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如何深入之读后感1500字
天气逐渐变冷了,选了一个暖阳高照的日子继续去读我借到的一本书。这是一本比较好的、关于写作新闻报道的书,名字叫做《报道如何深入》。
这本书是比较要更深涩一点,但是细细读过以后但是能够勉强理解。报道如何才能更深入,挖掘更多有价值、宝贵的东西,这也是我一直想要知道答案的问题。陆晔在《报道如何深入》的序中提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深度报道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勃兴。这期间涌现了许多深度报道的佳作,这些作品大都符合业界对深度报道的操作性定义,“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揭示明日之意义”。深度报道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而现今社会深度报道也是绝对不能缺少的。优秀的深度报道可以给予人们更多的信息,是人们了解事件发生及过程的绝佳方式。
书中介绍了很多位新闻界知名的人物。靳丽萍是《中国新闻周刊》的执行主编,她告诉我们,好报道就要把故事讲好。很简单的一句话,从这位人生经历、阅历都十分丰富的人物嘴里讲出来却是引人深思的。她认为,记者在写事实的时候容易陷入琐碎的细节,有时候不能判断所叙述的事实跟所要揭示问题之间有什么本质的联系。而且,追求独家报道,但更强调的不是题材的独到,而是角度和见解的独到。
“最大可能去接近真相”,这是《中国青年报》的一位资深记者蔡平告诉我们的`。这是一位十分优秀的记者,她有许多篇优秀的深度报道作品产生过重大的社会反响。她认为,做调查性报道和人的天性有关,一个记者做得怎么样,更多取决于他先天是什么样的人,有些东西只靠职业态度没有这么大的动力。并且写调查性报道时一定要培养怎么把事情说明白的思路模式。蔡平相信记者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的,好奇心甚至比技巧还要重要,同时要有一个信念,细节与逻辑同样重要。这就是蔡平成为资深记者的经验之谈,听起来似乎再简单不过了,可是要成为蔡平所说的一个天生的记者却好像有些强人所难了,毕竟有些东西是可以后天去培养的。
调查报道的重要性一直都是不容忽视的。《中国经济时报》的首席记者王克勤希望,以调查报道推动社会进步。他认为,记者的荣誉就在于深刻地关注和忠实地记录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和形成的历史,不断的揭示历史进程中的瓶颈因素和问题所在,深刻地反映社会制度与政策的弊端,从而以新闻的力量推进社会进步与文明。另外,王克勤深信,一个真正的报人毕生的追求是在历史上,真正成功的、对人类进步事业有贡献的媒体都是以“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制度安排”为己任。他告诉我们,有影响力的作品其调查访问应该占到总工作量的八成或更多,只有获得大量的一手资料,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把握新闻事实。
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职责是报道真相,新闻工作是查证与核实的工作。我们的力量源于揭示与记录真相铁证般的真相是记者最安全有力的保障。保证点点滴滴的真实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坚持的原则。面对事件时要保证中立的态度,保持理性,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通过对这些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的初步了解,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这些是我以后的学习生活甚至工作中的一条捷径。他们都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报道事件的特色,在新闻行业中独辟畦径。做新闻最可贵的就是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风格,既是一种创新又要做到客观、公正的看待问题。
这本书介绍了很多位新闻界的知名人物,他们全都是经过了很多努力,很多的磨难,在不断的学习和不停的积累才一步一步的成为新闻界的成功人物。做好新闻,是离不开脚踏实地,事实求是的。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duhougan/332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