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而逝:《飘》读后随感
读完之后,感慨万千,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
斯佳丽是我年幼时看电影《乱世佳人》就深深爱上的女主角。我相信没人会不爱电影中眼眸碧绿、狡黠灵动的费雯丽,电影一开头她那袭白裙上盈盈绿花,裙裾翩纤,被绅士簇拥着笑语姗然。费雯丽演活了书中的斯佳丽,也只有当费雯丽将书中那个斯佳丽具象化后,才更深刻地展现出斯佳丽的魅力。
当在书中看到斯佳丽在塔拉庄园,手捧红土,向上帝发誓决不再忍饥挨饿,这一幕文字中我眼前浮现的是电影里费雯丽扮演的斯佳丽在闪闪阳光下,扬着骄傲的头颅,眼里闪着泪光和决心,手捧家乡的红土,坚决地吐出这段话,让屏幕前的我也满眼泪光。
许多影评都说她是猫一样狡黠的女人,但斯佳丽的本质绝不是猫,更像食肉动物,豹子或者狼,勇猛坚定。看到这怎么能不爱上这个女人身上勃勃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勇气?她永不屈服、永不被生活压垮。最喜欢阿希礼对斯佳丽的表白,阿希礼为什么这么懂她?“像火、像风、像野生物一样纯真”,生机勃勃的斯佳丽,怎么可能会不吸引人呢?
斯佳丽对阿希礼的三次表白,次次都令我这个看客无比心碎。真的非常非常能理解斯佳丽会沉迷于爱阿希礼,阿希礼像旧时代的骑士,潇洒又带着她读不懂的忧郁,彬彬有礼,又肆意洒脱。我也像少女斯佳丽一样,次次都期待着阿希礼答应一个少女天真又勇敢的求爱。斯佳丽永远也弄不明白,像阿希礼这般存留着旧思想旧制度的男人,是永远也没有她那样的勇气的,他不敢爱她。
前面写了斯佳丽的优点,其实也带有我的主观色彩。斯佳丽不是扁平人物,我能理解有更多的人不爱她、讨厌她。斯佳丽应该是文学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性角色,米切尔如此大胆、毫无畏惧地描写一个女性赤裸裸的野心,她不是一个完美角色,甚至她的野心也并不高大上。受教育有限,目光短浅、自私自利,她的很多举动出于自己的欲望,而她的欲望显得那么简单,按马斯洛需求层次来说,在一开始,南方贵族还没有落败的时候,斯佳丽的唯一欲望就是阿希礼,即便阿希礼早已订婚,她仍然忠于自己的欲望,要叛于世俗向阿希礼求爱。后来,仓促嫁给查尔斯,又莫名其妙做了寡妇,她只希望能跳一场舞,能重回交际圈找乐子,即便这种念头在贵族阶层如此离经叛道,她也依然不会压抑自己的欲望。战争爆发时,她希望自己能有钱,能保护她热爱的塔拉庄园,因此,杀人也在所不惜,与士兵搏斗也毫不畏惧,甚至抢妹妹的男朋友。局势稳定后,形势却更加混乱,她想要更多的钱,在女性还被圈养在家的时代抛头露面,与对她虎视眈眈的男人、黑人、奴隶、叛徒打交道赚钱,做到许多男性做不到的事,养活一家人。在斯佳丽身上,野心和欲望是没有办法压抑的,她总会想办法去满足自己的欲望,无论手段多么下流。
斯佳丽这样桀骜不驯又自私自利的女人,她所渴望的安全感,一方面来自于母亲那个时代,那个旧时代把礼仪、尊严、名誉放得如此之重,一个女人一生只需要做一只大部分时间乖巧偶尔调皮的小猫,所能做到的极致也不过像埃伦一样,只需要打理家业、训诫奴隶、教养子女、关照邻居,那个时代斯佳丽可以将自己的本性埋起来,做母亲期待的淑女。可那个时代已经gone with wind随风而逝了。因此,斯佳丽的安全感只能来自于于另一方面,来自于某些本质更强大的东西,可以在变革的洪流中立足,父亲桀骜不驯的脾气、从废墟中开荒的勇气,塔拉庄园肥沃的土地、丰盛的棉花,还有瑞德身上那种翻天覆地也毫不畏惧的秉性,都是她立于乱世的底气。
假如埃伦那个时代没有消散,或许斯佳丽还能安安全全地活着,即使要压抑她身上的部分天性。
斯佳丽很像她的父亲,她桀骜不驯嬉笑怒骂的脾气、热爱土地敢于开垦的爱尔兰性格,都来自于父亲。她旺盛的生命力来自于父亲。但身上的勇气或许来自于身边坚毅的女性,埃伦、黑妈妈、玫兰妮,她们是她身后的盾牌,牢牢撑起了她的生命。
