这片土地领略过各地风光了。这些都无疑显现出社会和时代的变革,但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青春”似乎来得有点早~而这些过早的“认识”也只会使他们的童年、青春时光缩减的一短在短。这也正是我不愿看到的~因为即使现在,很多事情还是需要从小做起、需要从根本上改变、需要打好基础的!
在我感叹现在的学生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的时候,却看到好多孩子在他们的青春时期做着非青春的事;在我感叹现在的饭店服务质量越来越好的时候,却看到在一起吃饭的朋友从佳肴中夹出一只煮熟的苍蝇……是什么让十八九岁的青年变得只要穿上一身品牌服装就可以趾高气昂的走在人群中?是什么让身强力壮的男人抛弃尊严跪在街边叩头乞讨?我想问,难道生活好了,是错吗?但事实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可许多人的素质和良知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从步入社会的那天起身边就不知有多少人说过:咱们改变不了现实、改变不了社会,只能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所以大家都选择了适应、选择了顺从,即使曾经有的人奋力挣扎过,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也就随波逐流了,所以这些人变了。正如白岩松说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边在升腾一边在坠落……岸,在哪里?”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些种种因素,上天怒了,它让大自然惩罚了人类。2008年,汶川的一场地震,中国在一天之内失去了八万人。对于今天来说,它已是被载入历史的一段沉重往事;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天,加之近两年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接踵而来的自然灾害让许多人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悟出了什么。所以在那以后,坐公交车就时常能看到给老人孩子让座的人。因此,在当下社会中的很多现象,人们的很多生活观、价值观,不仅体现在我们的'言行,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心态和一种信念!
我一直都认为古人的聪明和才智都是纯粹的。所以人类有了发展,所以现在的中国人理智了、现实了、世故了……但人们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却把先人留下的那些真、善、美,那些德、那些儒抛到了脑后。然后就有人把“改革”和“变化”这样的词放在了先人身上去体现其更大的价值。
二十出头的人就想拥有一份轻松的工作“养心静性”,大家开始追求“简”,避开“繁”。成天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挂在嘴边。这到底是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大,大家都累了?还是因为科技发达了、房子变大了、生活好了,大家都懒了?那又为什么很多人要不停的奔波,不惜一切代价,没日没夜、抛家弃子的挣钱呢?所以我想最终就像现在这样,大家累了身,也懒了心!再想想,人人都说社会复杂,可真正复杂的应该是社会中的人吧~
最后再引用一句白岩松书中的话来总结:“如果走得太远,那么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duhougan/422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