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策划书

大战拖延症主题班会方案

大战拖延症主题班会方案



大战拖延症主题班会方案

  活动对象: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同学们

  班会背景:

  1、(社会背景)《北京晚报》报道,刊于2012年6月25日。

  那么多的事儿堆在眼前,却怎么也提不起精神去做。明明已经焦躁不安,却还要“死撑”着呆一会儿,再呆一会儿……在拥有7万余成员的豆瓣小组“我们都是拖延症”上,大家自曝的“拖延史”五花八门,有的失去了工作,有的没能出书,有的甚至中断了学业、丢掉了文凭……而据招聘网站百伯网的调查显示,86%的职场人声称自己有拖延的习惯,明确表示自己“从不拖延”的职场人仅占4%。许多人深受拖延困扰,民间甚至还有像模像样对抗拖延症的组织“战拖会”。我们为什么要拖?这样的发问让我们深思。

  2、(学校、班级背景):

  拖延现象在目前大中小学校及班集体中以各种方式存在,许多学生存在学习、生活上的拖拉现象并且对此很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拖延一下是人之常情。只要不影响生存,就不会造成恶劣影响。殊不知,拖延现象如此严重下去就将是一种病态,很可能引发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班会目的:

  1、通过此次班会能让班级同学了解拖延症及其危害。

  2、通过采访活动让学生自我诊断,及时找寻自身及班级存在的拖延现象。

  3、通过辩论学习掌握方法,在后续学习、生活中逐步改善拖延现象。

  4、能够树立“战拖”的意识,班级自觉形成“战拖会”,养成做事高效、守时的好习惯。

  班会形式:

  1、学生主持,班主任作为嘉宾寄语。

  2、新闻播报、小记者采访的形式贯穿始终。

  3、现场心理微测试、归因。

  4、适时插播德育微课程视频,引发广泛思考、辩论,形成共识,唤醒学生“战拖”的意识,提升自我规范约束的能力。

  班会准备:

  1、广泛发动学生了解拖延症现象及其危害。

  2、收集拖延症的相关微视频并加工成有效的德育微课程资源。

  3、组织学生拍摄自身存在的拖延现象,制作成相关德育微课程视频。

  班会预期效果:通过此次班会达成班会目的1、2、3、4条目标。

  班会具体流程:

  1、以新闻播报(2句“一句话新闻”)及电台报道(拖延症报道)视频剪切组合播放的方式导入本次班会的主题。

  一句话新闻:

  A、《北京晚报》2012年6月25日报道:据招聘网站百伯网的调查显示,86%的职场人声称自己有拖延的习惯,明确表示自己“从不拖延”的职场人仅占4%。许多人深受拖延困扰。

  B、《常州晚报》2012年4月26日报道:孩子有“拖延症”,晚上不睡白天困,事情不到最后一刻不做。家长们非常担心孩子的身体。

  现在我们先来连线本台记者从全国各地发回的报道。(电台报道视频剪切组合(2分钟)播放)

  (视频1播放目的:通过电台的报道集锦引起同学对这个主题的关注。)

  2、看来“拖延症”这样一个新出炉的名词儿正越来越成为职场人士、老师、及同学们关注的焦点,下面我们就把目光转向现场,看看现场小记者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报道。

  现场采访: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现场的同学、家长(2-3名)及老师。

  (带好小记者帽子,小记者牌,自报家门后对现场的同学、老师、家长进行随机采访,采访一定要有模有样,而且能够进行对被采访者的回答做出及时回应)

  采访的问题可以丰富多样,形式不拘一格。

  A、你认为什么是拖延症。

  B、你认为自己有拖延症的迹象吗?

  C、你如何看待拖延症的现象。

  D、请你(或您)回忆一下自身的生活经历,生动逼真的讲述几个有关拖延的真实故事,注重细节及心理的描绘,尤其是心理。

  (插入一个体现拖延症现象的班级同学拍摄视频(2分钟),请两个同学谈谈自己是否存在这种情况及切身感受)

  E、着重讲述两个因为拖延给自己带来的麻烦或教训。

  (微视频2播放目的:让学生现身说法,明确我们生活中的确存在拖延症现象,从而产生“战拖”的初步想法)

  3、现场拖延症微测试

  了解了拖延症的相关知识和类型之后,进行一个现场拖延症微测试。发下拖延症的自测试题问卷,之后出示结果,让在场的嘉宾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检测一下自己目前的情况,并对照结果产生采取相应措施的意识)

  4、超级链接--清华电视台

  班内就“拖延症的功与过”展开辩论:

  播放清华学子录制的《拖延症的.功与过》视频(4分钟左右)

  看过视频后班级自然分为两派或者三派(支持A同学或支持B同学,或者中立观点,各派出两到三名代表阐述理由)

  (微视频3播放目的:通过清华学子对拖延症的形象生动的表现,充分展开对拖延的辩论,从而能达成共识。)

  5、在双方辩论的基础上,各派出一名代表做总结陈词。

  (总结陈词要能引用班级同学在辩论发言中的主要观点,起到提升引领作用)

  (观点中立的一方尤其要综合双方观点,阐述自己的更全面的想法。)

  (在此基础上,主持人以PPT的形式引入《把脉拖延症:是速战速决的快乐感,还是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的专家观点:

  对于不同的拖延行为,专家认为要有所区分:

  有一种拖延行为不影响工作质量,只是由于每天工作的重复性引发的心理倦怠。比如一个人认为自己3天之内可以完成工作任务,所以在离期限还有7天的时候一点也不着急,直到最后只剩3天了才开始工作。这种适度的、可掌控的紧迫感和焦虑促发斗志,让他觉得自己只有在压力状态下才有做事情的状态,而他最后工作完成情况也不错。长此以往,就可能强化了自己适合在短期高压状态下工作的心态,并且对以后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暗示,盼望着deadline(截止期限)之前速战速决的快乐感,由此形成鼓励型拖延。

  还有一种拖延行为影响工作质量并带来了负面情绪,可能引发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例如一个人由于抗拒或恐惧等消极情绪,工作卡在一个左右为难的选择点上,拖着不做,导致工作进度滞后,可是又无法抽身,于是原先的消极情绪不断加重,直至最后不能再拖了,只好硬着头皮上,草草了事。这样敷衍了事,影响工作质量,由此遭遇领导批评、客户指责等负面情绪的投射,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面对下一份工作时难免再次产生抗拒或恐惧等消极情绪。由此,陷入恶性循环,引发逃避型拖延。)

  由此看以归纳出拖延症可以有鼓励型拖延与逃避性拖延,我们要能去粗存精,取其金华去其糟粕,让自己学会摆脱拖延的危害及负面影响。

  6、“好点子大家出、好办法大家想、好书大家读”环节:

  通过班级同学的热烈讨论,以及同学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如何摆脱拖延症,如何战胜自己存在的拖延行为,如何唤醒自我的潜能。

  插入播放彭娟学姐(中考669分,常州市第四名)如何高效利用时间完成规定的任务的德育视频(5分钟左右)及拖延心理学视频5(1分半),总结方法,树立“战拖”的意识,推荐《拖延心理学》唤醒同学们沉睡的潜能。

  (微课程视频4、5播放目的: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班会整体教育效果)

  7、主持人结束本次新闻播报,请同学就本次班会的收获进行梳理总结。

  8、结束本次栏目之前有情栏目的特约嘉宾尤老师寄语同学们。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