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精神主题班会
通过介绍雷锋的生平简介以及他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弘扬“雷锋精神”。下面由yjbys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雷锋精神主题班会,欢迎大家观看~
一、活动目的
如今的社会是现代发展与保留传统风俗的矛盾体。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道德观也随之减弱。现实下,我们不仅仅是观察社会,而是改变社会。去其歪风,展其优势便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作为中国人,不能丢弃老一辈的传统智慧。必须继续发扬雷锋精神,以助人为快乐之本,以善事为己之任。生活的点滴中,随处都可发扬雷锋精神,如公交车上、马路上、餐厅里、课堂上……
二、活动准备
1.让每位同学搜集班中和社会上的好人好事
2.发动全班同学搜集有关雷锋的简介和日记等
3.布置学生进行专题讨论:
1)发动全班同学分小组搜集有关雷锋的事例与名言
2)在搜集资料的同时布置学生进行专题讨论:
① 我班有哪些好人好事?是否体现雷锋精神?
②我班存在哪些与雷锋精神相违背的现象?
4.教师归纳专题讨论结果,用于班会课上的讨论:
1)雷锋有什么魅力
2)为什么要学习雷锋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及典范人物事例,以备班会课发言;
6.小品表演《身边的雷锋》
三、活动过程
主持人:ab
a:“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大家知道这是谁说的吗?
b:社会上确实应该有公德心,提倡雷锋精神,鼓励有能力帮助别人的去帮助别人。现在,让我们一同进入主题班会“学习雷锋精神”。
a:雷锋,一个逐渐远去的名字,却足足影响了好几代人。其实,在我们这个经济的时代,却需要雷锋的“傻子”精神、“钉子”精神,让我们一起走近雷锋,呼唤雷锋精神的'回归吧!
二、讨论:雷锋有什么魅力
概括说来,雷锋的魅力就在于其乐于助人,做好事不留名。
换言之,雷锋精神之可贵,就在于他既有一副热心肠,也有一颗平常心。
我认为:雷锋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
雷锋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雷锋精神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雷锋是个再平凡不过的人,在他身上时刻都散发着一种朴实无华的光彩。这种光彩是具永恒价值的。
b:我们班58个同学,我们就有58颗滚烫的心,58双温暖的手,让我们携手抱成团,把我们班建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雷锋精神在我们班开花。
三、讨论:为什么要学习雷锋
当我们提到有必要学习雷锋精神时,许多尤其是人总在问:为什么要学习雷锋精神?是啊,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那位早就不存在的人物事迹呢?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正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雷峰精神”的缺失,人与人之间不仅没有了相互帮助的互助友爱之新,连最起码的相互信任都在人们的心中渐渐淡漠;这是危险的,也是现代文明社会所不允许的。因此我认为,进一步强调学习雷锋精神,在目前形式下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强化和提高现代文明社会文明人高尚人格品德的重要前提。
我们要求学习的不是雷锋个人,而是“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代表着社会主义时代先进的民族精神,尽管有人认为这是个物质时代,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只有在给予别人帮助的过程中,人的精神享受才是真正快乐的。雷锋精神所体现的,也正是这样的思想内涵,因此我们不能放弃学习这种伟大的精神。
事实上,雷锋精神所代表的是一种人性中高尚品质闪跃的光辉,我们应该让这种光辉永久闪烁,永久灿烂;那么,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时候,雷峰精神也不会过时。就目前的现状看,学习雷锋精神不仅不能放松,而且应该更加重视和加强;客观社会在飞跃式进步发展,作为人的行为文明——比如诚信、助人为乐、相互关爱……缺失的正是不能少的。
提倡学习雷锋精神并不仅仅是要求人们做一两件好人好事,而是要从新时代公民行为准则上规范自己,要求自己,做一个有爱心的,对他人乐于随时伸出友爱之手的文明人;一个精神健康、行为端正的人才是新时期的文明人。
第三环节:实践雷锋
一、歌曲欣赏。
a.下面请同学们听一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b.雷锋曾说过:“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是个颇有意味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实践中的雷锋。
由各位同学寻找身边的学雷锋的事例,并请他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深化主题教育。
三、班主任发言总结。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一年级学雷锋做好事主题班会
2.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3.三年级关于学雷锋的主题班会
4.二年级学雷锋主题班会
5.学习雷锋好人好事主题班会
6.雷锋月征文活动策划书
7.学习雷锋树新风主题班会
8.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活动方案
9.学雷锋月敬老院之行策划书
10.雷锋月义卖活动策划书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gunzhua.com/fanwen/cehuashu/900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