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后感:弱肉强食的社会,饱经磨难的童年
当读完一本名著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童年》读后感:弱肉强食的社会,饱经磨难的童年,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溪水流经山谷,每当忆及童年的生活,我都会不禁涌起愉悦之情。是啊,童年是理想的路,童年是七彩的桥,童年是缤纷的梦,童年是纯洁的一片天……大多数孩子们的童年都是无比幸福的,然而,对于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童年》一书中塑造的主人公——阿廖沙来说,童年,是一个渲染着灰色色调的`,挥之不去的噩梦……
父亲在阿廖沙年仅三岁的时候病逝了,外祖母把他和母亲接到了故乡尼日尼,但在这里,贪婪、乖戾的外祖父,自私、愚蠢的米哈伊尔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让母亲不堪忍受。忍气吞声的她最终选择了离家出走,连阿廖沙这样一个孩子也饱受家人的欺负,“小茨冈”“好事情”等与他意趣相投的人也纷纷罹难、离去。在这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中,仿佛只有外祖母能给予他真正的爱了。
可“屋漏偏逢连阴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把外祖父苦心经营了半辈子的染坊付之一炬。无奈之下,他只好让两个利益熏心的儿子分家,看到自己的心血就这样分崩离析,外祖父变得更加暴戾。逆来顺受的外祖母也就成了他的出气筒。阿廖沙看在眼里,愁在心里。这炎凉的世态早已让他褪去了幼稚的无知,变得成熟,变得与他年龄极不相符的稳重。终于传来母亲再嫁的好消息,却未得到母子俩都渴望的幸福。继父的冷酷与无情铸就了阿廖沙成为孤儿的结局。带着形形色色的人物给他留下的不同感受,他孤苦伶仃地迈出“在人间”谋生的第一步……
静静地合上书,我沉默了,面对那个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的社会,面对童年的悲惨生活,阿廖沙的坚强令我难以置信,他在痛苦、失落的环境中惊人地坚持着、努力着,那颗渴望光明的心却从来没有动摇!这是他奋起反抗的真实写照,更是千千万万俄国儿童奋起反抗的真实写照!正是在磨练中,在苦涩中,在逆境中,在悲戚中的锤炼,才让这部文坛巨著永远不朽,永远熠熠生辉!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duhougan/399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