玫兰妮不是像斯佳丽这样的女性,你看着斯佳丽眼睛里闪烁的光就能被她的魅力折服。玫兰妮是润物无声的温和的风,有一颗善良、纯真、质朴的心。她是不灿烈的,只是微弱的光芒,但微弱的光芒能绽放多大的力量啊。
对于玫兰妮,印象最深刻有两处。一处当然是北军入侵塔拉时,斯佳丽开枪杀死了那个傲慢的官兵,玫兰妮提着军刀支撑着自己的身体,病弱善良的为了斯佳丽坚定举起手中的刀。善良、勇敢的玫兰妮,她和斯佳丽扶持着走过这些最艰难最痛苦的岁月,这两个女人爆发出的能力之大,足以支撑塔拉和她们的世界。另一处是印第亚将斯佳丽和阿希礼的事弄得满城风雨,玫兰妮坚定地站在斯佳丽这一边,手挽着斯佳丽和阿希礼迎客,与所有说斯佳丽坏话的人决裂。这一幕只出现在斯佳丽的感受和描写中,米切尔没有在这件事上给予玫兰妮正面描写,因此读者难以判定玫兰妮究竟是如何想的。但这一幕怎么不让人心惊?面对可能背叛自己的挚友和丈夫,挡在他们面前直面流言蜚语形成的最大的风暴的竟然还是柔弱的玫兰妮。
玫兰妮就像母亲一样,只有当她永远地离开了,斯佳丽才真正意识到玫兰妮给了她多大的勇气、信任和支撑。
惊奇地发现,严格算来,瑞德竟然也向斯佳丽告白了三次。第一次也是最不合时宜的一次,在亚特兰大沦陷后出逃的路上。这一番剖白可比之前斯佳丽期待出现的任何一个时机都要不合时宜,但又那么真挚而动人,情深似海。叛逆的.斯佳丽看似自私自利但在逃命的时候还带着她痛恨的情敌梅兰妮,叛逆的瑞德看似藐视一切但最后还要为必败的事业献出最后的热血,如此相似的两个人。第二次是弗兰克死后,瑞德急于真正得到斯佳丽。似是而非的表白,也让斯佳丽在婚后总感觉瑞德是自己无法捕捉无法征服的男人。第三次是瑞德得知斯佳丽与阿希礼被他人撞见。此时瑞德对于斯佳丽的态度已经非常消极了。这三次表白都不合时宜,瑞德还是用自己那种似真似假、游戏人间的态度,怎么能被斯佳丽所相信呢?即便如瑞德在最后所说,他太爱了,以至于怕斯佳丽“会因此而觉得我软弱可欺,会利用我的爱来对付我”,所以从不直接向斯佳丽露出他的爱意。我总觉得,也因为瑞德这样的态度,所以斯佳丽看不清他的心,更难感受到爱。因此,他们走向这样的结局也是自身性格所致。
故事的最后,斯佳丽终于意识到她不爱阿希礼。她不可能会在这个时代里爱阿希礼。阿希礼和母亲埃伦一样,都代表着那个旧时代。若还是旧时代,阿希礼是骑士、是庄园主、是上流社会身份的象征,是斯佳丽能嫁到的最好的男人。可是在礼崩乐坏的时代,旧时代的那一套必须被淘汰才能不被时代淘汰。阿希礼是被时代淘汰的、只剩下虚影的残像。他们已经认输了,屈服于生活和苦难,并用所接受的绅士教育为自己裹上厚厚的壳,妄图粉饰太平。可斯佳丽身上的勇气和生命力使她永远不可能以漠视或潇洒的态度去经历这些灾难和痛苦,现在,她母亲留下来给她那种文明时代的教化,风度、礼仪、尊严,已经被生命的本能所取代。面对风暴,她永远怀着爱或恨去面对,逆风而行,绝不认输,绝不沉浸在回忆中自怨自艾。新时代适合的是斯佳丽瑞德这样的人,开拓者、反叛者、逆行者,他们生命的内核和本质是相似的,但也正是这种本质狠狠地伤害了瑞德。
再回头看看,那个旧时代真的好吗?也未必见得。米切尔用南方贵族的视角看南北战争,必然是彻头彻尾的灾难。虽然引起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未必见得有那么高尚,但至少部分黑人、贫穷的底层白人,还有像斯佳丽这样的女性,有重建生活、获取自由的可能。这样看来,这一切也有其历史必然性。
不管贵族们如何抵抗,那个时代都随风而逝了,连接他们和旧时光最后一点记忆的埃伦、玫兰妮也随风而逝了。
而斯佳丽呢,会永远向前看,她的生命不允许她追忆逝去的东西,毕竟,“tomorrow is another day。”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duhougan/307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